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8個月后,北大醫藥(000788.SZ)新實控人徐晰人已基本完成了對管理層的洗牌。
7月5日,北大醫藥發布多條人事變動公告。該公司宣布,經董事會決議,聘任實控人、董事長徐晰人為總裁,余孟川為常務副總裁。
自去年12月,徐晰人代替“平安系”成為上市公司新任實控人后,北大醫藥管理層開始頻繁變動。
在徐晰人逐漸增強其對北大醫藥掌控力的同時,這家公司身上的“隱疾”開始爆發。
就在上述董事會召開前幾日,北大醫藥發布公告稱,因相關歷史遺留問題,該上市公司經營辦公場所受到近百個離退休人員的沖擊和圍堵,嚴重干擾了公司行政辦公秩序,造成了一定影響。所謂的“歷史遺留問題”特指住房和離退休福利待遇等問題。
除面臨管理問題外,業績穩定性也成為橫在新管理層面前的一道難題。此前,北大醫藥與同為方正集團旗下的北京大學國際醫院(以下簡稱“北大國際醫院”)關聯交易頻繁。2024年,北大國際醫院是北大醫藥的第一大客戶。
而在北大醫藥易主后,來自老股東的支持也將隨之消失。7月11日,記者致電北大醫藥證券部,該公司證券部人士表示,目前北大醫藥與北大國際醫院的合作已經全部終止。
“低價”拿下控制權后 公司管理層大換血
徐晰人在資本市場原本并不顯眼。資料顯示,徐晰人1979年4月出生,碩士學歷。現任新優勢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北大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歷任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上海浦西支行浙江業務部主任。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徐晰人是臺州人。據其了解“徐的自身實力一般”。此前,在得知北大醫藥控制權轉讓的消息后,徐晰人隨即籌集資金。從結果來看,北大醫藥原控股方最終在諸多前往洽談控制權的機構中選擇了徐晰人。
2024年8月,新優勢國際商業管理(杭州)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新優勢國際”)在徐晰人與浙江中貝九洲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北九洲”)的聯合下得以誕生。其中,徐晰人全資控股的鑫通焱和科技(海南)有限公司作為GP占股20%,中貝九洲為LP占股80%。中貝九洲是上市公司九洲藥業的大股東。
2024年12月,徐晰人通過新優勢國際以1元象征價格通過收購方正商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方正商業管理”)所持有的北大醫藥控股股東西南合成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成集團”)100%股權,從而間接取得上市公司北大醫藥的控股權。
同日,新方正控股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方正控股”)、北京方正數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正數碼”)與新優勢國際簽署《西南合成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債權轉讓協議》,約定新方正控股和方正數碼將其對合成集團及其下屬公司享有的債權轉讓給新優勢國際。根據公告,新優勢國際以3300萬元接受了上述價值23.92億元的債權。
這意味著,徐晰人僅用了3000多萬元便拿下了一家總市值近40億元的上市公司控制權。而在此前,2022年平安系通過平安人壽出資482億元參與方正集團的破產重整,才間接取得北大醫藥的控制權。
這一極具性價比的收購,使得徐晰人在A股正式登臺亮相。
而在入主后,新實控人徐晰人迅速展開對北大醫藥管理層的洗牌。從今年1月起,過往董監高連續離任。今年6月,董事兼總裁袁平東辭職。這位執掌公司9年的總裁,被官方評價為“為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實現扭虧為盈、推動公司利潤創下歷史最好水平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袁平東的辭職,北大醫藥原班人馬已基本離去。徐晰人逐步接過公司董事長、總裁之位。
后遺癥待解
對于新實控人徐晰人而言,完成對管理層的換血只是第一步。如何維持上市公司業績穩定是其亟須解決的問題。
據北大醫藥2024年年報,公司主要從事化學藥品制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醫藥流通以及醫療服務等業務。目前生產的藥品涵蓋抗感染類、鎮痛類、精神類、消化系統類、心血管類等,主要產品包括抗感染藥物注射用頭孢曲松鈉、注射用美羅培南,鎮痛類藥物萘丁美酮膠囊、精神障礙治療藥物鹽酸丁螺環酮片等。醫藥流通業務是指通過北京北醫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醫醫藥”)、武漢葉開泰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葉開泰”)兩家全資子公司從事第三方藥品、器械和耗材的分銷、零售、醫院集采、藥房托管等業務。
據披露,北大醫藥2024年的藥品流通業務收入為14.37億元,占到總體營收近七成。而這14.37億元中的11.23億元與北大國際醫院有關。
據北大醫藥2024年年報,公司與北大國際醫院簽有物資供應與配送長期服務合同,合同金額為12億元,在該期報告已履行11.23億元。正是憑借該合作,北大國際醫院成為北大醫藥2024年的第一大客戶。
根據北大醫藥的說法,這份公司與北大國際醫院的巨額合同是在2022年簽訂的。據公告,2022年4月,公司董事會通過了與北大國際醫院的合同暨關聯交易議案。
這份合同約定北醫醫藥是北大國際醫院醫療設備、手術器械、藥品(特殊藥品除外)、體外診斷試劑、醫用耗材的采購、物流與配送等項目服務的唯一提供商。北醫醫藥為國際醫院提供上述所需品采購、物流與配送等項目供應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合同有效期為三年。合同期限內,暫估合同總金額為每年12億元。合同的實際金額以北大國際醫院實際采購的結算金額為準。
按照上述合同約定,2025年4月,雙方合作三年期滿。而就在2024年年底,北大醫藥控制權轉讓前夕,雙方合作迎來變數。
2024年11月,北大醫藥稱,接到北大國際醫院舉辦單位北大醫療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大醫管”)告知,北大醫管將在該長期服務合同到期后改為就北大國際醫院的體外診斷試劑、醫用耗材供應、藥品集中配送服務進行招標采購,并邀請北醫醫藥參與招標。
北大醫藥稱,若北醫醫藥在北大醫管的后續招標中未能中標,則將失去與北大國際醫院的業務合作,從而導致公司自2025年起可能面臨年銷售收入減少約9.10億元,凈利潤損失約3666萬元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在控制權轉讓時,北大醫藥也提示,權益變動完成后,除北京大學另行書面授權的情形外,新優勢國際及合成集團應促使下屬企業在合理時間完成公司名稱變更手續,變更后的公司名稱不得含有字號“北大”“北大醫藥”“北醫”或類似字號。這也預示著,新老股東在上市公司層面將加速脫鉤。
盡管如此,北大醫藥在2025年1月發布的公司2025年度日常關聯交易預計公告中,對于與北大國際醫院的合作,北大醫藥仍保留了“一線希望”。
據披露,北大醫藥預計2025年在與北大國際醫院合同到期后,合作金額為4050萬元。
不過,7月11日,北大醫藥證券部人士告訴記者,“該預測是基于去年的情況做的,預測不代表實際結果”。該人士表示,公司與北大國際醫院的合作已沒有后續,相關合作已全部終止。
(作者 黃一帆)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黃一帆
華東新聞中心記者 關注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和資本市場中所發生的好玩的事,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對已知事物挖掘未知面。 關注領域:上市公司、券商、新三板。擅長深度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