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票房冠軍《阿凡達》的世界中,潘多拉星球上的納美人可以通過將自己的辮子與神奇的生物們連接實現神經系統上「人騎合一」,得以縱橫海陸空。而因病癱瘓的主角,通過帶有「腦機接口」的設備操作阿凡達重獲新生翱翔天際的場景,更是讓人們對「腦機接口」產生了無限遐想。
在電影之外,「腦機接口」技術公司 Neuralink 在「鋼鐵俠」馬斯克的帶領下一騎絕塵,有望最早實現人機合一,為大量殘障人士帶來新生。
圖源:Neuralink 發布會直播
6 月 27 日,馬斯克在舊金山舉辦了一場舉世矚目的發布會,向世人公布了 Neuralink 的最新進展。較之于上次更新報道的五個患者,本次發布會的受試者人數增加到了七人,馬斯克在發布會上也公布了一系列讓科技愛好者嘆為觀止的更新。
圖源:Neuralink 發布會直播
同時,他們公布了一個勁爆的三年規劃。
2025 年第四季度:在言語皮層植入設備,直接從大腦信號中解碼有意識的詞語,轉換為語音。
2026 年:將電極數量增加到 3000 個,讓首位「盲視」參與者重獲視覺,初期是低分辨率導航,最終達到超人多波段視覺。
2027 年:增加通道數量至 10000 個,首次實現多設備植入(運動皮層、言語皮層或視覺皮層)。
2028 年:每個植入物達到超過 25000 個通道,擁有多個植入物,能訪問大腦的任何部分,治療精神疾病、疼痛、失調,并且與 AI 集成。
如果順利的話,到 2028 年,或許全體人類都有望跟 AI 互聯。
意念的力量
在 Neuralink 主導的 PRIME 研究中,受試者通過機器人往自己腦中植入的 N1 設備,而 N1 設備可以通過藍牙與電腦上的 N1 程序實現交互。通過「意念」,患者可以操控鼠標、輸入文字、網上沖浪、甚至玩游戲。
根據 Neuralink首位患者諾蘭德?阿巴烏(Noland Arbaugh)描述,他可以純靠意念完成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行為。
諾蘭德 圖源:Wired
作為一名前國際象棋職業選手,諾蘭德在一次潛水事故后幾近全身癱瘓。而正是在他經歷人生至暗時刻的同一年,馬斯克成立了 Neuralink。深陷黑暗的諾蘭德怎么都不會想到,這家新生的公司,將會在幾年之后改變他的一生。
諾蘭德通過 Neuralink 下國際象棋 圖源:X
2024 年 1 月,諾蘭德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接受 Neuralink 芯片植入手術的人。在稍微熟悉設備之后,諾蘭德就通宵玩起了 3A 大作《文明 6》。接受芯片植入的一個多月后,諾蘭德就在直播中給大家展示了他如何通過「意念」下國際象棋。
盡管 Neuralink 還無法對鼠標 100% 的精細控制,但諾蘭德已經可以進行郵件收發、寫作、調研、繼續學習日語等此前他想都不敢想的活動。在使用腦機接口后,諾蘭德甚至找到了新的工作,并希望繼續自己的學業。隨著 N1 植入設備的進一步迭代,諾蘭德或許能玩上更吃操作的黑猴。
受試者通過 Neuralink 游玩馬里奧賽車
圖源:Neuralink 發布會直播
在諾蘭德初步驗證了 Neuralink 設備的安全性之后,FDA 也同意讓更多人加入實驗。
機械零件設計師亞歷克斯(Alex)在失去自己手臂后通過接入 N1 重新獲得了使用 CAD 設計機械零件的能力;而漸凍癥(ALS)患者布萊德(Brad)通過接入 N1,獲得了足以讓霍金艷羨不已的交流能力。
在接入 N1 設備之前,布萊德只能夠通過眼動追蹤技術慢慢與別人交流,而現在的布萊德,可以通過 N1 快速輸入文字,并模擬出自己失聲前的聲音,與他的摯愛蒂芙尼以及三個孩子聊天。
第四位受試者麥克同樣患有漸凍癥,他也像亞歷克斯通過 N1 操作 CAD,全職繼續自己失去行動能力之前的工作,這使得他依舊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并持續為家庭提供經濟支持。
這些患者不僅給大家展示了他們如何通過 N1 操作機械臂玩石頭剪刀布、聯機玩「超級馬里奧賽車」與「使命召喚」,更給世人傳達了腦機接口技術所具備的巨大社會價值。
這些不幸失去行動能力的患者們,可以通過腦機接口技術重新成為一個社會性上「健全」的人,這對于他們和他們的家人無疑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R1 機器人 圖源:Neuralink
在發布會中,馬斯克還提到 Neuralink 的 R1 機器人的電極植入速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 N1 能做到的也不僅僅是玩游戲。Neuralink 計劃在未來推出三大產品,Telepathy、Blindsight以及 Deep。
