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鵬妃)凌晨一點,我對著手機屏幕嘆氣。小紅書刷到同班女生的 vlog,她背完了雅思單詞還練了口語,配文 “卷不死就往死里卷”;朋友圈里,前桌曬出凌晨五點的圖書館照片。而我,作業剛寫完,單詞表才翻到第 10 頁。
這是我連續半個月凌晨兩點后睡覺了。越焦慮越刷手機,越刷手機越睡不著,惡性循環像解不開的耳機線。
某天晚上,肚子餓得咕咕叫,披件外套下樓。小區門口的路燈下,張叔的餛飩攤還亮著暖黃的燈。“丫頭,還是老樣子?” 他手在面團上飛快地動,竹蜻蜓似的搟面杖轉得溜。
我點頭,看著他把餛飩下進翻滾的鍋里。水汽模糊了眼鏡片,張叔突然說:“前兩天有個加班的姑娘,坐這兒哭了半小時,說項目搞砸了。” 他撈起餛飩,撒上蔥花,“我說你看這餛飩,有的浮得快,有的沉得久,可最后不都熟了?”
我愣了愣。張叔每天下午四點出攤,凌晨三點收攤,十年如一日。有次問他累不累,他指了指旁邊的保溫桶:“你嬸每天給我熬的姜茶,喝一口就暖和。”
后來我成了餛飩攤的常客。有時是寫作業累了,有時是又陷入 “別人都在進步” 的焦慮里。張叔話不多,卻總在恰當的時候說句實在話。我抱怨數學題難,他說 “我閨女當年也怕幾何,后來每天畫一幅圖,慢慢就開竅了”;我糾結選歷史還是物理,他笑 “你看我包餛飩,有人愛放醋,有人愛放辣,哪有標準答案”。
上周模考,我的排名沒往前沖,但比上次多對了三道數學選擇題。晚上去吃餛飩時,把這個 “小進步” 告訴張叔,他特意多加了兩個蛋:“你看,這就像煮餛飩,火大了會破,小火慢慢煮,才好吃。”
現在我改了作息,十一點準時放下手機。睡不著就翻出張叔給的小本子,寫寫當天的 “小確幸”:物理老師夸我實驗操作規范了,買到了喜歡的筆,甚至只是今天的餛飩格外鮮。
昨晚路過攤前,看到張叔在教一個初中生包餛飩,那孩子笨手笨腳把餡弄撒了,兩人笑得直不起腰。暖黃的燈光里,餛飩在鍋里慢慢翻滾,我突然覺得,不用急著追趕別人的腳步,按自己的節奏走,挺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