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的“顏值”,怎么提升?無序設攤的“頑疾”,如何治理?煙火氣與居住環境的矛盾,怎樣平衡?……在超大型城市的治理中,街面環境始終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也是百姓投訴的焦點。
為此,上海市城管行政執法局聯合管理部門梳理了100處市容環境薄弱區域點位清單和350處市民重復訴件點位清單,各級城管執法部門對照清單逐一“擊破”。截至今年5月,全市共查處街面環境類違法案件23698起。在剛性執法的同時,城管執法隊員也疏堵結合、耐心普法,讓城市管理既有力度也有溫度,令一條條“堵心路”變成了“舒心路”。
背街小巷:每一平方米都有人管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細血管”,小巷雖小,卻是重要的市民生活空間和城市文化載體。針對亂堆物、亂停車、亂丟垃圾(含亂倒污水)的“三亂”難題,黃浦區巧妙借助“多格合一”模式,以全區30個綜合網格工作站為基礎,將背街小巷納入網格管理,形成387條背街小巷名錄,完善小巷內高發的八類亂象治理標準。同時,黃浦區還梳理了《背街小巷薄弱區域整治清單》,針對35條重點路段推進“一點一策”。
背街小巷專項提升“戰役”,在各街道“打響”!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樂活淞園”綜合網格聯合城管執法中隊、社區民警等力量,在第九人民醫院周邊、瞿溪路背街小巷等處,對沿街商鋪飛線充電、音響外放噪聲擾民等問題逐一排查。當發現部分商戶從店內私拉電線為電動車充電后,執法人員立即制止,要求當場整改,并引導商戶將車移至指定區域充電。在打浦橋街道,瑞金南路63弄因產權主體多元化導致管理權責不明晰,此前垃圾一直亂堆、非機動車也無序停放,綜合網格劃分了四塊責任區,開展街面大掃除,同步規范停車管理、修復路面、優化垃圾站管理,讓背街小巷煥然一新。
區內其他街道的城管執法中隊也紛紛創新做法。比如,外灘街道以天津路為試點,通過“未訴先謀+源流共治”破解廢品堆放難題;淮海中路街道按“集中治亂、整體提升、全面優化”三級分類,整治順昌路、東臺路等小巷;豫園街道在四牌樓路創新通過“巷長制+商戶公約”破解跨區域治理壁壘;小東門街道借力城運中心,極速處置油車碼頭街廢棄垃圾與薛家浜路基坑隱患;五里橋街道運用AI攝像頭治理瞿溪路“三亂”,處置效率提升300%……目前,全區背街小巷實效達標率提升至94.3%,問題發生總量減少2.7%,實效需提升路段減少12條(段)。
靜安區天目西路街道“蘇河國際”綜合網格,也在背街小巷治理中暗暗發力。從一件居民口中的“小事”,可以窺見從處置“一件事”到解決“一類事”的清晰流程。
有一次,網格工作站在日常聯系居民區黨總支過程中了解到,河濱融景居民區在開展黨員組織生活會時,有居民反映845路公交總站建筑物的背面較為臟亂,等車時常有難聞氣味,不僅出行體驗差,還影響市容。網格工作站討論后,確定由管理辦指派清潔隊伍來進行衛生死角的全面清理,城運中心則將此處地點納入常態化管理,并向乘客、居民進行宣傳引導。同時,網格巡查力量日常又加大了對隱蔽角落的巡查力度,讓街面環境重回整潔。
又有一次,網格巡查員在巡查中發現恒豐路805號堆放了一些廢棄石板、石墩,占用公共區域。因無法找到責任人且石材較重,巡查員將問題反饋至工作站,工作站牽頭管理辦、城運中心到現場。清運時發現這里屬于上海火車站“站管辦”管轄范圍,便立即與上海站站管辦聯系,隨后明確由上海火車站站區綜合網格協調處置,清運廢棄石材,消除安全隱患。“網格吹哨、部門報到”的機制,破解了網格治理碎片化難題,確保網格內“每一平方米有人管”。
深夜出擊:智治亂象守護安寧
夜排檔、跨門經營、外擺桌椅……在城市街面市容環境中,無證無序設攤帶來的占道擾民等問題,始終是市民關注的熱點。雖然城市需要熱鬧的煙火氣,但也需要宜居的環境。
對此,城管執法部門一方面對無序設攤、跨門經營、占道堆物等違法行為嚴格查處,加強對市容環境薄弱點位、市民重復投訴點位的巡查執法,另一方面調整對新業態經營點位的分類分級檢查頻率,完善上海“攤”服務地圖監管功能,加強與市綠化市容部門銜接,統一點位基礎數據,因地制宜開展對特色集市、疏導點、管控點的服務和監管,加強“外擺位”的入庫納管。通過“疏堵結合”,一個個“游擊隊”找到了“容身之處”,用合法守序的經營,喚醒街巷活力。
晚上11時,石龍路嘉陵路交界處出現了一些夜排檔,嘈雜之聲令居民不勝其擾。此時,徐匯區漕河涇街道城管執法中隊聯合徐匯區長橋街道城管執法中隊突襲現場,對市民投訴的夜排檔擾民現象開展了聯合整治。整治過程中,執法隊員還利用街道城運中心的視頻探頭,對轄區內影響市容環境的違法行為進行實時監控,以便針對性地發現和處置。整治行動持續了近2個小時,處置了4處夜排檔和亂設攤,查處了1起建筑垃圾運輸車輛以及1起快遞占用人行道亂堆放。后續,城管執法隊還將針對夜排檔、夜間亂設攤發生率較高的區域,采取長效固守+不定期集中整治的方式進行監管。
