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丨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陳誠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對其言聽計從。
1936年,西安事變時,張學良扣押了蔣介石和陳誠,衛兵在陳誠住處的大衣柜里找到了陳誠,被抓時很害怕。
但他與張學良對峙時,又十分不服氣地發出了靈魂拷問:“中國交給你,你能弄好嗎?”
看似是陳誠情緒化的一句話,實則暗含著兩種政治理念的碰撞。
很顯然,陳誠口中的中國是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中國,而不是全國各界人民團結起來一起抵抗外敵的中國。
對日態度
西安事變發生之前,蔣介石對日態度是“攘外必先安內”,南京國民政府針對國內各路軍閥不同的態度和利益,聽話的采用聯絡拉攏將其招入麾下,有不同意見的就是軍事打壓。
率先加入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的是東北軍張學良,蔣介石為表誠意與張學良結為異姓兄弟,同時下達總統命令,任命張學良為中華民國海陸空副總司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張學良當年手握30萬海陸空東北軍,虎踞東北多年且裝備精良勢力雄厚,與蔣介石合并增強了國民政府的勢力,而張學良也是借中央軍的名義鞏固自己在東北自治權。
日本人一看這可不行,這才炸死老帥張作霖沒多久,這個少帥本來看起來很好欺負,這下要抱上南京政府的大腿,不能讓他穩定了,1931年9月18日,日軍襲擊奉天。
侵占東北日本人蓄謀已久,無論是從兵力部署,還是敵我詳情,日本人都做了細致入微的打算,918事變之時,張學良還在北京風花雪月,稀里糊涂中給東北軍下達了不抵抗命令。
東北軍一路南撤本想與國民政府軍匯合,而蔣介石卻不同意,這么多東北軍開到南京,那不成了逼宮,于是派張學良的東北軍趕往西北剿共。
事后張學良對自己的不抵抗政策深惡痛絕,事已至此無法挽回了,國仇家恨全都擺在張學良面前,這時他醒悟過來了,日本人必須死,就算聯俄聯共也要將日軍趕出中國東北。
蔣介石政府卻認為日軍不足為懼,而盤踞在陜北的中共紅軍倒是不可小視,不剿滅他們蔣介石寢食難安,所以采取一石二鳥方法讓張學良東北軍來剿共。
陳誠的態度
陳誠雖為蔣介石心腹,但他在對待日本人和紅軍的態度上與蔣介石不太一樣,蔣介石給他下達的命令是必須先把中國內部各個勢力清除形成統一整體,才能一致對外與日本人開戰。
陳誠卻認為以日軍侵略速度,恐怕沒等蔣介石統一中國呢,日軍已經攻打到南京城下了,這樣就成了自己內耗,讓日本人趁虛而入了。
而張學良與陳誠曾經是上下級關系,所以二人彼此了解,要想促成蔣介石政府與中共紅軍合作形成抗日統一戰線,第一關必須得說服陳誠。
張學良部下馮庸與陳誠交情很好,張學良便讓馮庸給陳誠傳話,也就是通過說服陳誠達到讓蔣介石參與抗日的目的。
馮庸話是捎到了,陳誠過于心急或者是對張學良有意見,便直接將此事詳細的匯報給了蔣介石,蔣介石一看派這個把兄弟去剿共,如今他們卻聯合起來要抗日了,蔣介石一氣之下帶著陳誠飛往西安,直接來督戰了。
張學良一看,想見蔣介石還見不到呢,他竟然自己來了,那就與他直接挑明了,說聯合中共一致抗日,蔣介石可不聽張學良這一套,正準備給他施壓呢,沒想到張學良、楊虎城竟然兵變了,將蔣介石軟禁在西安。
被張學良軟禁的人中也有陳誠,陳誠以當時中國實際國情出發,對張學良進行這句靈魂拷問。
張學良又一次站在了中國歷史拐點上,這次他做出了非常正確的決定,不殺蔣介石而是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參考資料:
知網 畢萬聞 西安事變前張學良與陳誠的爭論
中國軍事網 西安事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