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這種“卷”只有東方人能懂:曾國藩日課十二條

0
分享至


曾國藩日課十二條

一、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事時,專一不雜。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整齊嚴肅,無時不懼”:外在表現為言行端正、態度莊重,內在則是對規律、責任、良知的敬畏。這種“懼”非怯懦,而是對“失德”“失職”的警惕,如他在日記中多次反思“宴起”“妄言”,正是以敬畏之心約束己身。

“無事時,心在腔子里”:強調獨處時的“收心”功夫。曾國藩早年有浮躁之病,曾自述“心猿意馬,何嘗稍定”,而“主敬”要求在無事時保持內心安定,不胡思亂想、不沉溺私欲,如同他每日靜坐養神,便是“心在腔子里”的實踐。

“應事時,專一不雜”:面對事務時專注投入,不被雜念干擾。無論是早年在京治學、中年練兵打仗,還是晚年處理洋務,曾國藩都以“專一”著稱,如創辦湘軍時,他拒絕官場應酬,一心研究軍制、整頓軍紀,正是“主敬”在事功中的體現。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追求內心清澈明達,如同太陽升起般光明磊落。這是“主敬”的最高境界——通過持續的自我約束,實現品德與心智的通透,待人處事無愧于心。

曾國藩的“主敬”并非空談,而是貫穿一生的具體行動,甚至伴隨他克服自身“天性缺陷”:

1)早年克己:以“敬”改惰。青年時的曾國藩并非天生自律,曾因“貪睡”“宴飲”“與人爭執”多次自責。他踐行“主敬”的方式極為嚴苛:每日清晨必起,無論冬夏;見人必正容敬禮,哪怕對下屬也不松懈;處理公文時“目不旁視,耳不旁聽”,避免分心。這種近乎“自虐”的自律,正是“整齊嚴肅”的落地。

2)中年臨危:以“敬”定心。在鎮壓太平天國的艱難時期,曾國藩屢遭敗績,甚至兩次投水自盡,而“主敬”成為他穩住心神的關鍵。他在書信中告誡自己“每逢大事有靜氣”,戰敗后不怨天尤人,而是獨坐反思戰術、整頓人心,這種“應事專一不雜”的定力,讓他在絕境中重整旗鼓。

3)晚年持重:以“敬”守心。功成名就后,曾國藩仍以“敬”防驕奢。他官至兩江總督,卻堅持“每日三省”,在日記中寫下“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帶勇以‘主敬’為第一要義”,甚至臨終前仍叮囑子孫“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可見“主敬”已成為他刻入骨髓的修養。

這一條是曾國藩學問的基礎,馮唐一直在講曾國藩,他這一條是講不好的。

曾國藩的“主敬”,本質是儒家“修身為本”思想的工夫實踐。他將“敬”從一種道德規范轉化為可操作的日常功夫,用一生證明:真正的強大,始于對自我的敬畏與約束。這種修養不僅讓他從一個“中等資質”的普通人成長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更留下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傳奇。正如他所言:“敬則無驕氣,無怠惰之氣”,這或許正是“主敬”穿越百年的啟示——以敬畏之心待己、待事、待人,方能在浮躁中守定方向,在困境中積蓄力量。

二、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其思想深受程朱理學影響,朱熹提出“半日靜坐,半日讀書”,將靜坐視為“格物致知”的基礎——通過靜止收心,讓內心脫離雜念干擾,才能洞察事物本質。曾國藩早年在京師從唐鑒、倭仁等理學家,正是在他們的引導下,將“靜坐”納入日課,視其為“修身第一要務”。

他也融合了儒家“慎獨”精神,強調“無人監督時更需靜坐”。在日記中,他多次提到“靜坐時思己過”,將靜坐作為反思言行、校準內心的契機,這與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邏輯一脈相承。

“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四刻”即一小時,無論事務繁簡、境遇順逆,雷打不動堅持。這體現了他“水滴石穿”的毅力——哪怕在與太平軍激戰的軍營中,他仍堅持“每日清晨靜坐片刻”,用規律性的靜止對抗外界的混亂。

“正位凝命”:“正位”是身體端正、姿態莊重,“凝命”則是凝聚精神、安定心神。曾國藩早年自述“心猿意馬,遇事浮躁”,而靜坐時“強制自己端坐,不搖不晃,不起雜念”,正是通過身體的“正”倒逼內心的“定”,讓散亂的精力重新聚焦。

