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兩岸關系有了新的變化,我們開始收拾臺灣省了。
要我說,咱們早就該下手了,不然對岸的逆子們會認為咱們一直優柔寡斷,不敢下狠手。
近日,商務部表示,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決定將八家臺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之中。
禁止向這八家臺灣地區實體出口兩用物項,正在開展的相關活動,也會立即停止。
經過了解,這八家臺灣地區的實體,遠不如富士康、臺積電、聯發科這些企業出名,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何要進行制裁。
說白了,就是因為美臺頻繁勾連,我們選擇廢除對岸軍工生產能力。
讓其再也不敢一邊拿著大陸的原材料,一邊還轉過頭沖著我們齜牙咧嘴。
從此次的管控清單來看,大概分為三類。
第一類就是臺灣省的“公有民營事業機構”,比如說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龍德造船工業有限公司等四家。
其中,漢翔航空工業屬于臺灣省響當當的航空工業公司。
【八家實體被列入清單,臺灣軍工完了】
前身是1946年成立的國民黨空軍航空工業局,在1996年改名為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高管多由臺偽空軍高級將領擔任。
漢翔最大的成就,就是我們熟知的設計與生產IDF戰機。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漢翔搭建了F-5戰機生產線,在美國的技術支持下,在1989年生產出IDF戰機并成功完成首飛。
據悉,IDF采用渦輪風扇發動機、電傳操縱、水泡型座艙蓋、脈沖多普勒雷達、采用復合材料制造機身,勉強能躋身三代機領域。
這在當時已經是了不起的存在了。
畢竟,當時我們還以生產殲-6、殲-7、殲-8為主,距離殲-10首飛,足足還有九年的時間。
這也是為何,當時很多海外華人將IDF稱之為第一架三代機,是全體華人以及東亞人的驕傲。
但是IDF的整體性能其實很一般,發動機的機動能力并不強。
無法抵抗大陸后來出現的蘇-27與殲-10,列裝不久之后就面臨越來越多的質疑。
恰好給了那些“造不如買”的臺當局,一些可乘之機。
此舉也導致漢翔航空承接“軍機自造”的重任之后,以IDF升級而來的“勇鷹”高級教練機的計劃面臨重重困難,項目也多次出現延期的情況。
直到今天,漢翔航空的主要業務中,已經不再負責軍機生產。
主要為臺偽空軍提供軍機維修、改裝和審計等服務。
比如說F-16V的升級項目,就由漢翔航空負責完成的。
說完漢翔再看一下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龍德造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這三家造船廠都是臺灣實力最為雄厚的造船廠。
臺偽海軍大部分自造艦艇,均出自這三家公司。
其中,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是“中國造船廠”,之所以后來更名為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就是因為臺灣省當初選擇“去中國化”,該公司選擇更名。
據悉,臺偽海軍兩棲船塢運輸艦“玉山”號、油彈補給艦“磐石”號、錦江級巡邏艇以及成功級護衛艦,均由這家公司制造的。
眼看烏軍使用無人艇襲擊俄軍巡航艦屢屢得手之后,國際造船還研發了所謂“魔鬼魚”無人艇。
這一裝備用來干什么?自然是用來對付解放軍的海軍艦艇。
而龍德造船主要以制造小型船舶為主,比如說臺偽軍建造“沱江級”導彈巡邏艇等多型導彈艦艇。
這種小艦艇一直被臺當局稱之為“遼寧艦殺手”,是臺偽軍心目中的“中流砥柱”。
由于當初龍德造船的技術確實比較先進,香港有一部分消防船與香港水警的巡邏船,也是出自龍德造船。
最后就是中信造船,這家船廠主要承擔臺偽海巡署的艦艇生產為主。
比如說安平級、航港級以及4000噸的巡防艦,均由這家船廠提供。
尤其是臺偽海軍新一代護衛艦建造計劃的中標單位,就是中信造船,宣稱明年就會開始建造護衛艦。
【臺灣省造船廠,產能被切斷】
第二類是臺灣省的軍工科研單位,中山科學研究所。
該研究院成立于1969年,當時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臺灣省獨立的軍工體系,避免中美建交之后,臺灣省武器面臨斷供的風險。
