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如何避免誤診,多部位、重復活檢是關鍵!
撰文 | 藍鯨曉虎
患者,男,82歲,既往有高血壓、胃食管反流病和慢性支氣管炎病史,因為上腹痛和胃燒灼感,進食后癥狀加重,此外還有消化不良、呃逆,到家附近的社區醫院就診。否認體重減輕、惡心、嘔吐、發燒或盜汗。父親曾患食管癌。
體格檢查無明顯異常。他最初的實驗室檢查顯示白細胞計數5.7×109/L,血紅蛋白144g/L,血小板144×109/L。肝功能:白蛋白37g/L,乳酸脫氫酶正常,腎功能、凝血四項檢查未見異常。
接受食管胃十二指腸鏡檢查(EGD),發現胃體后壁有一較大潰瘍(>7cm),邊緣隆起,未見出血(圖1)。
圖1.EGD示胃體后壁1個大潰瘍(>7cm),邊緣隆起,未見出血 [1]
組織活檢示高級別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伴中度慢性活動性胃炎(圖2)。
圖2.胃黏膜中-大淋巴樣細胞彌漫性浸潤(H&E,×200)[1]
幽門螺桿菌(Hp)染色陽性。免疫組化染色示,CD20+B淋巴細胞浸潤,BCL-6(+),BCL-2(+),CD5(-)(圖3)。CD10在<30%的腫瘤細胞亞群中呈陽性。Ki-67(增殖指數)70%~80%。背景中可見小的CD3/CD5+T細胞。髓細胞瘤病癌基因(MYC)表達(-)。
圖3.腫瘤細胞對CD20具有免疫反應性[1]
患者接受質子泵抑制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Hp根除治療14天,腹痛和餐后消化道癥狀改善。復查患者尿素呼氣試驗(-)。
患者進一步接受18F-脫氧葡萄糖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CT(PET-CT)檢查,發現膈上和膈下有多個FDG攝取增加的淋巴結,胃遠端有局灶性FDG攝取,與活檢證實的淋巴瘤部位一致,診斷為III/IV期DLBCL(GCB型),胃受累,國際預后指數(IPL)2:低中等風險,5年估計總生存率51%。
HPE治療后,患者完成了6個周期的R-mini-CHOP化療。隨訪的EGD證實緩解,顯示先前注意到的大潰瘍完全愈合,胃黏膜內鏡和窄帶成像外觀正常(圖4、5)。此外,胃竇和胃體多次隨機活檢顯示Hp免疫組化檢測陰性。
圖4.EGD示先前發現的大潰瘍完全愈合[1]
圖5.窄帶成像顯示胃黏膜正常[1]
隨訪PET-CT未見明顯異常代謝病灶。1年后隨訪腹盆腔增強CT正常,無膈上或膈下淋巴結腫大。此后,患者保持1年多的臨床和影像學緩解,無復發。
原發性胃淋巴瘤:占原發胃腫瘤的5%,應注意與胃癌相鑒別
原發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是最常見的結外淋巴瘤,占結外淋巴瘤30%~40%,原發性消化道淋巴瘤的55%~65%和原發胃腫瘤的5%。DLBCL和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是最常見的組織學類型(表1)。
表1.德國胃腸NHL多中心研究中主要組織學類型(根據REAL分類標準定義)的占比[2]
原發性胃DLBCL是一種高度惡性淋巴瘤,可由低度惡性的MALT淋巴瘤轉化而來,大約有1/3的DLBCL組織中存在MALT淋巴瘤成分。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分類中將胃DLBCL分為具有MALT淋巴瘤特征的DLBCL和“純”胃DLBCL。
PGL主要臨床表現是非特異性消化不良,伴有食欲和體重下降(70%);或潰瘍病癥狀(50%),有時伴有貧血或明顯的消化道出血(10%),腹部腫塊少見[3]。
PGL內鏡下要與胃癌相鑒別,與胃癌相比,PGL的內鏡還有以下特點[4]:
(1)多灶性分布;(2)幽門通常不易梗阻;(3)通常不會累及肌層,胃蠕動不受影響。
胃DLBCL缺乏統一的分期標準,多采用修訂版的Lugano胃腸道淋巴瘤分期系統[5]:
?I期:局限于胃腸道的淋巴瘤(可以是單一原發或多個不連續的病變)。
