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鄲城縣錨定率先建成農業強市“3個5”工作目標,聚焦“7個標準、1個基本模式”,緊盯農民增收這個根本,堅持規劃引領、創新賦能,把水產養殖產業園、青年鴨產業園、種雞孵化產業園、柳編工藝產業園、數字蔬菜產業園五大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創新推行抓兩頭帶中間、抓重點帶全面“兩抓兩帶”工作法,推動農業特色產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蹚出一條聯農帶農的振興新路。
走進鄲城縣張完鄉任閣村青年鴨養殖棚內,只見陣陣鴨叫聲此起彼伏,數萬只鴨子嬉戲搶食,場面十分熱鬧。養殖戶申孟恩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投資40萬元,自建養殖棚三座,公司保底回收讓他吃上致富“定心丸”。
養殖戶申孟恩說:“一共養了一萬兩千多只,三個棚,一個棚分四千多只。效益還可以,一個棚收入四萬多塊錢,一年下來十來萬塊錢。鴨蛋公司直接回收,價格高了就是隨著高,保底價四塊七?!?/p>
在青年鴨養殖中,鄲城縣依托青年鴨產業園,由公司統一提供鴨苗、飼料、防疫、品牌推廣等服務,農戶負責飼養,公司保底回收,從而降低市場風險。
鄲城縣青年鴨養殖產業園負責人石帥帥說:“一部分鮮蛋銷往廣東、上海、湖北、湖南、溫州等地,另外一部分直接送往南豐蛋品加工廠,加工成咸蛋、皮蛋、松花蛋黃等一系列蛋制品,帶動周邊農戶20余人?!?/p>
鄲城縣以打造農業強縣建設為目標,投資1732萬元,扶持青年鴨養殖產業發展,建設加工廠房3960平米、冷庫2016平米、現代化鴨棚200座,目前輻射帶動白馬、張完、巴集等12個鄉鎮養殖青年鴨120萬只,實現年產值3億元,帶動110 余戶群眾走上致富快車道。同時聚焦水產養殖產業園建設,堅持規劃引領、創新賦能,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引進6.0智能養殖系統,著力推動現代漁業養殖高質量發展。
鄲城縣巴集鄉段寨村養殖戶段廷華說:“建了這八個池子養魚,養魚是跟公司簽的有合同,公司負責教養殖技術,每年出魚他們回收,八個池子每年收入兩萬多塊錢?!?/p>
鄲城縣依托水產養殖產業園,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發展模式,探索“工廠化車間+庭院式養殖”雙模式,激活鄉村閑置土地資源,發展漁業養殖,讓“房前屋后”成為增收陣地,使參與農戶年均增收可達2萬元。
河南丹湖水產苗種繁育有限公司管理人員武鑫說:“這次新投入了80萬尾左右的魚苗,把外地的小魚苗拉到我們這個自動化漁場里面,經過一個月左右的培育,可以把它變成適合土塘的大魚苗再投放到咱們鄲城縣的大水池里面?!?/p>
目前,全縣已發展水產養殖1.7萬余畝,年產值達7億元以上,帶動870余戶群眾發展水產養殖,戶年均增收15萬元,并同步在巴集等6個鄉鎮利用農戶空閑宅基地、小片荒、庭院等建設“數字家庭漁場”,示范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鄲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徐汝敏說:“鄲城縣立足‘選準路子’、夯實‘要素保障’、突出‘創新賦能’,緊盯農民增收這個根本,聚焦青年鴨養殖,以建鏈補鏈為發展方向,逐步形成集鴨苗繁育、青年鴨養殖、鴨蛋深加工、飼料生產、電商銷售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全力推進農業產業發展取得扎實成效,為率先建成農業強市貢獻鄲城力量。今年財政投入3600余萬元,每個鄉鎮建設一個漁業養殖示范場,創新‘分段式養殖’‘新型網箱’‘數字家庭漁場’等模式,因地制宜解決水域地形復雜難題,目前已形成了‘鄉鎮有示范、全域能復制’的漁業發展新格局。”
周口廣電融媒體記者 田超 鄲城臺
編輯/張經緯 審核/牛春霞 監制/武文科 總監制/程戰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