中山科學院最大的成就,就是臺灣省的核武計劃,該科學院稱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制造原子彈,卻在研發過程中被美國叫停。
隨后只能選擇研發其他武器裝備,目前隸屬于臺偽“國防部”軍備局,相當于臺灣省軍事工業的“技術大垴”。
比如說臺灣省自主研制的天弓系列防空導彈、雄風系列反艦導彈,以及雷達系統、電子戰裝備、艦載武器系統、無人作戰系統等,大多來自中山科學院。
當初被臺偽軍誤發射、差點引起兩岸沖突的雄風-3導彈,也是中山科學院研發的。
甚至如今臺偽軍手中最強大的威懾武器,也就是云峰飛彈,射程為2000公里,一度被島內視為摧毀可以摧毀三峽大壩的重器,同樣也出自中山科學院之手。
第三類就是臺灣省近年來出現的軍工私營企業。
比如說經緯航太科技公司、仲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攻衛股份有限公司等。
如今臺當局從阿陳到阿賴,累計有三名地區負責人,在任期內為臺灣省的“軍工自主”撥付大量資金。
目的自然是為了“以武拒統”,也為民進黨輸送了大量利益。
比如說經緯航太科技,就屬于綠營的執行委員會、臺南市建設局長羅正方成立的。
主營業務是無人機,如今已經推出騰云偵察無人機、豺狼察打一體無人機、飛魚巡飛彈、陸用型監偵無人機、陸軍微型偵察機等等。
還加入臺美“無人機聯盟”。
與其他廠家相比,羅正方極為高調,一會宣稱要用無人機的“不對稱戰斗力”遏制大陸。
一會又宣稱臺灣省需要避開“紅色供應鏈”,戰時應該動員民企供應鏈為臺偽軍提供保障。
就在2024年,美軍“無人機及反制代表團”訪臺之際,羅方正全程參與活動,要求大量采購無人機。
至于仲碩科技,原來主要的業務是做監控和車庫門禁系統。
從2020年之后,開始轉向軍工領域,先后參與了臺偽海巡署無人機機隊組建,以及臺偽軍“軍用商規無人機計劃”。
仲碩科技的規模并不大,主要以生產飛魚巡飛彈為主。
這款巡飛彈屬于電動機驅動、氣動彈射起飛,射程為10公里,可攜帶高爆彈頭精準打擊高價值目標。
還有HY100獵手型直升無人機與AT-200固定翼版無人機,被臺偽軍用于反登陸作戰之中。
而攻衛股份主要承擔防彈衣、背心、盾牌、戰術防割手套等產品的研發與供應。
是臺偽軍主要的單兵防護產品供應商。
【臺灣軍工被制裁,或廢除生產能力】
看到這,很多人就會提出疑問,我們此次對這八家實體的制裁能否起到效果?
當然可以,不然我們不會選擇動手。
按照商務部公布的禁令,除了要將這八家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之中,還禁止向上述八家實體出口兩用物項。
正在開展的相關出口活動,需要馬上停止。
所謂兩用物項,是我國從封堵社會主義國家獲取西方物資的“巴統”中學來的。
簡單理解就是既有民事用途,也有軍事用途,或者有助于提升軍事潛力。
比如說用于設計、開發、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運載工具的貨物、技術和服務,包括相關技術資料等等。
就拿以色列來說,就將白糖列入了“兩用物項”清單之中。
畢竟,對于普通人來說,白糖就屬于調味品,對于哈馬斯來說,如果在白糖中加入硝酸鉀,那就是火箭彈的推進劑。
還有就是無人機,普通人用于記錄美好生活,但是將其使用在戰場上,那就是軍事偵察以及轟炸的利器。
而我國管控的“兩用物項”,范圍也比較廣泛。
第一,核相關物項。
比如說核反應堆材料、離心機、濃縮鈾、核燃料等。
這些物項可用于核電站的建設與運行,同時也存在被非法用于核武器制造的風險。
這就是中國履行核不擴散義務的重要一條。
第二,化學品。
可用于民用工業或化學武器的前體化學品,如沙林、芥子氣等化學毒劑的原料、特定的有機化學品,以及相關的生產設備與技術等等。
第三就是生物技術。
可用于生物研究或生物武器的某些微生物,如炭疽桿菌、天花病毒等病原體、毒素,以及相關的技術和設備。
第四就是電子設備與技術。
比如說高性能計算機、加密軟件、雷達系統,可能用于軍事通信或武器制導。
第五,航空航天技術。
如無人機部件,比如主板和電機。
導航系統,比如說GPS模塊。
航空材料,比如高性能合金。
【對岸舉行演習,對大陸示威?】
以及導彈的關鍵部件,比如推進系統、制導系統、彈頭等等。第六,機械與材料。
比如說高強度合金、精密機床、稀土材料等等。
一旦被列入清單,這些產品不可能繼續運往臺灣省。
這一管控清單出爐之后,估計臺灣省的實體們傻眼了。
就拿中山科學院來說,麾下研發的雄風-3反艦導彈,希望能以三倍音速突破大陸航母防空圈。
但是在2023年,臺偽軍進行導彈例行維護的時候,卻發現雄風-3的經緯儀不是送去瑞士維修了嗎?