“如鼎之鎮”:以鼎的穩重比喻內心的安定。鼎是古代象征權力與秩序的重器,“鎮”則強調對抗動蕩的定力。這恰是曾國藩對靜坐效果的追求——無論面對官場傾軋、戰場慘敗,還是功成名就后的誘惑,內心都能如鼎般沉穩,不為外界所動。

治學上,靜坐為“格物”筑基。他認為“心不靜則讀書不明”,靜坐時內心清澈,才能理解儒家經典的深意。早年在京治學期間,他每日靜坐后再讀書,效率遠超以往,最終成為晚清儒學大家,其著作《曾文正公全集》中諸多深刻見解,便源于靜坐中的沉思。

治軍上,靜坐為“決策”定心。湘軍草創時,將領多急躁冒進,曾國藩則以“靜坐養靜氣”為全軍示范。他在軍營中設“靜室”,每逢大戰前必靜坐片刻,理清戰術思路,再召集將領部署,這種“謀定而后動”的風格,讓湘軍逐漸擺脫“屢戰屢敗”的困境,成為太平天國的勁敵。

處世中,靜坐為“待人”立標。曾國藩一生主張“和以待人”,而這份“和”源于內心的安定。他在官場中以“隱忍”著稱,面對同僚排擠、皇帝猜忌,從不沖動反擊,而是靜坐反思“如何化解矛盾”,這種“以靜制動”的智慧,讓他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始終占據主動。

今年夏令營,我們也把正念靜坐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戀;

這一點,我一直努力做到。儒家向來以“勤”為美德,孔子強調“敏于事而慎于言”,朱熹更將“早起”視為“治家第一要訣”,認為“一日之計在于晨,早起則心明氣清,可理一日之事”。曾國藩早年師事唐鑒、倭仁時,便受其“朝乾夕惕”理念影響,將“早起”與“主敬”“靜坐”并列,視為“修身之始”。

他更融合了理學“惜時如金”的態度。在日記中,他多次痛斥自己“晏起(晚起)誤事”,認為“晨光最清,若貪睡不起,則一日精神昏沉”,將早起視為對抗惰性、珍惜光陰的核心手段。

曾國藩的“早起”,本質是用“可控的小事”訓練“自我掌控力”。他曾說:“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得來,而可大可久者也”,“早起”正是這種“艱苦”的起點——能戰勝黎明的惰性,便能戰勝人生的懈怠;能堅持每日早起,便能積累“水滴石穿”的力量。在晚清那個動蕩的時代,他用“黎明即起”的堅持,為自己、為家族、為軍隊注入了“穩定感”與“秩序感”,而這份“以勤治懶”的自律,正是他從“普通儒生”成長為“中興名臣”的底層密碼:所謂偉大,不過是把“早起”這樣的小事,做到了極致。


四、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儒家治學向來重“精”不重“多”。孔子強調“學而時習之”,朱熹更提出“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主張對經典“逐字逐句研磨,直至通透”。曾國藩早年師從唐鑒時,唐鑒便告誡他:“讀書忌泛,泛則無所得;須從一書入手,句句求懂,章章求通,而后再及他書。”這成為“讀書不二”的直接源頭。

理學“格物致知”的理念更深化了這一原則。理學認為“萬物皆有理,須一物一物格之”,讀書亦如是——需對一書“窮究其理”,方能觸類旁通。曾國藩在日記中寫道:“讀書如攻城,一座未破,不可移兵他處,否則終無所得。”正是將理學“格物”精神融入讀書實踐。

“一書未完,不看他書”,直指讀書時“貪多務得”的通病。曾國藩早年讀書常犯此弊,日記中多次反思:“月初讀《史記》,未半而思讀《漢書》,輾轉往復,兩書皆無長進”“見友人稱某書佳,即棄手中書而追之,終致一事無成”。后來他立下“不二”之規:凡選一書,必“從頭至尾,逐卷研讀,未畢則絕不旁騖”,哪怕是遇到艱深難懂之處,也“反復推敲,絕不輕易跳過”。

這背后是對“讀書目的”的清醒認知:他認為讀書不是“裝點門面”,而是“求道、修身、致用”,若一書未通便換書,如同“筑屋未筑基而先蓋頂,終必傾頹”。因此,“不二”不僅是讀書方法,更是“治學先治心”的修養——用意志克制“獵奇心”,用耐心培養“深耕力”。

