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說「早餐還是要吃的,畢竟是一天中最便宜的一頓了」。雖然是個玩笑話,但根據大部分國人的飲食習慣來看,建議大家:
百忙之中,把早餐給吃了。
早餐的準確理解應該是「起床后 2 小時內吃的飯」,你 10 點起床,11 點吃,也算早飯的。(雖然爸媽們不這么認為)偶爾不吃早餐對身體倒沒啥可怕影響,但這不能變成平常。
因為規律地吃早餐,挺重要的。
長期饑一頓、飽一頓的三餐不規律,對胃不太友好。如果你的生活節奏相對固定,那把三餐時間固定好鐵定是件好事兒。
特別是對于朝九晚五作息的人來說,不吃早餐,會讓兩頓飯之間的時間被拉得太長,對心血管的健康是個挑戰。早上不吃,中午猛吃,過山車式變化的血糖對你的胰島也是一個考驗。
血糖過山車
圖片來源:giphy
有些朋友會吃早餐,但吃早餐的方式又是隨便吃,頂飽就行。早餐大概占我們一天中總能量的 25%~30%,要是沒選對,真可能會影響一天的開啟噢。
就比如說這些大家常吃的早餐組合,就挺不合理的:
這3種早餐組合
都是誤區
只吃碳水,雖然能給身體提供能量,但飽腹感差、消化得快餓得也快,讓血糖很不穩定。
并且營養也不全面,缺乏優質蛋白、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
一杯牛奶、一個雞蛋,看起來還挺健康?
其實也有問題。
正常狀態下,大腦主要是利用葡萄糖提供能量。如果只吃高蛋白的食物,不吃碳水,就可能會造成血糖偏低,影響你一整個上午的學習、工作效率。
很多朋友解決早餐的途徑,就是在早餐攤上買兩個油乎乎的炸油餅。
雖然油炸碳水真的很美味,但熱量高、營養低,如果午餐和晚餐不減量,全天的總能量攝入一下就超標了,長期以往小心長胖啊。
早餐到底應該怎么吃?今天一起聊聊這個問題。
早餐有套高質量公式
一份高質量早餐要食物多樣、搭配合理,李園園表示,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可提煉出一個早餐黃金公式——“1+2+3+1”,只需將食物“套入”其中,便可搭配出一份較理想的早餐。
具體來說,早餐至少包含:
1種谷薯類主食,以提供優質的碳水化合物;
2種膳食纖維,適量攝入蔬菜、水果,保證蔬菜全天攝入3~5種,水果1~2種即可;
3種優質蛋白可供選擇,即雞鴨魚肉等肉類,雞蛋及其制品,以及牛奶、豆漿等飲品,可“干濕搭配”;
還有一項是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等營養,可為早餐錦上添花。
李園園表示,至少包括前三項的早餐才比較營養。
食物搭配過關了,吃多少量也需心中有數,以免增加肥胖風險。
龔雄輝指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健康成人的早餐熱量應占全天總熱量的25%~30%,建議熱量控制在400~500大卡之間。
大致可用“一手掌握”,包括1拳頭主食(片狀主食需兩掌心)、半掌心肉類、1捧綠葉菜(或1拳根莖類蔬菜)、1拳水果,以及一杯牛奶、一個雞蛋,堅果只需1拇指大小。
偏愛中式早餐的人
主食可選擇饅頭、粥、包子,或山藥、紅薯、玉米、芋頭等,少選油條、麻團、炸糕等高油高糖食物;蛋白質有雞蛋、雞腿、醬牛肉等,搭配無糖豆漿、豆腐腦。
可按需選擇,比如早餐吃1個包子、1個水煮蛋、1杯豆漿、1份蘿卜拌芹菜,或1根玉米、1個雞腿、1碗豆腐腦,再加上蔬果,比如1根黃瓜、小番茄。
偏愛西式早餐的人
主食可嘗試全麥面包、純燕麥片,少吃起酥面包、水果麥片、薯條、炸薯餅等,蛋白質可選擇煎三文魚、雞胸肉、牛排等,外加一杯牛奶或酸奶。
比如,用全麥吐司、牛肉、生菜、西紅柿制作一個三明治,再喝一杯拿鐵,或用牛奶沖泡一碗燕麥片,搭配煎三文魚、蔬菜沙拉。
沙拉醬熱量較高,建議少量或不添加;水果不要榨成汁,膳食纖維、維生素均會流失。
龔雄輝建議,早餐可安排在6:30~8:30,符合激素分泌的節律,進食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速度太快會增加胃腸道壓力,不利于消化吸收。
按健康狀況調整早餐
龔雄輝表示,早餐搭配雖有固定模板,但根據不同的健康狀態,食物的種類、攝入比例也需做細微調整。
糖友:減主食增粗糧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2023年版)》建議,粗糧應占全天主食的1/3以上。
李園園表示,在一日三餐中,不妨將早餐中的米面直接替換為全谷物、雜豆類等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以減緩餐后血糖波動,有助全天血糖控制,而且要先吃菜、再吃蛋白,最后吃粗糧。
此外,全天的主食總量可適當降低50~100克。龔雄輝提醒,早餐盡量避免喝白粥,更不要把粗糧弄成“糊”,升糖速度會很快。
腎病患者:低蛋白低鹽低脂
龔雄輝表示,高蛋白、高鹽飲食會加重腎臟負擔,加速腎病進展,腎病患者的蛋白質攝入量需降低,但不可過低,以免影響機體的正常運轉,建議達到0.6~0.8克/公斤體重,每日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
早餐可選擇牛奶、雞蛋這類相對低蛋白食物,或豆腐等植物性蛋白質,少吃咸菜、腐乳以及鈉含量高的加工肉制品。
如果病情發展至慢性腎病3~5期,主食要換成紅薯、土豆或相關制品,不宜選擇蛋白較多的米面。
由于腎功能不全患者常合并脂代謝異常,脂肪攝入量也需控制,整體飲食需低蛋白低鹽低脂。
久坐人群:低脂肪高纖維
龔雄輝說,久坐上班族通常運動量較低,尤其是戶外活動少,機體易堆積脂肪,腸道功能也逐漸變弱,常出現便秘等問題。
早餐要低脂、高纖維,比如不加任何醬料的菜肉混合型三明治,不要因時間來不及就用甜品、蛋糕等高脂高糖食物“將就”。
用屏時間長的人還可在早餐中加點胡蘿卜、西紅柿、橙子等食物,有助保護視力。
減重人群:高蛋白高纖維
龔雄輝建議,不少減重人群為了控制全天的總熱量開始不吃早餐,但研究顯示,這類人群的反彈比例更高,且全天的饑餓感更強。
減重人群不僅要吃早餐,還要適當提高蛋白質的占比,可使餐后代謝更活躍,減少肌肉流失。主食可換成南瓜、水果玉米等高膳食纖維的根莖類蔬菜或黑麥面包等粗糧,飽腹感強,有助控制整體熱量。
同時,需控制進餐速度,比如增加咀嚼次數、增加餐間停頓次數,或減小每一口食物的體積。
體力勞動者:高碳水多吃肉
饅頭、面條、米飯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機體的主要供能物質,可迅速分解為葡萄糖;肉中的蛋白質則可為肌肉修復提供原料,因體力勞動者的日常消耗大,需適當增加主食和肉類的攝入量,比如脂肪含量較高的紅肉,以增加飽腹感和能量儲備,讓機體有力氣維持正常工作。
來源:綜合自人民日報微信、生命時報、丁香醫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