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路,上海最早的20條林蔭大道之一,新落成的曹家渡街道社區食堂就坐落于這條郁郁蔥蔥的欒樹大道上。早晨,陳老伯坐在外擺位,點上咖啡面包,開啟一天的悠閑生活。
同一時間,沈阿姨把23月齡的外孫送到延長路東部幼兒園“寶寶屋”。她已為孩子報名9月開學的托班,將從“臨時托”逐漸過渡到半日到全日托。
這是靜安“一老一小”日常生活的片段。
《2025夏令熱線·區長訪談》今天開播
上午9點—11點
靜安區區長翟磊
將走進直播間
他在《民生方法論》中表示:
靜安今年推出
樂齡、萌芽“兩大工程”
不斷完善老有頤養、
幼有善育的服務體系
用心守護好百姓家門口的“朝夕美好”
樂齡工程:
從“一頓飯”到“一張網”
上個月,位于昌平路888號的曹家渡街道社區食堂開張。約660平方米的空間,提供室內110個及部分室外外擺座位,每天約滿足1000人次的餐食需求。從早上7點到晚上8點,實現社區居民一日三餐的全供應。
中午將近12點,社區食堂飄出熱騰騰的“鍋氣”,金燦燦的炸豬排、醬香濃郁的木梳肉、香糯清甜的蒸南瓜……老人和年輕人坐在一起品美食。食堂每天供應90多種菜品,門口大屏上,密密麻麻亮出自選菜及特色檔口的菜品、價格。
“食堂開張半個月時,營業額達到了62萬元?!辈芗叶山值擂k事處副主任吳夢源介紹,此前街道充分征詢了周邊居民需求,提供“全齡段”用餐服務:為老年群體,推出低糖餐、養生餐、四季餐;為白領推出冷餐、西點;為兒童群體推出營養餐,兼顧口味,更關注健康。針對本市戶籍年滿60周歲以上老人、退役軍人,均有折扣。
除了用餐服務,曹家渡社區食堂更是一個集零售、社交與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復合型公共空間。食堂一角設置“4:30課后學堂”書吧,在非就餐時段,社區食堂室內外空間都向市民開放;營養膳食咨詢、健康講座活動,與隔壁的老年人日間照護中心、社區衛生站等為老服務項目實現功能互補;社區食堂還直通背面的靜安區工人體育場,老人早上打太極、晚上散步消食都方便。
從提供“一頓午餐”向“一日三餐”延伸,從“工作日供應”向“全年無休”延伸,從“上門就餐”向“上門送餐”延伸……翟磊介紹,靜安不斷擴大多元助餐服務網絡,“像這樣的‘靜鄰餐廳’區內已經有111家,日均最大供餐量1.23萬客,點位數及供餐量均處于全市前列?!?/strong>
除了做優“一頓飯”,靜安還通過建好“一張床”、織密“一張網”,持續完善“15分鐘樂齡生活圈”。比如,推廣普惠型家庭養老床位,將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延伸至家庭,并依托“五床聯動”實現醫養資源深度融合;開展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和智能設備安裝,織密織牢獨居老人關愛網。
“今年我們還在三家區域醫療中心率先開展‘免陪照護服務’試點,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難題。”翟磊說。
萌芽工程:
全區幼兒園9月100%開設托班
“我也是第一次做奶奶,不光是寶寶,我們大人也在這里有所收獲?!痹谘娱L路東部幼兒園“寶寶屋”,周阿姨的孫子在專業老師陪伴下玩游戲、聽故事,還有醫生定期來指導,老人科學育兒不再焦慮。
2022年,靜安在江寧路街道率先建成全市首家社區寶寶屋,此后又率先實現街鎮全覆蓋,為家長提供“喘息式”服務。
在后續調研中,家長們又有新期待,比如希望就近享受普惠型幼兒園的托育服務,托班的年齡能夠適當下移,家長能更便捷獲取科學育兒指導。最新4.0版本的“寶寶屋”,正在朝著更專業、更溫暖升級,實現服務擴容與個性化提質。
“今年我們創新推出‘萌芽工程’,發布了‘六大行動’。”翟磊介紹,從9月份開始,全區所有幼兒園都將開設面向24—36月齡嬰幼兒的托班,在有條件的幼兒園還將開設12—24小月齡托班,“同時,根據不同年齡段嬰幼兒特點,推出彈性時間托班服務和菜單式托班親子體驗活動?!?/p>
延長路東部幼兒園,也是靜安區早期教育指導研究中心。針對6—12個月齡寶寶處于感知覺快速發展關鍵期、12—18個月齡寶寶開始探索周圍環境、18—24個月齡的寶寶開始進入語言學習的快速發展期等特點,早教中心設計了“家長漸進式陪伴活動”。針對24個月以上寶寶,早教中心托班提供半日制、全日制的托育服務模式。
提到“家長漸進式入園”的舉措,幼兒園園長、區早期教育指導研究中心主任林麗說:“因為小月齡的小朋友很多還不會說話,會用肢體去表達。老師剛剛帶這個孩子一天或者一個星期,其實捕捉不到。比如有一個家長他就說‘我的寶貝只要一皺鼻子,就說明他餓了’,那老師就知道了。從家庭照護到集中照護,這些過渡非常重要。”
“萌芽工程”還推出“教·養·醫”童馨成長行動。比如,一份“童馨檔案”,由醫生、教師、家長三方共同來探索,形成“預防—篩查—干預—支持”全流程閉環式的管理。靜安還應用AI智能技術,推出“芽寶”智能互動問答平臺,為家長提供24小時不間斷咨詢服務。
“通過搭建‘方便托’的網絡、提高‘科學育’的水平,靜安以專業力量構建‘教、養、醫’融合的托育服務新生態,為嬰幼兒打造溫暖成長空間。”翟磊在調研最后說到,“我們要把靜安建設成為最適合兒童成長的地方?!?/strong>
編輯:路景斕
圖片:靜安區新聞辦
視頻:靜安區融媒體中心
來源:話匣子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