五、讀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孔子刪《春秋》,開創“以史明義”傳統;朱熹強調“經載道,史證道”,主張讀經需“參之以史,方知義理可行”。曾國藩從學唐鑒、倭仁時,更被教導“治經所以明志,讀史所以練達”——經典是“道”的源頭,史書是“道”的實踐案例。因此,他將“讀史”與“讀書不二”并列,視作學問的兩大支柱。

清代中期后,社會危機漸顯,空談義理的理學已難應對時局。曾國藩早年便意識到“書生無用,病在不通世務”,而史書正是“前人治世經驗的總匯”。他在日記中寫道:“二十三史者,歷代興衰之鏡、治亂之軌也,不讀史則無以知得失、辨是非。”因此,“每日圈點十頁”絕非為了“博古”,而是為了“通今”。

“圈點十頁”:從“讀史”到“研史”的深度加工。“圈點”絕非簡單標記,而是曾國藩獨創的“史論結合”讀法:遇治國良策則“圈注‘可法’”,見權臣誤國則“批‘當戒’”,讀戰爭謀略則“旁注得失”。讀《史記·項羽本紀》時,他圈點“鴻門宴”細節,批注“項羽失在‘剛愎無謀’,沛公勝在‘善納諫’”;讀《明史》時,對張居正改革的“一條鞭法”,他逐句分析“利弊何在、今可借鑒否”。這種“帶著問題讀史”的方式,讓史書從“故事集”變成了“案例庫”。

我寫公眾號,保持日更,就是在學曾國藩。

“雖有事不間斷”,用“恒”對抗“忙”的修養功夫。無論行軍打仗還是官務繁雜,他從未中斷讀史:創辦湘軍時,“軍中無書,便托人從家中帶史稿,夜宿帳中仍圈點不輟”;鎮壓太平天國最危急時,“每日晨起先讀史十頁,再處理軍務”;晚年病重時,仍“臥榻上令子侄讀史,聽而圈點”。他在給兒子曾紀澤的信中說:“凡人作事,貴于有恒,讀史尤然。一日間斷,則心散難收,一月間斷,則前功盡棄。”“不間斷”本質是用意志對抗惰性,用積累沉淀認知。

“每日讀史”的積累,最終轉化為曾國藩應對亂世的核心能力,成就其“中興名臣”之業:可在變局中錨定方向。面對太平天國之亂,時人多主張“速戰速決”,他卻從《明史·流賊傳》中看到“流寇之患,急剿則散,緩圖則聚”,提出“先固根本,再圖圍剿”的持久戰策略——先穩住湖北、江西根據地(如史書中“高筑墻、廣積糧”之策),再逐步壓縮太平軍空間。這一策略雖被譏為“迂緩”,卻最終成為平定戰亂的關鍵。

在傳統中求變革。他推動洋務運動時,并非盲目西學,而是“以史為鑒,擇善而從”:讀《魏書·西域傳》中“胡商來華,技藝可學”的記載,堅定“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決心;借鑒“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精神,打破“天朝上國”偏見,創辦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等,成為近代化的開拓者。

以史育人,延續家風。他不僅自己讀史,更要求子弟“每日讀史十頁,圈點批注”。曾紀澤后來能以“弱國使臣”身份收回伊犁,其談判中的“據理力爭、剛柔并濟”,正是從《史記·藺相如列傳》《漢書·張騫傳》中習得的智慧。曾家后代多“通史識、明事理”,與這一傳統密不可分。

六、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曾國藩早年并非天生沉穩之人。據其日記記載,青年時期的他曾因“好議人短”“語多尖刻”得罪不少人,甚至在京城官場因言語直率而一度陷入孤立。他在日記中多次反思:“言多諧謔,又不出自心中之誠”“與人言語不由中,蓋無養者也”,深刻意識到言語隨意是修養不足的表現。

程朱理學是曾國藩學問的核心源流,而“慎獨”“克己”是理學修養的關鍵。“謹言”正是“克己”在言語層面的實踐——通過克制本能的表達欲,避免因言語輕率而暴露心性的浮躁、偏見或傲慢。他曾說:“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將“謹言”視為安身立命的根基,從此“刻刻留心”,凡開口前必自省:所言是否屬實?是否傷人?是否合時宜?

