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個打著“私域賣酒”“商城創業”等旗號的葡萄酒投資項目在社交平臺出現,所謂“365元紅酒套餐年銷過1億元”“27天狂賣2000萬元葡萄酒”等宣傳話術,其銷量神話和裂變收益顯得格外離譜,不由得讓人想到“Mercury墨丘利”等做到十幾億元的葡萄酒資金盤。不過隨著資金盤爆雷案件頻發,已對市場完成了一場深刻的教育,為何這些項目又卷土重來了?
1
葡萄酒資金盤項目減少,項目配套商下場找客戶
筆者梳理了社交媒體上大量的宣傳文案發現:并非是葡萄酒項目操盤者在吸引投資,而是為這些操盤者提供服務的企業在尋找客戶。
有多個自稱紅酒操盤手的博主,實際上是在“賣方案”“賣課”。
在“27天狂賣2000萬元葡萄酒”的項目方案中,本質上是通過設計復雜的裂變返利機制,實現代理層級的快速擴張。例如,推薦1人可獲得120元返傭,推薦3人即可晉升為“合伙人”。在層層裂變中項目管理者可從后續每個裂變會員中獲得90元的見單獎勵。這種“擊鼓傳花”模式早在多個資金盤中已被廣泛應用,只是舊術翻新。
這些講師有些之前是為資金盤項目提供咨詢服務的人,目標不只在葡萄酒行業,點開這些宣傳者的主頁,可見其項目涉及各行各樣,宣稱文案基本上只是更換了產品名稱,無太大差異。用一套模式打通所有行業的造富密碼,未免有些離譜。
社交平臺截圖
還有為這些項目提供商城搭建服務的賣家,在分享有客戶通過他們的商城實現“365元葡萄酒套餐,年銷過億元”的案例。
其提到的項目模式類似醉鵝娘每月紅酒會員體系:顧客在商城支付365元,便可在接下來的12個月內,每月領取一瓶同等價值的精選紅酒,日均消費不足1元,以此作為賣點。
投資者如果成為商城代理商,一次性拿貨金額享受不同折扣,如拿貨10萬享7折,20萬則享5折。其稱已成功在全國范圍內招募了超過600名代理商,多數代理商傾向于選擇更劃算的20萬拿貨量。
對此,筆者詢問了該商家搭建商城的收費標準,對方避而不談。而在其朋友圈最新發布的截圖中可見,僅售出系統搭建服務就可收入38萬元,背后的盈利模式可想而知。
有業內人士分析到,這類現象的出現恰恰說明之前的反詐宣傳取得了一定成效,妄想通過資金盤模式割韭菜的人在明顯減少,而為這些企業提供服務的相關企業生意肯定不好做,估計也是想再騙幾個想一夜暴富的人,割最后一波韭菜。
2
包裝更加隱蔽的“葡萄酒創業項目”
如今部分資金盤開始包裝成“葡萄酒創業項目”,更加隱蔽。他們開始以平臺服務、技術賦能等名義出現,不再直接承諾收益,也規避了典型的非法集資嫌疑。這類模式雖然不再明目張膽地吸資拉人,但底層邏輯仍未改變,話術更柔和、入口更隱蔽,對普通投資者的迷惑性更強。
這些貌似火熱的“創業項目”,本質上依然延續了過去典型紅酒資金盤的套路。
筆者調查發現,部分商城創業項目會將普通酒款如市場零售價在100元左右的葡萄酒標高價,每瓶定至千元以上,再輔以“快速返利”或“限時分潤”的設計,讓參與者誤以為可低成本撬動高收益。而實際過程中,初期確實有返現,但后續則通過系統升級、政策調整等方式中斷兌付,將賬面資金以“積分”“商城余額”等形式鎖定。
還有一些項目構建類似游戲化的等級體系,誘導用戶拉新、升級。葡萄酒并不實物交割,而是作為虛擬標的在平臺內部反復倒賣,價格不斷推高,最終由最后接盤者承擔損失。
這些項目往往通過社交平臺洗腦灌輸,營造“復制方法就能成功”的幻象。看似包裝精巧,歸根結底仍是“龐氏騙局”的翻版,只不過換了講師、課程和小程序接口。
正如那句廣為流傳的話:“你永遠賺不了認知以外的錢。”所謂“裂變賣酒”,只是一場打著創業幌子的收割游戲,最終收割的仍是那些渴望快速致富、卻缺乏風險認知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