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國經濟問題,有一個很大的麻煩,網友一言不合,就會直接給你扣上一頂大帽子:你說的都是西方那一套經濟學,是西方資本家的代言人。
估計中國的學界,還真沒有哪一個學者有資格也有條件去做什么西方資本家的代言人。
從學科角度講,中國所有的經濟學者都可以說是“西方經濟學”的代言人,因為,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系統的,具有指導性的“東方那一套經濟學”;正如現在所有學科,無論是自然學科的,還是社會學科,全部是西方那一套,所以,對科學的態度,不取決于哪一套,是我們自己的思維定式出錯了,把學科政治化了,民粹化了。
這是規律與立場的選擇,有些事需要有立場,記得電視劇《人世間》中的蔡小光,深愛周蓉;盡管周蓉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常以自己的“正義”去扭曲平凡的人之常情,令很多人不舒適;但小光說了:只談立場,不問是非。在人生的選擇上,小光的處世方式完全沒有問題,人永遠是個性化的。
但是,對自然科學,也包括經濟學這樣的社會科學在內,不可以只談立場。
如果你的立場與科學與規律發生了背離,你還要堅持立場,那就一定會受到規律的懲罰。房地產供過于求了,你非要堅持中國的這一套,堅持土地財政的立場去限跌,那么,市場的無形之手,就一定會用銷量的腰斬打你的臉。
經濟學的規律不分東西,沒有左右,它不存在意識形態的定位,也不會因不同立場而改變。
當然,從文化層面上,我們還是要有一個深沉的追問:什么時候中國能有自己的經濟學體系?在世界經濟學史上立上東方文化的豐碑,也讓我們有了“東方那一套”?再退一步,既然經典理論是去不掉的封印,一定要堅守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那么,全國有1440家馬列學院,能不能走出經院哲學,永遠只會做注腳,做解釋學的功夫;是不是也要與時俱進,完成一場對經典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洗禮,放棄那些根本不可證偽的非科學成分,讓經典理論能夠走入中國經濟的實踐。
經濟學不存在東方的規律,西方的規律,規律只有一個,它可以證偽,也有諸多流派,但對規律性的認知,并非立足于立場。正如供求關系,供過于求了就會量價齊跌,中國的房地產不會因為有了東方那一套就可以扭曲亞當.斯密的無形之手。
現在,我們正在接受一個西方經濟學中的原理性的考驗,這就是積累與收入的平衡。
在真理的面前,請放棄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