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代到民國時期,書法界主要推崇碑學,因此這一時期的許多著名書法家要么專注于碑學,要么將碑學與帖學相結合。然而,白蕉卻獨樹一幟,堅持深入研究帖學,并最終成為20世紀最杰出的帖學書法家之一。
多年來,盡管白蕉已離世,他的藝術成就卻始終未獲得應有的認可。例如,在20世紀末,一家權威的書法雜志評選出了“20世紀十大書法家”,其中包括吳昌碩、康有為、沙孟海、沈尹默、齊白石以及弘一法師等人,但技藝精湛且風格優美的白蕉卻榜上無名。
毋庸置疑,白蕉在書法領域的造詣極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他未能躋身于“20世紀十大書法家”之列呢?難道他在書法意境上的表現遜色于沈尹默?還是說,他在書法技巧方面不及齊白石?
通常,我們傾向于將“優秀”與“有意義”或“有價值”視為等同,但從精確的角度而言,“優秀”與“有意義”或“有價值”之間存在差異。有些時候,被認為“優秀”的事物并不一定具備高度的價值或意義。
白蕉的書法作品展現了深厚的傳統技藝。他在書法練習上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在歷史上都是少見的。例如,在他的晚年時期,他曾自稱為“仇紙恩墨廢寢忘食人”,這足以證明他在書法學習上的不懈努力。
在他們那一代的書法家中,白蕉的技藝堪稱頂尖。無論是在點畫、結構,還是筆墨運用及篇章布局方面,他都能做到極其精致且恰到好處。他的筆法不僅圓潤有力,還富有彈性、張力,并且含蓄有趣,這些特點使他的作品超越了時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白蕉對筆法的理解和掌握達到了一種“沖和”之美的境界,他能夠輕松地表現出一種優雅的姿態,其作品既秀麗又不失清雅,正體現了書法家所追求的那種“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的高超境界。在同一時代的書法家中,能夠在筆法的自如運用上與白蕉相提并論的人寥寥無幾。
白蕉的書法確實令人贊嘆,但“優秀”并不等同于“具有價值”或“意義深遠”。盡管他在其時代被譽為帖學書法的第一人,卻主要是繼承了前人的傳統。在個性化風格和創新方面存在不足,這可能是影響其書法評價的關鍵因素之一。
縱觀白蕉的一生,他始終是一位學者、詩人和書畫家,并且過著簡樸勤奮、甘于寧靜的生活。正是在這種淡泊名利的態度中,他不斷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并實現了其書法藝術的獨特審美表達。
白蕉的品格在多個層面展現了“于平凡中見真情”的特質,這種個性、天賦以及文化修養等,都是塑造其書法風格的重要內在因素。因此,在發現了魏晉書法的精髓后,他便終身堅持這一風格,從未逾越。
與許多書法家不同的是,當其他人忙于探索書法的發展方向并付諸實踐時,白蕉卻專注于自己的書法審美,并持續精進他的筆墨技巧。換句話說,白蕉的書法更多地是自我表達,而較少關注時代潮流和未來趨勢。
白蕉的書法無論是在才華、技藝還是功力方面,都堪稱達到了頂峰。然而,若論及創新與開辟新的美學風格,他似乎并未能擔當起“開創者”的角色。或許,白蕉已經達到了他的極限,或者可以說,帖學書法的極限也就止于此。對于白蕉而言,他的書法或許已圓滿地完成了自身的使命;但對于那些期待更高的后世鑒賞家而言,他們總是希望前輩們能夠做得更多。這可能是白蕉未能躋身“20世紀十大書法家”行列的主要原因。
當我們面對白蕉那清新脫俗的書法作品時,是否應該反思自己是否過于嚴苛了呢?也有朋友會問,為什么有些沒練過書法的人比練過的人寫字要好看?
書法藝術,百千年來,人類不斷追尋的藝術。不止是藝術兩個字能概括,練習過程中,更能讓人產生各類悟性。
練好字,如果身邊沒有好的老師,一定要選對字貼。
剛開始練字,我一直選擇熱門的寵中華,但是寫了三年,還是沒把字寫好。
一次小叔看到我寫字,說寵中華不適合我們中字生寫,讓我找司馬彥的字貼寫。
而后來我的確也看到很多報紙評論,寵中華的字不好練習。
司馬彥的字帖,讓我很快上手,并且把字寫得方正了。
大家不要太迷信哪一類書法家之類,練字和人生一樣,是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還有,最重要一點,不要用廢紙寫紙,買一支貴的筆,好的紙。你會感覺到珍惜,不舍得浪費,自然會一筆一劃把字寫好。
童子功很重要,有的人在啟蒙階段就受到嚴格規范的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即使成年后不練也能寫出漂亮的字。反之,兒童時期缺乏訓練或訓練不得法,成人后再練就難度大了。可見天賦、環境、傳承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