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朵朵:哥倫比亞這邊已經到了深夜十一點,項目部窗外是滿天星光,但爸爸在房間里還反復看你輪滑的視頻……項目部的燈還亮著,就像我們家客廳的燈一樣,映照著爸爸對你們的牽掛……”7月9日,在武漢雙柳長江大橋項目啟動的中央企業“同心護未來”中交集團專場活動中,一封漂洋過海的家書感動了現場觀眾。作者叫楊先武,是哥倫比亞波哥大地鐵項目物資部部長。相隔萬里,阻擋不住女兒楊若希對他的思念。舞臺上,面對著30多名留守兒童,她說:“爸爸工地上的視頻我看了10多遍,我為海外建地鐵的爸爸感到自豪。”她告訴父親,已和媽媽攢了好多個擁抱,等他回來把他包裹得像棉花糖。
像楊先武這樣與家人聚少離多的職工,在中交二航局不在少數。據悉,該局目前有800多個項目,僅留守兒童就有2萬多人。為豐富孩子們暑期生活,中交二航局組織孩子們參觀了雙柳長江大橋智控中心,親身感受現代化橋梁建設的科技魅力。與機器狗互動,體驗人工智能技術的神奇。
“斜拉橋像一把傘,懸索橋像曬衣架。”中交二航局燕磯長江大橋項目總工羅航如此通俗地講橋。世界十大斜拉橋、懸索橋,二航局分別參建了4座、5座。原來,這么多大國重器是爸爸媽媽建的,驕人的成績,也激發了孩子們的自豪感。
“爸爸,你們修橋是不是像打怪獸一樣?”現場,周佳玉小朋友與遠在新疆項目工作的父親周欣視頻連線。“是的,我們的設備就像你喜歡的蛋殼俠一樣,處理問題就像在打怪獸。”周欣對女兒說。
一封家書、親子連線,拉近職工與子女的距離,感受親情的溫暖與力量。活動現場還聚焦兒童心理健康和安全自護開展專題宣講,旨在幫助留守兒童提高自信心和自我安全防護意識,促進家長與孩子親情溝通。
從“愛心托管班”“職工安康驛站”到“愛心母嬰室”“職工活動室”,作為中國建橋“夢之隊”,中交二航局充分發揮黨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落實職工關心關愛機制,帶領各級工會常態化開展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服務數百萬工友及其家庭。(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翀 通訊員 晏久順 許豹 黃子珅)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