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詞人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寫道:“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绷攘葦倒P,便將夏夜的變幻描寫得淋漓盡致。時間一晃,明日便是農歷的六月二十一。我們掰著手指頭算,距離7月20號入伏,只剩下最后這短短的幾天時間了。
老祖宗常說,“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重要的關口,越是要謹慎行事。入伏前的這幾天,正是天氣由“暑”入“伏”的關鍵轉折期,天地間的氣場最為駁雜,人心也最易受到影響。因此,圍繞著六月二十一這個節點,老一輩人留下了一套“3不說,4不做”的規矩。這可不是迷信,而是教我們如何安頓身心,和睦人事,以最好的狀態迎接“苦夏大考”的處世哲學。
“3不說”,管住嘴,守住福
一、不說過往的恩怨
天氣越熱,人的火氣就越大。平日里一些早已淡忘的陳芝麻爛谷子,最容易在這時候被翻出來,成為爭吵的導火索。老祖宗認為,六月二十一,是一個“清舊賬,迎新程”的日子,最忌諱的就是向后看,沉溺于過往的恩怨情仇。
《莊子》有云:“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意思是,柴火燒完了,火種卻能傳遞下去,永無窮盡。人與人之間的恩怨也是如此,你若抓著不放,它便會像野火一樣,燒掉你此刻的安寧。所以,明日切記,不說舊怨,讓往事隨風,才能給即將到來的三伏天,留一個清凈的開端。
二、不說他人的短長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边@是老祖宗刻在骨子里的教養。入伏前,人心浮動,是流言蜚語最容易傳播的時候。在田間地頭,在院中納涼,東家長西家短地議論別人,看似是消遣,實則是給自己招惹是非。
唐代的宰相狄仁杰,一生閱人無數,他曾對人說:“君子不揭人短,不言人私。”連他這樣位高權重的人,都把不議論他人隱私作為君子之道。我們在六月二十一這一天,更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說他人的是非長短。這既是尊重別人,更是保護自己。
三、不說未定的計劃
夏天的天氣,說變就變。而入伏前的這幾天,更是充滿了不確定性。此時,最忌諱的就是把一些還沒影兒的計劃,拿出來到處宣揚,說得板上釘釘。比如,“我下個月肯定能掙多少錢”、“我家的孩子一定能考上某某學?!钡鹊?。
《易經》里一再強調“天道忌滿,人道忌全”的道理。事情還沒做成,就把話說得太滿,不僅顯得輕浮,也容易在事情生變時,讓自己下不來臺,淪為笑柄。所以,明日切記,多做少說,謙遜務實,待到秋收谷滿倉時,再與人分享喜悅,那才是真正的穩妥。
“4不做”,管住手,避開禍
一、不做“荒唐之夢”
這里的“荒唐之夢”,指的不是晚上的夢境,而是白日里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比如,指望天上掉餡餅,或者想通過投機取巧的方式一步登天。入伏前的天氣,最容易讓人精神萎靡,意志消沉,從而產生一些逃避現實的懶惰想法。
老話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六月二十一,是提醒我們腳踏實地的日子。與其做著不切實際的“荒唐夢”,不如拿起鋤頭,去田里看看莊稼長勢如何?;蛘吣闷饡?,為自己的未來多積蓄一分力量。
二、不做“疲敝之舉”
天氣炎熱,體力消耗巨大。老祖宗告誡我們,明日起,要懂得“惜力”。什么叫“疲敝之舉”?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過度消耗自己的體力。比如,為了趕一點點工期,而在正午的烈日下持續勞作?;蛘邽榱嗣孀?,在酒桌上與人拼酒。這些行為,都是在拿自己的身體做賭注。只有保存好體力,才能在接下來最難熬的三伏天里游刃有余。
三、不做“無備之行”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比敕?,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會隨時造訪。明日如果要出遠門,或者進行重要的活動,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纯刺鞖忸A報,備好雨具,檢查好農具車輛。不做沒有準備的出行,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意外的發生。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同時也是對家人負責。
四、不做“無情之事”
最后這條,講的是“仁心”。夏天,不僅人難熬,動物也同樣難熬??匆娢蓍芟碌难嘧樱瑒e去驚擾它。看見墻角覓食的貓狗,有條件的可以給一口水喝??匆娞锢锉粫衲璧那f稼,及時澆水灌溉。這種對天地萬物的“有情”,就是為自己積攢福報的最好方式。一個心中有情,眼中有愛的人,自然能得到天地的護佑。
總結
“3不說,4不做”,這七條規矩,看似瑣碎,實則環環相扣。這些老傳統,是咱們中華民族溫良恭儉讓的品德體現。
明日六月二十一,入伏在即,真正的考驗就要開始了。您覺得這些老規矩,在今天還有道理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