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甘肅天水某幼兒園大量兒童涉嫌鉛超標,出現鉛中毒癥狀,有關監管部門發現,幼兒園違法采用有色顏料添加到兒童食物中
(具體
官方給出的調查結論是,褐石培心幼兒園園長、法定代表人朱某琳,出資人李某芳2人為進一步擴大生源,增加收益,同意后廚人員牛某元、賀某霞通過網絡購物平臺購買不可食用的彩繪顏料,在幼兒園部分面點制作過程中非法添加使用,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甘肅 地區,連同貴州、湖南等以特殊礦產為依托的重工業地區,是鉛超標和鉛暴露的重要地區,生態風險巨大。
也就是說更大的問題在曝光之外。
有關部門固然需要加強食品安全管理,但是更不要忽視當地的鉛污染、防范和治理問題。
其實甘肅天水在2006年就被曝光存在鉛超標問題,某村出現200多村民鉛超標其中近70名鉛中毒:
這次事件跟20年前的事件相同的地方在于,不通檢測機構得出結論相差極大的檢驗結論:
這次血鉛情況,天水當地給出的監測結果,與在西安監測的結果相差懸殊。多名家長反映,天水當地給他們出具的檢測結果,血鉛數據只有10幾μg/L,屬于正常范疇,而西安的檢測結果是均超過200μg/L,兩者相差十幾倍。
歷史真的就這么直白地重演么?
當年的鉛超標事件,源于兩家鉛冶煉化工企業造成的空氣污染和水源污染。在輿論的關注下,涉事企業被勒令停產。但從愛企查來看,兩家企業至今一直在生產。
2010年,《疾病預防控制通報》曾刊登《天水市農村鉛污染地區兒童血鉛水平對兒童行為影響的研究》論文,可見天水鉛污染在當地依然很嚴重。
這次幼兒園孩子血鉛異常事件爆發后,有人在當地貼吧發帖稱:“天水市麥積區錫龍冶煉廠和上下游工廠從事鉛生產,當地多家企業被列入重點污染企業名錄,當地醫院血鉛含量長期造假,體檢就是20多。”
有網友就指出,離鉛中毒幼兒園不遠處,還有一個鉛鋅礦轉運站。
人體需要各種微量元素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鐵參與氧氣運輸,鋅參與酶活性調節,鈣維持骨骼健康。但鉛是個例外,它的存在對人體而言純屬“添亂”。
科學界早已形成明確共識:血鉛水平不存在所謂的“安全范圍”,任何濃度的鉛暴露都可能對健康造成損害。
遺憾的是,經過數百年的工業化進程,鉛已經廣泛分布在我們的生存環境中,從空氣中的顆粒物到水源,從農田土壤到海洋沉積物,人類幾乎無法徹底擺脫鉛的“糾纏”。
血鉛參考值作為公共衛生防控的重要工具應運而生。這一數值并非安全閾值,而是用于識別血鉛水平相對較高、需要重點關注和干預的兒童群體。
當下,中國的血鉛參考值標準已滯后于國際趨勢。目前中國仍沿用2006年制定的100μg/L標準,低于此數值的兒童僅需接受健康教育。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參考值為50μg/L,美國自2021年起將參考干預值進一步降至35μg/L。日本為40μg/L,德國為35μg/L,韓國更是嚴格到22.5μg/L。
數值下降的背后,反映的是各國對兒童鉛暴露危害認識的深化。研究表明,即使是低水平的鉛暴露也會對兒童的神經發育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影響智力發展、注意力集中和行為控制能力。
《2017年全球疾病、損傷和風險因素負擔研究》(GBD)的分析顯示鉛暴露仍是導致中國兒童死亡和傷殘的第14-15位危險因素,特別是在貴州、甘肅、湖南等重工業集中地區,兒童鉛暴露問題依然嚴峻。
如果采用國際通行的50μg/L血鉛限值,約有670萬名3-11歲中國兒童的血鉛水平需要接受干預,其中包括370萬名3-5歲兒童(占該年齡段的2.7%)和300萬名6-11歲兒童(占1.8%)[13]。這意味著,在現行標準下,大量血鉛水平實際偏高、健康面臨潛在威脅的兒童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和保護。
研究量化分析顯示:血鉛濃度每降低10μg/L,兒童智商分數可提高0.185至0.323分。
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曾牽頭制定《0-6歲兒童血鉛參考限值標準》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將50μg/L作為兒童鉛暴露導致血鉛偏高的參考限值。然而,時至今日,這一關鍵的參考限值標準未有下文。
總之這次甘肅天水鉛暴露問題,是20年前的鉛暴露事件的翻版;涉事幼兒園如果真的如調查所顯示,采用顏料作為食品添加劑(這是極端愚蠢的行為?。?,那么涉事幼兒園飲用水或周邊空氣或土壤存在鉛暴露,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我們呼吁生態環境部成立調查組聯合甘肅省生態廳對涉事地區開展環境檢測和督查,對涉事企業,嚴令整改,還天水人民一片清爽生態。
當地政府也需要保持警惕,以人民的生命健康為重,不能一味追求經濟增長和GDP,不能麻木不仁、麻痹大意、忽視對良好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和重金屬污染治理力度。
了解變局,了解時代,關注我們
頁底留言功能已開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