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乙肝” 即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我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已明確將“臨床治愈”作為治療目標。記者近日從珠海市第三人民醫院獲悉,該院乙肝治愈門診對一位患者完成32周聯合治療,成功使患者達到臨床治愈標準。
病例介紹
長期口服藥物、未實現表面抗原清除
醫院制定干擾素治療方案
據介紹,患者蔣女士53歲,有乙肝家族史,長期口服恩替卡韋控制病毒,但始終未實現表面抗原清除。2024年,為進一步治療,她來到珠海市第三人民醫院乙肝治愈門診就診。
經醫院系統評估,蔣女士被判定為“治愈優勢人群”。珠海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主任醫師黃明星團隊為其制定“恩替卡韋聯合聚乙二醇干擾素”方案,通過48周內分階段調整用藥,最終在32周時達成功能性治愈,患者乙肝表面抗原轉陰且表面抗體升至140.3IU/ml,達到臨床治愈標準。
“這一結果印證了‘優勢人群精準干預’的重要性。”黃明星表示,隨著醫學進步,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乙肝臨床治愈已成為可能。聚乙二醇長效干擾素(PEG-IFN)作為目前實現臨床治愈的重要武器,正在幫助越來越多的患者擺脫疾病困擾。
治療方法
采用聚乙二醇干擾素開展治療
長效便捷、治療依從性高
如何定義“乙肝臨床治愈”?據介紹,乙肝臨床治愈(又稱功能性治愈)指患者體內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被清除或血清學轉換(HBsAg消失),伴或不伴乙肝表面抗體產生,同時HBV-DNA持續檢測不到,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顯著改善,且無需繼續口服抗病毒藥物。
醫生對患者進行診療。
黃明星表示,聚乙二醇干擾素具有長效便捷,治療依從性高的優點;抗病毒、免疫調節的雙重作用機制,直擊病毒要害。具有停藥后療效持久,復發率低的優勢。部分患者在完成有限療程(通常48周)后,即使停藥仍能長期維持療效,減少對長期口服藥的依賴。
據悉,HBsAg水平較低(尤其是≤1500 IU/mL)、HBV-DNA載量低或已低于檢測下限、乙肝e抗原(HBeAg)已轉陰、有強烈治愈意愿并能配合隨訪的患者,更適合長效干擾素治療,具體方案需由肝病專科醫生評估后制定。
專家提醒
患者要打破認知誤區、抓住窗口期
進一步提升治愈機率
目前,部分患者對乙肝治療仍存在認知誤區,如乙肝治不好,干擾素也沒用、干擾素副作用大,無法耐受、干擾素副作用大,無法耐受等等。
據悉,最新研究顯示,部分優勢患者(如HBsAg低水平、年輕、無肝硬化并發癥)通過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臨床治愈率可達30%以上;干擾素常見副作用如發熱、乏力等多為短暫反應,醫生會通過劑量調整、對癥處理幫助患者平穩度過,多數人可耐受,不良反應在可防可控范圍內。
同時,隨著研究深入,干擾素的適用人群正逐步擴大,慢乙肝、肝硬化早期、具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均推薦使用,已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的乙肝患者,可聯合或序貫使用長效干擾素,提升治愈機會。
黃明星表示,乙肝治愈不是“碰運氣”,而是科學評估下的必然選擇。“建議慢乙肝患者應盡早至專業門診進行表面抗原定量、病毒基因型等檢測,制定個體化方案。即使未達治愈標準,規范治療仍能顯著延緩疾病進展。”
“珠海大健事” 欄目出品
統籌:南都記者 王靖豪
課題組成員:張景淞 曾奎達 韋銳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