面對咸豐帝的猜忌、慈禧的權術,他從不輕易發表激進言論,而是以“平實懇切”的奏折溝通,既表忠心,又避鋒芒。例如鎮壓太平天國期間,他多次以“屢敗屢戰”的委婉表述替代“屢戰屢敗”,既如實匯報,又彰顯韌性,可見言語的分寸感。

他不議人非,以“和光同塵”聚力。湘軍集團內部派系復雜,他始終堅持“背后不議人短”,即便對左宗棠的恃才傲物、李鴻章的機變圓滑,也極少公開批評,而是以書信私下溝通,既維護團結,又留有余地。他曾告誡子弟:“戒多言,言多必失”,這也是他在官場幾十年未因言語獲罪的關鍵。

對下屬言出必行,以“誠信”立威。他雖謹言,卻“諾不輕許”,一旦承諾便堅決兌現。湘軍將士多愿追隨,正因他“言忠信,行篤敬”,言語的分量遠勝空談。

七、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曾國藩所說的“養氣”,有兩層核心內涵:一是生理層面的“調息養氣”:源于傳統養生與理學靜坐功夫的結合。他效仿程朱理學“靜坐凝神”之法,通過調整呼吸、專注丹田,達到“氣不妄動”的狀態。青年時期的他常因瑣事煩躁、情緒失控,日記中多次記載“氣浮言多”“心不靜則氣躁”,而“氣藏丹田”的練習正是為了克制這種浮躁,讓身心歸于沉穩。

二是精神層面的“養浩然之氣”:這是對孟子“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的繼承。孟子的“浩然之氣”指“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的正氣,而曾國藩將其轉化為“內無愧于心,外無疚于人”的精神境界。他說“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正是強調:當內心光明磊落、行事無愧于心時,氣息自會沉穩,言語行為也無需遮掩——這才是“養氣”的目標。

八、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

“節欲”,不止于情欲,更是對心性的克制,核心是“養心寡欲”。他認為“欲念叢生,則心不靜;心不靜,則氣浮;氣浮,則身不安”,因此將“節欲”作為保身的關鍵。

他的“節欲”分三方面。

一是克制物欲:雖身居高位,卻一生清廉,“衣不過三襲,食不過四簋”,拒絕下屬送禮,在家書中告誡子弟:“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認為物質欲望的泛濫會腐蝕心性,損耗精神。

二是收斂情欲:青年時期的他曾因“見美色而心蕩”在日記中自責:“真禽獸矣”,此后嚴格要求自己“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將精力從感官欲望轉向學問與事業。他說:“欲不可縱,縱則必敗”,認為克制情欲是保持理性的前提。

三是戒除執念:他將“好名、好勝”也歸為“欲”的范疇,告誡自己“勿慕虛名,勿務虛功”。面對官場的贊譽或非議,始終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避免因“爭名奪利”而勞心費神。這種對“心欲”的克制,讓他在復雜環境中始終保持清醒。

“節飲食”,飲食有節,方能身心安泰。

曾國藩出身農家,深知“民以食為天”,更明白“飲食無節則傷身”。他將“節飲食”作為保身的基礎,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踐行“不貪口腹之欲”的原則。不暴飲暴食,求“七分飽”。他在家書中叮囑家人:“飯食宜簡省,不可過豐”,自己每餐“只一葷一素,不兼味”,即便宴客也“不設奢華菜品”,認為“過飽則脾胃受損,神氣昏沉”。

忌生冷油膩,重“脾胃調和”。他根據自身“脾胃虛弱”的體質,堅持“少食生冷、不貪厚味”,尤其晚年注重“溫熱軟食”,認為“脾胃健則氣血足,氣血足則體自康”。

飲食有定時,養“規律之習”。無論公務多忙,他始終保持“三餐定時”,從不因“急事”打亂飲食節奏,認為“飲食有序則臟腑調和,調和則無疾”。這種對飲食的自律,讓他在常年勞累中仍能維持相對穩定的健康狀態。

九、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日知其所無”出自《論語·子張》“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曾國藩將其列為日課第九條,核心是通過“每日讀書、記錄心得”實現知識的積累與思想的沉淀。這一條看似是讀書方法,實則是他“終身學習”理念的實踐——以每日寸進之功,達成“明理、修身、致用”的終極目標。

他的“日知”實踐有明確的路徑:

一是定向選書,聚焦“實用之學”。作為儒家士大夫,他將讀書分為“修身類”(四書五經、理學著作)、“經世類”(史書、兵書、農政書)、“雜學類”(詩詞、天文、算學),每日根據需求選讀,避免漫無目的的泛讀。例如研究軍務時,他會“每日讀《孫子兵法》一篇,記錄用兵要義”;治理地方時,則“精讀《農政全書》,摘錄利民措施”。

