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戰眼看就要打響,敵人壓著陣地步步逼近,所有人都等著總攻命令。
可就在這緊要關頭,胡奇才的一道命令卻讓人目瞪口呆——不是轟敵人,而是炮轟自己剛剛修好的工事!
戰士們全懵了,這不是自己砸自己飯碗嗎?但胡奇才神情堅定,毫不猶豫地下達了第二輪火力覆蓋的指令。
到底胡奇才在打什么算盤?為什么要毀掉自己的陣地?
沒有山也沒有塔的"塔山"
塔山這個地方名字聽起來挺有意思,但實際上這里既沒有高聳的山峰,也沒有古老的寶塔。
這里就是一片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地,地勢還特別低洼,放眼望去全是農田和小村莊。
可別小看了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它的地理位置那叫一個關鍵。
從葫蘆島到錦州,塔山是必經之路,就像一個卡在喉嚨里的關鍵點。
1948年,國民黨在東北的勢力已經岌岌可危,錦州更是成了他們的命門所在。
如果錦州失守,整個東北的國民黨軍隊就等于被切斷了退路,只能坐等被全殲的命運。
胡奇才剛接到林彪的命令時,心里也是五味雜陳。
這個地方實在是太難守了,四周都是平地,沒有任何天然屏障可以依靠。
敵人可以從任何方向發起攻擊,而自己的部隊卻沒有任何地形優勢。
更要命的是,國民黨軍隊不僅人數眾多,裝備精良,還有飛機大炮的支援。
林彪的話說得很直接:"塔山失守,提頭來見。"這句話的分量胡奇才心里清楚得很。
這不是開玩笑,這是關系到整個遼沈戰役成敗的關鍵一戰。
塔山一旦被突破,國民黨的援軍就能直接殺到錦州城下,到時候攻打錦州的部隊就要腹背受敵,后果不堪設想。
炮轟自家工事的"奇葩"指揮官
胡奇才這個人做事有個特點,就是特別認真,甚至可以說是有點"較真"。
接到守衛塔山的任務后,他第一件事就是親自到前線視察地形,看看現有的防御工事到底怎么樣。
1948年10月7日,胡奇才帶著幾個參謀來到了塔山陣地。
看著戰士們辛辛苦苦挖出來的戰壕和掩體,他心里總覺得不太踏實。
這些工事看起來是挖得不錯,但真正能不能擋住敵人的猛烈攻擊,那就很難說了。
普通的指揮官可能就是看看、摸摸,然后要求加固一下就完了。
可胡奇才不是這樣的人,他突然想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主意:用自己的炮轟擊自家的工事,看看到底結不結實。
這個決定一出,身邊的參謀們都愣住了。用自己的炮轟自己的工事?這不是有病嗎?
可胡奇才的想法很簡單,與其等到敵人來了才發現工事不行,不如現在就測試一下。
如果連自己的六零炮都擋不住,那敵人的重炮來了豈不是一炸就塌?
