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9日,中國農業B2B巨頭一畝田集團正式向美國SEC遞交招股書,股票代碼YMT,擬登陸納斯達克。若成功上市,這家深耕農產品數字化流通14年的企業將成為“中國農產品電商第一股”。
平臺規模:覆蓋340城,年撮合近2億次潛在交易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底:平臺商戶總量突破3800萬,SKU數量達2100萬;年促成1.47億次搜索、5.83億次溝通及1.87億次潛在交易;服務網絡覆蓋全國超340個城市、2800個縣,滲透65%以上一二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已建立12家線下門店深化產地服務。
財務表現:虧損大幅收窄,商業化路徑漸顯
2023-2024財年關鍵數據:營收分別為1.88億元與1.61億元(人民幣);凈虧損從1.06億元收窄至3490萬元,降幅達67%。
轉型之路:從刷單危機到技術破局
2015年的至暗時刻曾讓一畝田瀕臨崩塌:地推團隊為達成考核,通過“左手倒右手”刷出單日3億元虛假交易;被曝光后引發資本撤離,被迫裁員80%、砍掉交易閉環業務。
聚焦信息撮合核心,推出AI對話機器人“小田”; 延伸豆牛代賣、沃眾田數字種植等五大業務線;2024年用戶突破5600萬,日撮合交易30萬次;
資本賦能:紅杉、云鋒六輪加持,估值曲折攀升
成立至今完成六輪融資,累計金額超數億元:早期投資者包括紅杉中國、云鋒基金、真格基金;2015年“刷單門”致C輪估值縮水,后獲易果、華創等機構接續支持;2022年鄧錦宏宣布實現規模盈利,為IPO鋪路。
行業困境:萬億市場與1%盈利率的殘酷反差
盡管政策東風頻吹:2023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5870.3億元,同比增長12.5%
但全行業僅1%平臺盈利,超4000家涉農電商中88%處于虧損
三重挑戰仍待破解:一是微信生態分流,用戶日均3小時沉浸微信群交易,弱化平臺價值;二是大客戶缺失,平臺聚集中小商戶,難獲頭部采購商青睞;三是服務變現難,商戶抱怨“每項功能都需額外付費”。
上市懸念:破發風險高懸的農業數字化試驗
一畝田IPO被視為農業數字化與資本市場的關鍵對接點。其招股書透露,融資將用于強化AI技術、擴展線下網絡及戰略投資。但投資者更關注:在行業普遍虧損的背景下,其3490萬虧損能否持續收窄?
隨著叮咚買菜、盒馬等巨頭自建直采網絡,傳統批發市場客流量已現萎縮。一畝田若想守住“第一股”光環,不僅需證明技術賦能真實提升產業鏈效率,更要在這場農產品流通的深刻變革中,找到可持續的盈利密碼。納斯達克的鐘聲能否為中國農業電商敲開新紀元,仍待時間檢驗。
賽道擁擠卻無贏家,4000家農產品電商搏殺14年,僅1%跨過盈利線;資本耐心非無限,六輪融資鋪就IPO路,但3.5億年營收能否撐起估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