為何收到的快遞上貼著山東流亭機場的清關貨單?
于是馬上進行核查,核查之后發現,經緯儀確實寄給了瑞士萊卡公司,但是萊卡無法維修,因為核心零部件來自中國山東,萊卡只能把經緯儀寄給山東廠家,由山東廠家進行售后服務。
原本應該是經緯協議修好之后,從山東寄到瑞士,然后再寄到臺灣省。
不知是萊卡公司覺得太麻煩,還是山東省覺得距離臺灣省比較近,于是就直接讓山東供應商寄到臺灣省。
此舉可是將臺當局嚇得不輕。
這在島內看來,經緯儀可是針對解放軍航母的“大殺器”中關鍵零部件,怎么就成為山東生產了?
類似于經緯儀的事情還有很多。
2019年,阿蔡特意視察天弓-3導彈征地,要求中山科學院加速量產。
結果中山科學院采購一批零部件,隨后一家臺灣省的化妝品公司中標。
這家公司并沒有退標,而是從TB上購買了一大批工業級螺絲、軍規電線、二極管、集成電路器以及用來控制導彈點火裝置的矽控整流器,到貨之后自己隨便貼了一個“Made in USA”就交貨了。
后來這件事被發現之后,綠媒強烈抗議,如果戰時無法發射怎么辦?
隨后中山科學院只能將所有零部件拆下來挨個更換美國零部件。
此舉也導致導彈交貨日期被迫延長一年。
但是這對于臺灣省而言,只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
你問問臺灣省的造船產,哪個沒有采購大陸的鋼材?
哪個沒有使用大陸的龍門吊?
哪個不用大陸的稀土?
就連漢翔航空升級F-16V的時候,都使用了從大陸采購航空鋁合金、慣導裝置與傳感器。
再比如說,臺灣州鉅風電能源1500T龍門吊,在平潭口岸金井港區,順利完成整體裝船發運作業。
搭乘中原海運半潛船駛向臺灣省。
這座龍門吊,高度為137米,跨距達到103米,重量為4000多噸,是全國整機發運最高大的龍門吊。
當然,產地自然是大陸。
試想一下,連具有特殊背景的中山科學院與造船廠都需要使用大陸制造的產品,臺灣省的私營企業,能做到杜絕大陸產品嗎?