炮聲響起,幾發炮彈精準地落在工事上。
結果讓胡奇才心里一沉:這些看起來不錯的工事,在炮彈的轟擊下居然很快就垮了。土層太薄,支撐不夠,根本擋不住像樣的攻擊。
胡奇才當即下令,所有工事必須重新加固。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徹底重建。
他要求戰士們用鐵軌、枕木、泥土等各種材料,把工事加固到十幾層厚。這樣的工事才能真正抵擋住敵人的猛烈炮火。
死命令下的生死時刻
10月10日清晨,國民黨的"東進兵團"在侯鏡如的指揮下,開始向塔山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這支部隊可不是什么雜牌軍,里面有號稱"趙子龍師"的精銳部隊,裝備精良,戰斗力很強。
戰斗一開始,敵人就顯示出了強大的火力優勢。
飛機在天空中盤旋轟炸,大炮在后方不停地轟鳴,各種口徑的炮彈像雨點一樣落在塔山陣地上。
胡奇才的部隊雖然裝備不如敵人,但士氣卻非常高昂。
每個戰士都清楚這場戰斗的重要性,都知道自己肩上擔負著什么樣的責任。
他們緊緊地趴在經過加固的工事里,用手中的步槍和機槍向敵人猛烈射擊。
國民黨軍隊的攻勢一波接著一波,每次都是集中優勢兵力向塔山陣地發起沖鋒。
敵人以為憑借自己的裝備優勢和兵力優勢,很快就能突破這道防線。
可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些看似簡陋的工事居然如此堅固,這些裝備落后的解放軍戰士居然如此頑強。
戰斗進行得異常激烈,雙方都拿出了拼命的架勢。
敵人沖上來,被打退了;再沖上來,又被打退了。整個塔山陣地成了一片火海,到處都是爆炸聲、槍聲、喊殺聲。
六天六夜的鋼鐵意志
從10月10日到15日,整整六天六夜,塔山陣地上的戰斗就沒有停過。
國民黨軍隊輪番上陣,使出了渾身解數想要突破這道防線。
他們動用了最精銳的部隊,最先進的武器,最猛烈的攻勢,可就是過不去塔山這道坎。
胡奇才在這六天六夜里,幾乎沒有合過眼。
他不是在前沿陣地指揮戰斗,就是在后方調兵遣將,安排傷員救治和彈藥補給。
每當戰斗最激烈的時候,他總是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和戰士們一起戰斗。
戰斗的殘酷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敵人的炮火實在是太猛烈了,有些精心構筑的工事還是被炸毀了。
戰士們的傷亡也在不斷增加,每天都有新的面孔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可即使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沒有一個人提出要撤退,沒有一個人說要放棄。
胡奇才心里很清楚,這場戰斗的勝負不僅僅關系到塔山這一個小地方,更關系到整個遼沈戰役的成敗。
錦州城下,攻城的部隊正在緊張地進行著最后的攻堅。
每多守一天,攻城部隊就多一份勝利的把握;每多守一個小時,國民黨的援軍就少一分到達的可能。
敵人也意識到了時間的緊迫性。侯鏡如不斷地調集兵力,增加攻擊強度。
他們甚至動用了一些平時舍不得使用的重型武器,試圖一舉突破塔山防線。
可無論他們怎么努力,塔山就像一道鋼鐵長城,始終擋在他們面前,讓他們寸步難行。
沉重的代價
10月15日上午,一個讓所有人都激動不已的消息傳到了塔山陣地:錦州城被攻克了!
戰士們雖然疲憊不堪,但臉上都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胡奇才聽到這個消息時,心中五味雜陳。高興是肯定的,畢竟任務完成了,塔山守住了,錦州也拿下了。
可看著身邊這些疲憊不堪的戰士們,看著那些再也不會醒來的年輕面孔,他的心情又沉重了起來。
這場戰斗的代價是沉重的。胡奇才的部隊在六天六夜的激戰中,傷亡了700多人。
這些都是活生生的戰士,都是為了新中國的誕生而英勇獻身的英雄。
他們中有些人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就這樣默默地長眠在了塔山的土地上。
國民黨的"東進兵團"在塔山碰了個頭破血流。
他們本來計劃用最短的時間突破塔山,趕到錦州解圍,可現在錦州都丟了,他們還被死死地釘在塔山這個地方。侯鏡如氣得七竅生煙,可也無可奈何。
勝利的消息傳來后,敵人的攻勢明顯減弱了。他們知道大勢已去,再怎么攻擊塔山也沒有意義了。
錦州一失,整個東北的戰略格局就徹底改變了。國民黨在東北的統治,從這一刻開始就走向了終結。
胡奇才站在硝煙還沒有完全散去的陣地上,這場勝利來得不容易,是用無數戰士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塔山阻擊戰的勝利,不僅保證了錦州戰役的成功,更為整個遼沈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結語·】——》
塔山六天六夜的堅守,胡奇才用他的智慧和勇氣,用那些普通戰士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摧不垮的鋼鐵防線。
這場戰斗告訴我們,裝備的優劣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唯一因素,人的意志和信念才是最強大的武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