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區縣優質醫療像陽光一樣普照。
在浙江舟山普陀醫院會議室內,醫院黨委書記邵偉在舟山地圖前侃侃而談,為我們講述一家面向海洋的區級醫院發展故事。
海陸空一體化急救、 5G-AR眼鏡 深度應用、高質量建設“三大中心”、 打造消化內科省級臨床重點???、布局跨越海洋的同質化醫療服務網絡 ……在 邵偉的講述中,普陀醫院打造出的海島醫療、海島醫共體模式和體系浮現眼前。
“ 以前是望洋興嘆,現在海上生命交通線徹底打通,借助5G技術等真正實現海島醫療照護全覆蓋?!?邵偉笑稱,普陀醫院員工有一個共同特點:不暈船。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醫院黨委書記邵偉
當書記成為“導游”
中國有2個普陀區,一個是上海的普陀區,另一個是舟山普陀區。
作為舟山普陀區的龍頭醫療機構, 普陀醫院始建于1917年, 是舟山最早的公立醫院,也 是舟山市東南部規模最大、設施最全、技術力量最雄厚的公立三級綜合醫療中心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分院,浙江海洋大學附屬醫院 。
普陀醫院所在的普陀區是知名旅游目的地,諸如 普陀山、朱家尖、 東極島等熱門景區均在轄區內。
“你們是在景區里上班,真令人羨慕。”外人羨慕的背后,對普陀醫院醫療服務供給卻是巨大的考驗。
普陀全區共有大小島嶼743.5個,有人居住的45.5個, 常住人口38.55萬 ,且 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六橫、桃花等大島,小島人口較少,且老齡化嚴重(老年人比例35%) 。
此外,普陀區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洋性氣候特征明顯。春夏多霧,夏秋多臺風,冬季常有大風 , 平時海上風浪較大 , 無風三尺浪 , 氣候特點 讓普陀醫院醫療服務開展存在“天然困難”。
普陀區是浙江省首批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區,醫共體以普陀醫院為牽頭單位,六橫分院和10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含101家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為成員單位,分布在9個海島上,目前一體化管理率為100%。
浙江普陀醫院醫療服務網絡分布圖
“ 群島型醫共體,島嶼眾多,交通不便,急救資源的調配和急危重癥患者轉運難度較大 ,我們可能是分院與總院之間距離最遠的醫共體機構?!鄙蹅ヌ寡裕m然只是一個區級醫院,普陀醫院卻擔負重任,在醫療能力提升、醫共體建設方面具有諸多特別之處。
盡管轄區戶籍人口較少,普陀醫院2024年門診人數達131萬,是全國唯一一個單院區擁有2個 直升機 停機坪的醫院。
浙江普陀醫院
“舟山年游客量近1500萬, 東海有大量 從事 漁業作業的漁民, 此外還有 海上石油平臺作業人員 及國際貨輪 船員等 ?!鄙蹅ソ榻B,普陀醫院的患者結構主要為居民、漁民、游客、海員、油氣平臺工人等,醫療服務半徑涉及舟山主島、東海,甚至要輻射到太平洋。
每天幾班船、航程時長、天氣如何……這些都是邵偉最熟悉的信息,很多年輕醫生不知道的小島,邵偉也都了如指掌。
“天氣狀況、交通條件是我們開展醫療服務的先決條件,對這些信息我們都要爛熟于心?!?/p>
“患者不會按照天氣航班生病”
2023年,普陀醫院成功創建全國海島地區首個國家級“創傷中心”。
在邵偉看來,普陀醫院的第一任務是急救業務高質量高水平高效開展,把急危重癥患者轉運到普陀醫院是特別困難的事情。
以東極島為例,東極鎮中心衛生院距離位于舟山本島的普陀醫院50公里,交通工具為客輪,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單程需2個多小時,一天兩班的客輪如遇惡劣天氣則會停航。