當然做不到。
就連攻衛股份所生產的防彈衣,也有可能是從大陸采購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和納米陶瓷,然后自己粘到一起。
就連一直叫囂著要搞“非紅供應鏈”的經緯航太科技,此前給阿賴展示自己的豺狼無人機,結果記者發現在螺旋槳的馬達上,赫然出現了“Made in China”的字樣。
這已經說明很多問題了。
放眼全球,擁有完整產業鏈,還能做到物美價廉的國家,除了中國,沒有第二個國家。
我們在鋼鐵、機械、電子、雷達、無人機等產業形成了優勢,臺灣省想要繞開大陸產業鏈搞軍工,屬實有點天方夜譚。
原本臺灣省還公開對大陸嚴防死守,不愿意采購大陸零部件,如今好了,我們直接管制,想買都不賣。
這樣一來,臺灣省軍工能力估計要被廢除了。
畢竟,臺灣省的軍工業本就是跛腳鴨,在大陸的成熟供應鏈體系之下,臺灣軍工部門也許借助成熟的方案,還能勉強搞定軍工產品。
如果供應鏈缺失之后,估計就要遭遇滅頂之災。
如今我們手握全球最大的鋼鐵產能、碳纖維產能、無刷電機產能、永磁體產能、稀土產能、電子設備產能。
這些設備均是臺灣省軍工廠,無法繞開的存在。
如今大陸選擇出口管制,讓那些動輒就將斷供大陸芯片的臺當局,也感受一下,斷供究竟是什么滋味。
只不過我們很清楚,出口管制也許無法百分百禁止,此前不就出現,國家已經宣布稀土禁運,結果還是發現了稀土走私的情況。
即便如此,我們也許無法完全停止對臺灣省提供兩用物項,但是至少會讓價格翻倍。
如果原來10億臺幣就可以制造1000架無人機,通過轉口國家進口的話,估計只能造100架了。
這就是我們選擇動手的目的。
【臺灣軍工,離不開大陸供應鏈】
甚至還能趁這個機會,發現一些走私渠道,誰給臺灣省走私零部件,就要制裁誰。
這樣一來,其他國家也得掂量掂量了。
對此,君明要說的是,我們出手還是有點晚了。
在過去20多年中,由于歷史慣性,導致我們對臺灣省一直都比較溫和。
臺灣省的液晶面板,賣不出去了,大陸彩電企業負責消化。
臺灣省的菠蘿賣不出去了,“阿里山”水果店開遍了大陸。
臺灣省需要鋼鐵、零部件、稀土,我們也慷慨供應。
結果不僅沒有換來臺灣省的感恩戴德,主動提出和平統一,反而讓全島“綠化”。
就連小馬這樣與大陸走得比較近的人,不久前我們誠意滿滿要求其回大陸看看,結果在最后發言的時候,還是說了一些狂悖言論。
對此可以說,臺灣省從來沒有考慮大陸的想法和感受。
再加上近期臺灣省的“大罷免”進入最后投票階段,將于7月26日進行投票。
如果順利通過,民進黨就能掌握行政權力與立法權力,無人可以制衡綠營。
臺灣省將會進一步走向“臺獨”。
別忘了,在商務部公布管制令之前,臺偽軍可是進行史上最長的“漢光41號演習”,10天9夜動員2.2萬兵力演練“聯合反登陸、縱深防御”,不就是向我們示威嗎?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自然要采取措施,一改此前的溫和態度。
就是讓其明白,既然敬酒不吃,那就吃罰酒。
我們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他們歪曲大陸的善意,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大陸經濟上的讓步,成為島內對美軍購資金。
不能眼睜睜看著大陸提供的物資和零部件,成為奪取解放軍生命的武器。
畢竟,臺灣省涉及軍工的企業,不僅僅只有這八家。
還有臺偽國防部軍備局生產制造中心第202廠、第203廠、第204廠、第205廠、第209廠、第401廠、第402廠,以及工業技術研究院、財團法人國防工業發展基金會、瑞皇股份、六桐實業、永磐科技、竣為國際貿易、環立穩科技、鈺軍國際、乙太網絡、錫興實業、天剛信息等等。
這些企業,我們一個都不能放過,就是要徹底廢除臺灣省的軍工能力。
而且有必要馬上展開廢除行動。
結合我們在3月份暫停臺灣省1469家廠商的產品進口,如果屬于是“窮臺”策略。
那解放軍環臺演習與啟動W121航線就是“困臺”。
此次對臺灣省實體出手,就相當于是“弱臺”。
從這三項策略來看,說明我們對臺策略已經發生改變,而且是根本性的改變。
終于向收復臺灣省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此舉也算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畢竟,歷史不會為逆流而停留,只會為正道轟鳴向前發展。
島內的逆子們,究竟是選擇順勢而為,還是逆流而上被碾壓成齏粉,就看他們自己如何抉擇了。
總之這一次,我們不會心慈手軟,要么不動手,一旦動手,自然要給予其當頭一棒,讓其明白,究竟該拜哪座山頭。
究竟誰才能保護臺灣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