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當科幻遇見電子競技,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近日,川籍青年科幻作家羅夏的長篇科幻新作《腦中之魔》由八光分文化聯合新星出版社推出。小說巧妙融合電競產業生態、硬核科幻設定與社會現實議題,以“失控的雙手”、“奪取記憶的大腦”、“概率炸彈”等獨特構思切入,深刻剖析數字時代人類的生存困境。
《腦中之魔》
以硬科幻設定包裹青春友誼的情感內核
小說中,少年程浩的身體發生未知變異,雙手脫離大腦控制自行活動。這雙“失控的手”竟在多人競技游戲中展現出顛覆性操作,將程浩推上職業電競舞臺。在摯友張亦行的鼎力相助下,程浩逐步掙脫現實枷鎖,兩人攜手向冠軍發起沖擊。然而,“腦中之魔”的陰影始終如影隨形。當他們距離巔峰僅一步之遙時,命運陡然轉折:這對昔日情同手足的好友,最終走向了對立面。這場始于電競賽場的“生存排位戰”,也由此演變為新舊文明之間的宏大博弈。小說中所刻畫的現實細節、電競場景乃至科幻設定都極具視覺張力。作品以硬科幻設定包裹青春友誼的情感內核,也精準叩擊80、90后群體的集體記憶。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作品打破傳統電競小說的敘事框架,前半段以現實主義筆觸精準描繪少年追夢、網吧競技、戰隊比賽等細節場景,后半段則以硬核科幻的展開回收伏線,形成強烈的戲劇反差。
當虛擬與現實的邊界在故事中模糊,讓人思考存在的意義
這部小說也得到科幻專業人士的好評。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科幻資深學者嚴鋒評價說:“我很喜歡玩游戲,也很喜歡寫游戲的科幻小說,《安德的游戲》如是,《腦中之魔》亦如是。虛擬與現實的邊界在故事中模糊,讓人沉浸其中,思考存在的意義。”
羅夏
作為國內科幻青年作家的佼佼者之一,羅夏創作的中短篇作品曾在《銀河邊緣》《作品》《蝌蚪五線譜》等專業刊物及平臺發表,曾獲華語科幻星云獎·科幻電影創意專項獎。在創作《腦中之魔》時,羅夏將個人經歷、興趣與行業觀察深度結合,“大腦異能”等科幻設定則脫胎于對神經科學前沿理論的高度關注。
對于寫這部小說的緣起,羅夏在書中后記中寫道:“開豪車住豪宅走上人生巔峰是電競,努力卻沒有運氣最終遺憾退場也是電競。萬人空巷是電競,有一天它終將消亡被別的娛樂方式取代,也是電競。我決定寫一個和生活對線的故事。”
(出版方八光分文化提供圖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