海島居民、游客等不會按照天氣情況生病, 常有突發疾病 ,尤其是惡劣天氣下的轉運就像在打仗。
一個居住在偏遠無停機坪小島的居民轉運到普陀醫院,第一步要用120把患者運到碼頭,然后乘船到最近有停機坪的島嶼,再乘坐飛機運到普陀醫院。
海 島醫共體急救體系建設的痛點和難點 , 邵偉將其形容為“一長一短”。
交通不便 轉運動線長 :海島之間交通依賴船舶,遇到惡劣天氣或夜間,交通受限,急救車輛和人員難以及時到達,上轉受阻,延誤救治時間。海上石油平臺距離本島遠,醫療保障能力弱 , 東海漁場漁船病患急救困難,運送慢。
醫療資源分布不均 存在短板 :急救資源集中 普陀醫院 ,基層醫療機構急救設備和專業人員相對不足,難以滿足偏遠海島的急救需求。
“ 最遠海上石油平臺作業區到普陀醫院坐船需2天,對急癥患者來說肯定來不及?!?/p>
如何打造急危重癥患者“生命交通線”的高速路?目前,普陀醫院建立起 “海陸空”三位一體急救體系 ,多方參與的救治模式誕生。
為滿足海島居民緊急狀況下的就醫需求, 普陀區政府推出“包船 包機 ” 救治機制, 費用由區政府、當地鄉政府和個人 均攤。
無縫銜接:從2小時到20分鐘
“包船 包機 ” 只是患者轉運的第一步,邵偉認為患者轉運要實現“無縫銜接”,轉運過程是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
邵偉書記講述了一個患者轉運的故事。
2023年5月, 一架來自舟山市普陀區東極鎮的直升機平穩降落于普陀山機場。艙門打開的同時,救護人員迅速推上救護平車上前接應,約7分鐘后,一名心?;颊弑凰偷制胀俞t院進行搶救治療。直升機從東極鎮起飛,到患者被送抵普陀醫院, 僅用了 20分鐘 ,在以前整個過程至少需要2個小時。
堪比“大片”的患者轉運
當天上午,一名60歲男子在東極鎮一施工場地上暈厥倒地,被送至東極鎮中心衛生院就診。接診醫生第一時間對患者進行了檢查,檢查結果提示心梗。醫生立刻將患者病情和心電檢查圖結果發至“普陀區胸痛聯盟”微信工作群,普陀醫院急診、心內和邵逸夫醫院 急診 等多學科專家線上實時指導急救。經綜合評估患者病情危重,需立刻送往普陀醫院進行急救。東極鎮相關負責人當即決定開啟海陸空急救應急方案,聯系直升機對患者進行轉運。
11時17分許,直升機接上患者從東極起飛。在患者轉運途中, 醫生 全程護送患者,并通過5G+AR技術實時同普陀醫院進行現場情況分享。
普陀醫院則開啟綠色通道,一方面,調配急救資源做好搶救準備,提前辦好入院手續,心內科專家帶領團隊在介入室待命;另一方面,急診科醫生隨救護車至機場等候。
在各方密切配合下,救援工作一氣呵成。抵達普陀醫院后,醫生通過急診CT排除其他臟器疾病后,患者被緊急送入介入室進行手術治療 。
海島群眾家門口的“邵逸夫醫院”
“海島患者轉運到普陀醫院,要經過多次搬運,過程較為顛簸, 護送醫護獨立處置危急情況能力相對弱,患者轉運風險高。 ”邵偉認為, 海陸空一體化急救體系最為關鍵的一環是如何提升醫護人員的急救等綜合救治能力。
普陀醫院將目光瞄向了新技術。目前,5G-AR 眼鏡在普陀海島急救體系中得到全面應用,有效解決了海島急救體系建設中的一些痛點和難點,提高了急救效率和成功率,改善了海島居民的就醫體驗。
遠程AR會診的使用讓省級醫院、縣域醫共體總院和成員單位三級上下聯動,對嚴重多發傷等重癥患者遠程會診,突破時空限制,達到現場會診的效果,讓縣域醫院能享受到省級醫院優質急救醫療資源,力求同質化救治急危重癥。此外, 急救轉運 實現 5G-AR全程護送 。
“5G-AR眼鏡已經深度融合到普陀醫院醫共體業務場景中,取得很好效果,通過設備能夠實現與浙大邵逸夫醫院醫療資源的實時聯動。”邵偉介紹,5G-AR眼鏡除院前急救、遠程急救指導之外,遠程會診、遠程聯合查房、聯合門診、家庭病床管理、遠程培訓等也得到深度使用。
普陀醫院醫共體醫生佩戴5G-AR眼鏡診療
目前,12家醫共體成員單位-醫共體總院-邵逸夫醫院形成三級網絡,通過遠程查房,使海島地區不能及時轉診就醫的疑難危重患者和住院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專家通過5G-AR眼鏡共享視野,實時溝通患者病情,查看病歷、檢查檢驗結果,診療方案制定。