?II期:淋巴瘤從原發胃腸道延伸至腹腔,II1期表明局部淋巴結受累(胃周淋巴結),II2期表明遠處淋巴結受累(腹主動脈旁、下腔靜脈旁、盆腔、腹股溝淋巴結)。
?IIE期:淋巴瘤浸潤漿膜,累及鄰近器官或組織;此期需要描述累及的站點,如IIE(脾)或IIE(胰)。
?IV期:淋巴瘤伴播散性淋巴結外受累或膈上淋巴結受累。
提倡所有患者篩查并根除Hp
Hp感染可誘導胃淋巴樣組織反應,參與胃MALT淋巴瘤的發生。50%~90%的胃MALT淋巴瘤為Hp(+),其中80%可通過根除Hp誘導緩解,且Hp陽性患者預后更佳。胃DLBCL也可能與感染Hp有關,且相較于Hp陰性者,Hp陽性的早期胃DLBCL往往具有較低的侵襲性和較高的化療敏感性[6]。對含有MALT成分的早期胃DLBCL進行一線抗生素治療,完全緩解率高達80%[7]。
盡管與Hp感染有關的DLBCL對化療更敏感,并且在某些情況下單獨根除Hp可以起治愈作用,但如果DLBCL對根除Hp無反應,則可能迅速發展。
治療方案:首選化療+放療,僅少數病例需要手術
胃DLBCL從分子生物學和形態學上與結內DLBCL并無區別,所以其治療原則遵循一般DLBCL。早期胃DLBCL大多采用6個周期的R-CHOP方案或3~4個周期的R-CHOP聯合放療,可獲得持久的CR[6]。
全胃切除既往是胃DLBCL的傳統治療方法,但多灶性胃DLBCL需行廣泛胃切除術,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部分研究顯示與保守治療相比,手術治療對胃DLBCL的OS幾乎沒有影響。目前由于保留器官的治療可以獲得良好的長期效果,因此手術不再是治療胃MALT淋巴瘤的一線治療,僅限于因腫瘤引起的穿孔、出血或梗阻的病例(圖1)。
? 對于病灶局限的胃DLBCL(Lugano分類中的I/II期),治療金標準是一線化學免疫治療加上3~4個周期的標準R-CHOP,配合“受累野”放射治療。
? 晚期胃DLBCL(Ann Arbor III/IV期)通常接受6~8個周期的R-CHOP治療,以獲得與其它DLBCL患者相似的完全緩解率。DLBCL化療后鞏固放療的益處仍有爭議。
應在治療結束時進行PET-CT檢查,如果病情進展,應考慮采用利妥昔單抗、異環磷酰胺、卡鉑和依托泊苷或吉西他濱、地塞米松、順鉑和利妥昔單抗等方案進行DLBCL的二線治療(挽救性化療),然后進行自體干細胞移植。
參考文獻:
[1]Alenzi M, Alabdul Razzak I, Evanchuk D, et al. Gastric Non-Hodgkin Lymphoma in a 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ed Patient. ACG Case Rep J. 2024;11(6):e01373.
[2]Juárez-Salcedo LM, Sokol L, Chavez JC, Dalia S. Primary Gastric Lymphoma, Epidemiology,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ancer Control. 2018;25(1):1073274818778256.
[3]王寶貴,梁寒.原發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診療進展[J].癌癥進展,2010,8(06):576-582.
[4]辛悅,于立輝,張秀梅.原發性胃淋巴瘤內鏡表現與病理特征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21,25(02):188-191.
[5]Herlevic V, Morris JD. Gastric Lymphoma. [Updated 2023 Nov 5].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4 Jan-.
責任編輯: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