二是精讀細品,求“一字一句之悟”。他反對“走馬觀花”,主張“讀書須句句思其意,段段求其理”。讀《史記》時,他會在頁邊批注“項羽失在剛愎,劉邦勝在能容”;讀《論語》則記錄“‘己所不欲’不僅是待人之道,亦是處事之要”。這種“咬文嚼字”的精讀,讓他從經典中提煉出可實踐的智慧。

三是即時記錄,防“過目即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他隨身攜帶“袖珍手冊”,讀到有感悟處便“隨手記錄”,夜晚再整理成正式“日課筆記”。筆記內容不拘形式:有時是對字句的解讀,如“‘知行合一’并非知后才行,而是行中求知”;有時是聯系現實的反思,如“讀《霍光傳》,見其專權而家族敗落,悟‘權臣當戒驕縱’”。這種“即時記錄”的習慣,讓知識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思想。

這種堅持帶來的改變顯而易見:早年他在京城為官時,因“學識粗淺”被同僚輕視;通過數十年“日知”積累,晚年成為“通經史、曉實務、善文章”的大家,其奏議、家書、日記被后世奉為“處世治學范本”。更重要的是,“日知其所無”培養了他“謙遜求知”的心態——他始終以“未知者尚多”自勉,認為“人生如逆旅,不日新則日退”。

曾國藩的“日知其所無”,本質是一種“精進哲學”:不追求一蹴而就的突破,而是以“每日一寸”的耐心,在知識與心性的修煉中持續成長。正如他所說:“涓滴之水終可穿石,日知之功終成江海”。

十、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

曾國藩認為,讀書積累的“理”若只停留在記誦層面,便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詩文創作正是檢驗“理是否真懂、學是否真通”的試金石。他在日記中寫道:“理若未熟,作文必滯澀;學若不深,為詩必空泛”,因此以“每月作詩文”為標尺,自查“積理多寡”。

“月無忘所能”并非孤立的“創作任務”,而是與“日知其所無”形成“輸入—積累—輸出—檢驗—再輸入”的閉環:每日讀書“日知其所無”是“積理養氣”的輸入,每月作詩文“月無忘所能”是“驗理驗氣”的輸出,通過輸出暴露的不足,再反推輸入的方向——“若詩文空泛,便知近日讀書未深;若氣韻不足,便知近日修身未篤”。

曾國藩曾在家書中總結這種閉環的價值:“每日讀書如‘儲糧’,每月作詩文如‘查倉’,知倉中糧少則次日多儲,知某處糧腐則次日改藏。如此循環,學問方有進境”。他中年時發現自己“論詩多雕琢,少自然之氣”,便反思“養氣功夫不足”,隨后加強靜坐、練字以“收心斂氣”;晚年察覺“論史多陳言,少新意”,便知“積理不夠廣博”,又重拾天文、算學等“雜學”,讓詩文添“經世致用”之氣。

這種“以輸出驗輸入,以檢驗促精進”的方法,讓他的學問與心性在數十年間持續成長:從早年“詩文拘謹、氣韻不足”的生澀,到晚年“文如老吏斷案,精準透徹;詩如古松立崖,蒼勁沉雄”的成熟,背后正是“月無忘所能”的堅持。正如他所說:“養氣非一日之功,驗氣非一次之效,唯月月磨礪,方能氣日益盛,文日益進”。

十一、作字:飯后寫字半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課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曾國藩所說的“飯后寫字半時”,絕非單純的“練字”,而是與“主敬”“靜坐”“養氣”相通的修養實踐。他認為,寫字是“心手相應”的過程——心不靜則筆不穩,氣不沉則字浮躁,因此將“作字”作為磨練心性的“日常功課”。

他的“作字”有明確的修身指向:

一則以“作字”收心。飯后易昏沉懈怠,他以“寫字半時”提神斂氣:握筆時“正身端坐,如對神明”(呼應“主敬”),運筆時“專注于點畫撇捺,不雜他念”(呼應“靜坐”)。青年時他曾因“心浮氣躁,寫字潦草”自責,后來通過每日練字“強制收心”,日記中多次記載“飯后寫字,雜念漸消,心亦漸靜”。

