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登上央視蛇年春晚舞臺的“外賣詩人”王計兵第四部詩集《手持人間一束光》進入大眾視野;快遞小哥胡安焉的《我在北京送快遞》前不久推出繁體字版持續破圈;還有張小滿的《我的母親做保潔》、黑桃的《我在上海開出租》、陳慧的《在菜場,在人間》等非虛構作品,這些“素人寫作”的文化現象,受到媒體和讀者的關注。
在這個“素人寫作”的群體中,我們看到:王計兵是一位5年“奔跑”了15萬公里的外賣員;胡安焉是一位打過19份工的打工人;57歲的張小滿是一名保潔員;黑桃是在上海開出租的司機;陳慧在菜場擺攤賣菜……
從他們的生活經歷和文學經歷來看,這些素人寫作者基本上沒有專業寫作的背景,但他們積極利用社會大眾傳播媒介,選擇勇于表達自我的平臺,通過自身的生活經歷、情感表達以及對社會現實的觀察,來敘述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生活,創作文學作品。
對于“素人寫作”這種文化現象,一些文化媒體、評論家給予了關注。這些寫作者具備扎實的社會基層生活經驗、廣泛的閱讀以及基本的寫作技巧。他們被發現被看見,讓更多人看到了普通勞動者的生活和他們作為創作主體的尊嚴與活力。他們以忠實樸素的生活記錄與寫作的自覺,以質樸的表達、真摯的情感,收獲了很多肯定與贊揚,并以特有的鮮活的表達、廣闊的人民性帶給讀者真實生活的閱讀體驗。
這些素人寫作者,從事的是快遞、外賣、保潔、出租車司機等職業,這樣的現實身份和精神身份,決定了他們的寫作環境和條件是艱苦的,但他們堅守著自己的文學追求,不放棄文學信念,懷著對文學對象的深厚情感,堅持寫普通人的生活體驗和感受。他們的文字帶著樸實、真切、自然的生活氣息,具有特殊的文學表現力和文學精神。
文字的力量和文學的力量與價值,并非單純是“意愿的方式和技巧”,它來源于社會生活和個體經驗。我們讀王計兵的詩歌,可以看出他的藝術靈感來源于送餐途中遇到的二房東、地下室租客、形形色色的顧客,這些場景賦予他的詩歌以天然的“在場感”和“粗糲的真實”。胡安焉的《我在北京送快遞》同樣展現了未被修飾的行業生態——系統算法的緊迫感、顧客的刁難或善意、身心的疲憊,許多細節非親歷者難以虛構。“礦工詩人”陳年喜的詩歌《炸裂志》以“爆破”隱喻礦工的命運,讓讀者看到了艱辛的礦工生活……這樣的生活真實、文學真實,有評論者說這種寫作是回歸了“勞者歌其事”的本真,表達出基層勞動者的艱辛與真切。生活深處的這部分人真正體會到了時代的重量,質樸的同時又具有跋涉的生存體驗。至此,“素人寫作”已不單純是一種新的文學形式,還包含了豐富的社會和文化內涵。
傳統的著書立說是敘事、表達和訴求,而在今天這樣一個自媒體時代,敘事、表達和訴求更成為生活的一個主題,人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書寫表達,大量的書寫者將在草根中萌芽,社會基層經驗的書寫將會更加引人矚目。“素人寫作”之所以受人關注,在于這種自由的寫作拋棄了娛樂、功利、商業和消費的目的,完全是發自本心的表達而非完成某個特定任務,真正做到了純粹的寫作、真實的表達、真誠的訴求。無疑,這也是一種文學的力量和價值的體現。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楊陽
新媒體編輯:曾煜婷
如需交流可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