在奉賢區東新市村543號,一座比人還高的土窯正散發著誘人的麥香——這不是燒磚的老窯,而是70后奉賢人宋軍明從市區返鄉后,親手搭建的“面包樂園”。這座用法國傳統工藝打造的窯爐,每天正午都在蘋果木的烈焰中,烤出外皮酥脆、內里松軟的無添加面包,而這更藏著一位游子用美食激活鄉村的巧思。
從市區白領到鄉村“面包師”
“農村出來的,總想著回家做點事。”宋軍明的話里帶著鄉土情結。在市區工作多年的他,始終向往家鄉的田園生活,接觸窯烤面包工藝后,這份向往成了行動。今年,他帶著妻子回到東新市村,把法國窯烤技術搬進了奉賢鄉村。
宋軍明對品質有著近乎苛刻的堅持:燒窯必須用蘋果木,面粉和原料選天然食材品類,從發酵到出爐全程不添防腐劑、甜味劑。在他看來,只有真正的好產品,才能為家鄉注入活力。
一爐面包串起城鄉兩端
走進這座“面包樂園”,不僅能聞到麥香,更能親手揉面、等待面包出爐。“工藝簡單,小朋友也能體驗。”宋軍明說,他理想中的樂園,是讓城里人在鄉土間享受手作樂趣,也讓村里人嘗到健康美味。
市民李女士帶著孩子來體驗時,特意備了檸檬和醬料:“在農村有這樣有品質的面包坊,既能感受鄉野氣息,又能自己做三明治,特別愜意。”還有市民帶著寵物羊駝前來,笑稱“連動物都被面包香吸引”。
更貼心的是,宋軍明計劃在店里設小白板,公示周邊村民的農作物信息,讓來買面包的客人能直接買到新鮮農產品。“讓城市居民來農村,把老百姓的經濟帶起來。”他希望用面包窯這個亮點,架起城鄉互通的橋梁。
尋香指南
想嘗第一口鮮的市民可要記好:每天中午11點左右,是面包剛出窯的最佳賞味期。循著麥香到奉賢區東新市村,既能捧走熱乎的窯烤面包,也能在田野間感受一場“用香氣串聯城鄉”的鄉村新圖景。
記者:季千滟 瞿軼豪
實習生:郭元珉
編輯:何海丹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