二則以“作字”養氣。他推崇“書法即心法”,認為字的“氣韻”是內在“氣”的外化:寫楷書時需“端莊穩重,如鼎之鎮”,練的是“沉潛之氣”;寫行書時需“流暢不滯,如水流淌”,練的是“通達之氣”。他尤愛臨寫顏真卿楷書,認為其“字如其人,剛正渾厚”,通過臨摹涵養“浩然之氣”,正如他所說:“作字能養氣,亦能驗氣,氣盛則筆力勁健,氣弱則筆畫萎靡”。

三則以“作字”磨性。練字需“耐住性子,精益求精”,一筆寫歪便重寫,一字不穩便重練,這正是對“耐心”與“專注力”的訓練。他在日記中寫:“作字如做事,一筆不可茍,一畫不可輕,稍有懈怠則全篇皆毀”,這種“一絲不茍”的態度,后來遷移到他治軍、理政中——處理公文必“字字斟酌”,制定戰術必“步步嚴謹”。

從“筆墨應酬”到“課程自律”:將瑣事化為修行。官場中“書信往來、題字贈文”等筆墨應酬繁多,多數人視為負擔,曾國藩卻將其納入“日課”,以“課程化”態度對待,背后是對“自律”與“效率”的深刻理解。

他化“被動應酬”為“主動修行”。面對“友人求字、同僚索文”等應酬,他不推諉、不應付,而是“當作練字、練文的機會”:為友人題字時“認真構思,既合對方身份,又顯己心意”,既完成應酬,又練“為人處世之智”;回復書信時“言簡意賅,條理清晰”,既處理公務,又練“文字表達之能”。他說:“世事皆可修行,應酬非苦事,若能用心,亦是進德之階”。

并以“課程化”防“拖延癥”。他深知“瑣事拖延則愈積愈亂”,因此將筆墨應酬納入“每日課程表”,規定“今日應酬今日畢,不拖至明日”。他在案頭放“應酬簿”,記錄待回信、待題字事項,飯后寫字時優先處理,“寫完即勾銷,不使積壓”。這種習慣讓他在“每日公文數十件、書信十余封”的繁忙中,仍能“條理分明,從不慌亂”。

“凡事不待明日”:從“作字”到“治事”的執行力遷移

“凡事不待明日,愈積愈難清”是這一條的升華,將“作字”的自律擴展到所有事務,成為曾國藩“高效成事”的核心原則。這源于他對“拖延危害”的深刻體驗:早年曾因“拖延公文”被上司批評,因“拖延讀書”導致學問停滯,后來痛定思痛,以“今日事今日畢”為戒。

他的“不待明日”實踐貫穿一生:

-一是治學上“不待明日”。“日知其所無”要求“每日讀書記心得”,他堅持“當天功課當天清”,哪怕深夜疲憊,也“讀完十頁書、寫畢心得再睡”,日記中從未有“今日事明日補”的記錄。

二是治軍上“不待明日”。湘軍作戰強調“兵貴神速”,他自己處理軍務也“雷厲風行”:接到軍情報告“當日分析利弊,連夜部署”,發現軍紀問題“即刻整頓,不拖至次日”。他告誡將領:“軍情瞬息萬變,拖延一日則可能錯失戰機,喪師失地”。

三是修身中“不待明日”。發現自身過錯“即時改正,不待明日”:晨起遲了,當日便“晚睡半小時補回功課”;與人爭執失言,當日便“在日記中自責,次日主動致歉”。他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知過即改,明日之我已非今日之我”。

曾國藩的“作字”日課,本質是通過“微小而持續的自律”,培養“專注力、耐心、執行力”三大核心能力。飯后半小時的筆墨功夫,看似微不足道,卻如“水滴穿石”般塑造了他的性格:寫字時的“專注”轉化為治事時的“專一不雜”,練字時的“耐心”轉化為面對困境時的“堅韌不拔”,處理應酬時的“不待明日”轉化為全局的“高效成事”。

他晚年在日記中總結:“吾一生長進,全在‘堅持’二字。作字半時雖小,然日日不斷,則心日靜、氣日沉、手日熟,由此推之,凡事皆然”。從青年時“寫字手抖、心浮氣躁”的生澀,到晚年“筆力穩健、字如其人”的成熟;從早年“拖延懈怠”的毛病,到后來“事不隔夜”的高效,背后正是“作字”日課帶來的蛻變。


