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新青年
有態度 有溫度 有你有我
暑期大學生
“三下鄉”活動
普語潤澤涼山韻·彝漢同書團結章
??為深入推廣普通話,進一步豐富普通話的應用場景,實現為發展賦能,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社會實踐團在暑期“三下鄉”活動中,于7月8日赴喜德縣開展推普宣講。活動以“普語潤澤涼山韻·彝漢同書團結章”為主題,23名學生參與,通過講述彝海結盟歷史故事,幫助青少年提升普通話水平,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下鄉活動
活動當天,實踐團成員身著統一服裝,攜帶推普物資提前到達喜德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在團縣委協助下,團隊與學生們簡短互動后進入宣講場地。活動開始前,成員們向每位學生分發了雙語卡片、漢語詩歌等學習材料,現場秩序井然,為后續活動營造了良好氛圍。
三下鄉活動
“擊鼓傳花”聚人氣,互動歡騰增情誼
實踐團成員自我介紹后,活動正式開始。團隊設計了“擊鼓傳花”游戲:主持人播放音樂隨機暫停,拿到“花”的同學需分享趣事或自我介紹。同學們積極參與,實踐團成員也加入互動,現場氣氛熱烈。這個趣味游戲有效拉近了雙方距離,為后續宣講營造了良好氛圍。
“彝海結盟”傳佳話,彝漢真情鑄根基
熱場游戲后,團隊以《七律·長征》開篇,解析詩詞精神并展示長征路線圖。隨后通過“講解+視頻”形式生動講述“彝海結盟”故事,設置互動問答,并邀請學生用普通話復述故事。同學們全神貫注,踴躍參與,既加深了對民族團結的理解,也激發了愛國情懷和奮斗決心。
共誦春暖花開句,同沐人間向暖情
團隊以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作為推普活動的重要環節,采用“領讀—跟讀—共讀”的三步教學法。在朗誦過程中,同學們不僅感受到普通話的韻律美,更通過稚嫩而真摯的聲音分享對詩歌的理解。從“喂馬劈柴”的質樸到“面朝大海”的豁達,每一句朗誦都傳遞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種沉浸式的語言體驗,既提升了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又讓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在詩歌的韻律中自然流淌。
至此,青少年校外推普活動圓滿落幕,實踐團隊通過創新互動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語言文化體驗。在歷史教育環節,團隊成員將傳統文化故事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在詩歌教學中,通過富有韻律的朗誦指導,讓學生們感受語言之美。活動中,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既鞏固了拼音基礎,又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這段充滿溫情的實踐之旅,讓規范用語如春風化雨般浸潤童心,使文化認同在潛移默化中生根發芽,讓語言文化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茁壯成長。
來源 | 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社會實踐團
本期編輯 | 左左
一審一校 | 賴小小
二審二校 | 沈莉
三審三校 | 馬吉石子
微博 | @涼山共青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