此外,利用 5G-AR 眼鏡的增強現實功能,能夠為基層醫護人員提供沉浸式的急救技能培訓,模擬各種急救場景,進行實時指導,增強培訓效果和應急處置能力。
目前,5G-AR 眼鏡在海島急救體系中的應用已經惠及海島20余萬居民,急重病人及時獲得趨于同質化的醫療服務。海島三大急危重癥救治單元初期救治能力明顯提升,顯著降低胸痛、卒中和創傷病人致殘率和致死率。
邵偉介紹,下一步會將覆蓋范圍拓展至海上作業機構,保障海洋經濟活動人員的生命安全。結合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智能急救輔助系統,通過AR眼鏡系統實現自動識別病情、推薦急救方案等功能,進一步提高急救效率和準確性。
打造就醫目的地
不久前,一名希臘航運公司的船長給普陀醫院送來錦旗,感謝醫院的精心救治。
這名希臘船長因 騎行 摔倒導致骨折 ,“120” 將其 送至普陀醫院六橫分院,緊急固定處置后 轉運 普陀醫院診治 ,得益于暢通的轉運體系和醫院的??颇芰ΓL 預 后良好。
“舟山高鐵開通之后,本地居民前往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就醫時間和經濟成本依舊極高?!鄙蹅フJ為,除了急救“看家本領”之外,常見病、多發病、專科專病也應成為普陀醫院發展努力的方向,讓醫院成為海島居民就醫目的地和終點站,減少異地就醫的舟車勞頓。
作為全市唯一的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目前普陀醫院已建成消化內科、眼科、內分泌科、普外微創等多個省市級重點學科,能熟練開展多項微創手術。
此外,醫院還擁有800平方米、舟山最大、設備最先進的內鏡中心和舟山最大的血液透析中心。
以消化科為例,1991年,邵偉來到普陀醫院(當時的“普陀區人民醫院”),第二年就被派往浙大二院進修消化內鏡技術。
診療中的邵偉(右一)
在邵偉的帶領下,胃腸鏡成為普陀醫院的一塊金字招牌,消化科成為建院以來首個省級臨床重點??坪褪姓攸c學科。
“普陀醫院??茖2∧芰ㄔO思路就是圍繞當地多發病、患者剛需進行布局。” 邵偉回憶,當初選擇消化道疾病作為方向,主要是因為舟山漁民較多,長期海上工作生活導致消化道疾病高發。
2021年6月,浙江省醫療衛生“山?!碧嵘こ陶絾?,普陀醫院開啟與浙大邵逸夫醫院新一輪的深度合作,明確未來5年發展規劃,按照補短板、固優勢、創特色的方向,選擇12個學科作為重點突破方向。
按照規劃,普陀醫院將進一步融入邵逸夫醫院, 創建三甲醫院,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剛參加工作時,邵偉常常感慨:海島居民太苦了,因為看病不便,有病不治全靠忍。
如今,在邵偉的帶領下,普陀醫院創造的海島醫療、海島醫共體模式改變了諸多人的“生命軌跡”。
中國海岸線綿長,不少人生活在遠離陸地的海島上,海島地區如何提供醫療服務?如何讓遠離陸地的島民享受同質均質的醫療服務?如何做好海洋作業人員醫療保障發展海洋經濟?
“普陀醫院在這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績和經驗,我們還需要利用新技術走得更遠。”邵偉期待,能夠有更多力量匯聚、聚焦海島居民醫療服務,探索出海島地區醫療服務模式和體系,讓離島跨海的醫療服務不再遙遠。
一年一度的“基醫會”將于9月12日-13日在江蘇南京舉行,特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牽頭單位創新實踐”專場,如果您有縣域醫共體相關好案例希望推薦,請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
2025“基醫會”詳情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