十二、夜不出門:臨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國藩將“夜不出門”列為“切戒”之事,核心源于對“夜晚精力特性”的清醒認知:他認為“晝為陽,夜為陰,陽主動,陰主靜”,夜晚本應“收心斂氣、養精蓄銳”,若外出應酬、宴飲、游樂,則會“擾動陰靜之體,耗散白日積蓄的精力”,即“臨功疲神”——臨近正事時精神疲憊,難成大事。

這一認識源自他的切身體驗:青年時期在京城為官,他曾因“喜夜飲、好應酬”多次在日記中自責:“夜出與人宴飲,歸則神思恍惚,次日讀書全無精神”“昨夜赴友宴,談笑過度,今日頭昏腦漲,公事拖沓”。經歷過“夜出耗神誤事”的教訓后,他立下“夜不出門”的鐵規,日記中反復強調:“夜者,神歸之時,出門則神散;靜者,功成之基,好動則功廢”。

他的“夜不出門”并非“閉門不出”的孤僻,而是對“夜晚時間”的精準規劃:夜晚不參與官場應酬、無謂社交,轉而用于“靜坐養氣、讀書批注、處理未竟公務”。例如他規定“黃昏后不接訪客,入夜后必入靜室”,將夜晚轉化為“積蓄精力的黃金時間”,正如他在家書中所說:“白日勞形,夜晚當勞心靜養,如此陰陽調和,方可持續成事”。

“夜不出門”作為日課十二條的收尾,與第一條“主敬”形成呼應:從“整齊嚴肅”的起點,到“夜不出門”的終點,曾國藩用十二條規矩構建了一個“閉環式修身體系”——通過“主敬”立心、“靜坐”收心、“早起”強心、“讀書”養心,最終以“夜不出門”護心,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這一條的本質,是對“守常”價值的堅守:在晚清那個“禮崩樂壞、人心浮躁”的亂世,他以“夜不出門”的“不變”應對外界的“萬變”,用規律的作息、專注的精力、堅定的意志,在動蕩中站穩腳跟。正如他總結一生時所說:“吾生平功業,無他秘訣,唯‘守常’二字——守日課之常,守本心之常,守靜思之常”。

好,到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景區驚現“神顏美女”,生圖太美被喊:比張元英還絕!

景區驚現“神顏美女”,生圖太美被喊:比張元英還絕!

橙星文娛
2025-07-07 15:58:33
為什么在中國用香水會被嫌棄?網友:同事吐一上午,下午直接請假

為什么在中國用香水會被嫌棄?網友:同事吐一上午,下午直接請假

特約前排觀眾
2025-07-06 08:15:11
中國第一個“被摘牌”5A的景區,因宰客臭名遠揚,如今恢復5A,卻無人敢去...

中國第一個“被摘牌”5A的景區,因宰客臭名遠揚,如今恢復5A,卻無人敢去...

背包旅行
2025-07-13 10:38:39
相由心生不是沒道理的,陳道明真的變了!69歲滿頭白發,眼神堅毅

相由心生不是沒道理的,陳道明真的變了!69歲滿頭白發,眼神堅毅

小娛樂悠悠
2025-07-13 13:10:55
日本最強星二代口碑暴雷!新電影撲街恐再難當主演,業內曝全是親媽的鍋!

日本最強星二代口碑暴雷!新電影撲街恐再難當主演,業內曝全是親媽的鍋!