水果店將貨架擺放到人行道上、餐飲店外擺出桌椅占道經營……在城區狹窄道路上,跨門經營不僅有損城市面貌,也對行人通行帶來安全隱患。對此,閔行區梅隴鎮城管執法中隊通過網格巡查鎖定重點整治區域和對象,聯合市場監管、公安、城建中心、社區等多方力量,對商業街跨門經營開展了專項整治行動。整治過程中,城管中隊責令跨門經營商戶立即整改,市場監管部門核查商戶經營資質,公安部門維持現場秩序,社區工作人員協助勸導,多方形成整治合力,依法立案查處了3起屢教不改的商戶。
整治行動結束后,梅隴中隊還將整治區域納入“分級分類”監管平臺,通過視頻監管、網格員巡查、商戶自治相結合的方式加強監管。同時建立“商戶信用檔案”,規范涉企行政檢查,開展“觸發式”行政檢查,對違規經營者加大檢查頻次。
柔性執法:法理并舉共筑和諧
“執法有力度,管理有溫度”,是上海城管執法部門推進城市治理工作的宗旨。尤其是街面上,一個個攤販、一家家商戶的背后,往往背負著一家老小的生計。對此,城管隊員在執法的同時也不忘耐心普法,通過一次次溝通取得了當事人的理解,為街區營商環境帶來了“溫度”。
6月18日晚,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城管執法中隊巡查到共和新路保德路東北口時,發現一名攤販擅自占道設攤經營售賣涼皮。經詢問,當事人表示丈夫生病、家庭困難,不得已出來擺攤,希望執法隊員能“通融一下”。
見狀,執法隊員告訴對方,道路屬于公共場所,經營行為應在商鋪內進行,該行為對于交通秩序和行人通行都會造成一定影響,已觸犯《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相關法律法規。且售賣加工熟食制品沒有任何資質,存在食品衛生安全隱患。不過,考慮到當事人是第一次在這里設攤,執法隊員對她進行了簡易處罰。“我們全程開啟執法記錄儀,確保程序合法依規、公開透明。隊員也始終將普法宣傳放在首位,耐心向攤主講解城市管理政策,細致說明占道設攤對交通秩序、環境衛生、公共安全帶來的隱患,最后得到了攤主的理解。”相關負責人表示。
松江區廣富林街道的梅家浜路上有一家水果店,將大量西瓜、甘蔗、榴蓮等水果擺放在店外臺階與人行道上售賣,原本寬敞的道路被擠占得難以通行,嚴重影響通行。且地面散落著大量果皮垃圾,影響市容環境衛生。接到投訴后,城管中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拍照取證,開展立案調查。執法隊員秉持“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原則,對店鋪負責人進行了耐心的法律法規宣傳,在執法隊員的勸說下,負責人認識到了自身錯誤,積極配合整改,恢復道路原狀并清理了周邊垃圾。
而虹口區北外灘街道城管執法中隊隊員則依托“商戶自律聯盟”,同步推進整治與普法。對于“臟亂差”商鋪,隊員們耐心地向商戶普及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闡釋文明經營對維護市容市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意義,同時督促對方立行立改。整治行動共處理商鋪薄弱區域7起,解決相關環境問題12起。
城市管理小貼士
今年3月,本市印發《2025年街面環境領域重點事項執法整治和服務監管行動方案》,堅持“審慎包容、堵疏結合、分類施策”開展街面環境秩序治理。
城管部門聚焦城郊結合區域、大型居民社區、背街小巷等管理、執法力量相對不足的區域和大型商圈、特色集市、限時步行街等新業態經營點位,以及醫院學校、軌交站點等人流密集區域及周邊道路,嚴格查處影響城市街面環境的違法行為。積極開展新業態規范經營點位的執法保障,強化日常宣傳普法,科學制定執法檢查計劃,提升服務監管實效。
各級城管部門對照100處市容環境薄弱區域點位清單、350處市民重復訴件點位清單,形成了本區域街面環境重點整治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和治理舉措,結合“油煙防治”“夏令熱線”“綠色護考”等專項工作,大力整治春夏季易發高發的占道設攤、跨門經營等問題。拓展城警聯合執法平臺功能應用,及時發現、移送、查處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占道設攤經營行為。截至5月,全市共查處街面環境類違法案件23698起。
針對亂設攤和跨門經營等反復出現的“頑疾”,城管部門一方面做好“疏”的工作,支持街鎮和商業綜合體等有序開設疏導點、管控點、特色集市、夜市和外擺位等新型經營方式。另一方面,加大“治”的力度,利用信息系統為區局和街鎮及時提供訴求數據和問題線索,累計處理相關投訴4萬多件。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金旻矣
圖 片 | 采訪對象供圖
編 輯 | 裘穎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