Telepathy用于幫助諾蘭德這樣的運動障礙人士提高生活質量; Blindsight計劃幫助盲人重獲「賽博光明」;而Deep計劃用于定向的神經干預以治療神經系統疾病。
若能夠實現這三個應用,就意味著人類將會獲得一個能夠觸及所有神經元的「全腦接口」,我們離「黑客帝國」的時代也不再遙遠。
隱憂與未來
與所有重大的科學突破類似,Neuralink 在腦機接口上的突飛猛進在引起科技愛好者狂歡的同時,也引發了部分公眾與從業者的擔憂。
Neuralink 植入設備 圖源:Neuralink
首先,類似 N1 的侵入式腦機接口的穩定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向高等生物的大腦中引入電子器件能否實現長期及穩定地輸出與輸入或許是侵入式腦機接口設備的最大挑戰。
實際上,在諾蘭德接受手術后數周之內,就有 85% 的電極發生了移位,致使 Neuralink 芯片的性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如何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避免無機的電極受到有機大腦的排斥,是侵入式腦機接口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7 位植入者平均每周使用超 50 小時,峰值達 100 小時 圖源:Neuralink 發布會直播
Neuralink 最大的競爭對手 Synchron 選擇的折中策略為半侵入式介入,他們的腦機接口通過血管讀取受試者的指令,而且已經對十個人類個體進行了植入。蘋果公司也與 Synchron 達成合作,計劃將 Synchron 接入蘋果生態系統。
無論是 Neuralink 還是 Synchron 都是往大腦中引入了外源性裝置,以我國鄭海榮院士為代表的一些科學家們也正在試圖通過非侵入的方式實現人機交互-例如使用高分辨率的成像技術實現信息的讀取與通過超聲波的方式控制神經元實現寫入,這些方式在動物實驗中取得了不錯的結果。
其次,人們對腦機接口的數字安全性同樣存在擔心。在二進制數據的傳遞過程中,我們該如何避免黑客行為帶來的風險?
諾蘭德在使用 Neuralink 的過程中數次被黑。雖然他僅使用 N1 進行簡單操作,黑客干預并沒有產生嚴重的后果,但隨著設備的迭代,當我們的神經連接不僅是鼠標,而是機械臂、機器人甚至武器與 AI 時,我們如何讓輸出端精確、不受干擾地執行我們的指令,是下一個需要關注的議題。
同時,諸如 Deep 一類的應用依賴于對神經進行「輸入」實現治療,那如何保證對大腦干預的正確執行也將面臨類似的挑戰。
盡管困難重重,包括鄭海榮院士在內的頂尖學者,以及馬斯克這樣的企業家都在奮力推動腦機接口設備的前進。
正如我們前文所述,對于無數個諾蘭德、亞歷克斯與布萊德們而言,腦機接口技術或許是能夠使他們重新與社會建立連接的重要手段。
面對巨大的臨床需求,醫療監管的態度也更加開放,Neuralink 的設備在被FDA「拷問」無數次后,也獲得了「突破性醫療設備」的認定,這意味著這些曾經只存在于影像作品中的技術,即將成為現實。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我們長期為科研用戶提供前沿資訊、實驗方法、選品推薦等服務,并且組建了 70 多個不同領域的專業交流群,覆蓋PCR、細胞實驗、蛋白研究、神經科學、腫瘤免疫、基因編輯、外泌體、類器官等領域,定期分享實驗干貨、文獻解讀等活動。
添加實驗菌企微,回復【】中的序號,即可領取對應的資料包哦~
【2401】論文寫作干貨資料(100 頁)
【2402】國內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方法匯總(60 頁)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響因子(20000+ 期刊目錄)
【2404】免疫學信號通路手冊
【2405】PCR 實驗 protocol 匯總
【2406】免疫熒光實驗 protocol 合集
【2407】細胞培養手冊
【2408】蛋白純化實驗手冊
【2501】染色體分析方法匯總
【2502】國自然中標標書模板
【2503】WB 實驗詳解及常見問題解答
【2504】DeepSeek 論文寫作常用口令
【2505】中國科學院期刊分區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響因子(2025 年最新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