東京新青年
2025-07-12 17:36:08
ESPN修改報道內容:詹姆斯通過經紀人被告知了巴斯家族出售湖人的事

ESPN修改報道內容:詹姆斯通過經紀人被告知了巴斯家族出售湖人的事

雷速體育
2025-07-13 14:30:16
湯普森和女友近照,35歲轉型成功,賺3.3億薪水,女友比他更有錢

湯普森和女友近照,35歲轉型成功,賺3.3億薪水,女友比他更有錢

大西體育
2025-07-13 15:16:19
中國裁判吹罰NBA夏聯歷史首人:孫健與楊瀚森同框交流 成當值裁判

中國裁判吹罰NBA夏聯歷史首人:孫健與楊瀚森同框交流 成當值裁判

醉臥浮生
2025-07-13 11:41:13
62歲喬丹海邊度假 身材健碩如小伙!嬌妻嬌小依偎超恩愛

62歲喬丹海邊度假 身材健碩如小伙!嬌妻嬌小依偎超恩愛

述家娛記
2025-07-11 11:42:03
43歲男神罕曬視頻,耳垂疑似“耳褶心征”,網友刷屏:快去查心臟

43歲男神罕曬視頻,耳垂疑似“耳褶心征”,網友刷屏:快去查心臟

藝能八卦局
2025-07-10 23:01:47
媽媽吐槽孩子房間像牛棚一樣臭!網友:青春期女兒的嗅覺堪比警犬

媽媽吐槽孩子房間像牛棚一樣臭!網友:青春期女兒的嗅覺堪比警犬

特約前排觀眾
2025-07-13 00:05:08
冷門迭爆!474名撿漏北大,中南財經雙線爆冷,網友議論紛紛

冷門迭爆!474名撿漏北大,中南財經雙線爆冷,網友議論紛紛

史海流年號
2025-07-12 23:26:20
真心話:車造的越爛,法務越厲害?

真心話:車造的越爛,法務越厲害?

車研社官方號
2025-07-10 13:04:11
楊少華葬禮的悲哀,不只是常馬侯三家未到,還有被錯罵的兒子楊議

楊少華葬禮的悲哀,不只是常馬侯三家未到,還有被錯罵的兒子楊議

坊聞本尊
2025-07-13 13:23:56
成功逃跑的鄔思道,為何沒救年羹堯?其實,劇中缺失了2段隱情

成功逃跑的鄔思道,為何沒救年羹堯?其實,劇中缺失了2段隱情

掠影后有感
2025-07-13 14:42:59
洪森太太戴百萬珠寶做慈善?柬埔寨“第一貴婦”的奢華人生

洪森太太戴百萬珠寶做慈善?柬埔寨“第一貴婦”的奢華人生

娛不咸
2025-07-12 16:15:30
開拓者頭大,楊瀚森原形畢露?短板被再度放大

開拓者頭大,楊瀚森原形畢露?短板被再度放大

體育籃球弟
2025-07-13 16:45:41
美國提名亂港幕后黑手出任“駐港總領事”,剛和好轉頭又要挑釁?

美國提名亂港幕后黑手出任“駐港總領事”,剛和好轉頭又要挑釁?

大道無形我有型
2025-07-12 22:50:44
張本智和贏中國人很愧疚!看林詩棟表情尷尬,王皓應為輸球負責

張本智和贏中國人很愧疚!看林詩棟表情尷尬,王皓應為輸球負責

三十年萊斯特城球迷
2025-07-13 12:11:10
老祖宗常告誡“勿近白虎”,“白虎”究竟是什么?真有這么可怕嗎

老祖宗常告誡“勿近白虎”,“白虎”究竟是什么?真有這么可怕嗎

大千世界觀
2025-05-22 16:57:05
2025-07-13 18:15:00
古典讀書治學生活 incentive-icons
古典讀書治學生活
古典學術研究,讀書筆記。
1936文章數 1081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浙江604分畢業生賀顯貽放棄本科 被武漢高職院校錄取

頭條要聞

浙江604分畢業生賀顯貽放棄本科 被武漢高職院校錄取

體育要聞

楊瀚森兩戰20+9+8 隔扣成最大亮點

娛樂要聞

38歲何潔近照曝光,與老公用餐甜蜜

財經要聞

宗馥莉被"弟妹"起訴 要求凍結18億美元

科技要聞

Grok正式登陸特斯拉 "脫韁模式"讓車主上頭

汽車要聞

小米YU7深度試駕:優點很多缺點也很多

態度原創

健康
手機
教育
時尚
軍事航空

呼吸科專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謠言!

手機要聞

vivo Y50 5G 手機現身中國電信終端產品庫,1299 元起

教育要聞

三年級這題不會,考試難上90分,找規律

今年最流行的4件T恤,減齡又好看!

軍事要聞

金正恩:朝鮮愿無條件支持俄羅斯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脂县| 江油市| 遵化市| 大丰市| 镇沅| 日土县| 濮阳市| 邯郸市| 东明县| 巧家县| 磐石市| 西和县| 深州市| 马鞍山市| 澄江县| 乐都县| 罗城| 高碑店市| 卓资县| 松阳县| 柘荣县| 晋江市| 东明县| 赤峰市| 承德县| 高阳县| 通辽市| 两当县| 湖南省| 吉安县| 馆陶县| 金沙县| 龙山县| 樟树市| 灵寿县| 白河县| 平远县| 长乐市| 青海省| 南安市| 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