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帶著7個月女兒的甜蜜囑托,徐澤偉與妻子踏上了遲來的蜜月之旅,誰也沒想到,等待他們的不是浪漫的托斯卡納陽光,而是冰冷的手銬。
更讓人意外的是,這一切竟然是"劇本重演"——2018年孟晚舟在溫哥華機場的一幕,七年后在米蘭馬爾彭薩機場精確復制。
從華為副董事長到半導體IT經理,美國的"獵物清單"正在悄悄擴大,下一個會是誰?
作者-山
米蘭機場的"定點清除"
7月3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967航班緩緩滑入米蘭馬爾彭薩機場停機坪。艙門打開的那一刻,33歲的徐澤偉還在和妻子商量著第二天的行程安排。
這本是一次再普通不過的歐洲度假——一對年輕夫婦的遲來蜜月,把7個月大的女兒托付給父母照料,計劃在意大利度過8天的浪漫時光。
然而,當徐澤偉挽著妻子的手踏出登機口時,意大利警方突然沖了過來。"咔嚓"一聲,冰冷的手銬鎖住了他的手腕,身旁的妻子還沉浸在度假的憧憬中。
更詭異的是,這場抓捕行動的精準程度令人震撼。美國FBI不僅提供了徐澤偉的完整行程,連航班號、座位號、出關時間都一清二楚,仿佛在機場安裝了專屬攝像頭。
美方隨即拋出了九項重罪指控:計算機欺詐、身份盜竊、非法入侵、共謀電信欺詐等等,聽起來像是好萊塢電影里的黑客頭目,而不是一個普通的IT部門經理。
但諷刺的是,徐澤偉的真實身份恰恰暴露了這場指控的荒謬性。他只是上海積塔半導體公司的一名IT系統主管,日常工作是維護企業信息系統,與疫苗研發、黑客攻擊八竿子打不著。
而積塔半導體絕非普通企業。這家公司專注車規級芯片制造,客戶包括比亞迪、上汽等車企,占據國內新能源車IGBT芯片80%份額,2023年剛獲得國資135億融資。
這才是美國真正恐懼的——徐澤偉掌握的不是什么"黑客技術",而是中國半導體自主制造的核心數據流架構,這正是國產芯片替代的關鍵環節。
一個郵箱定罪全世界?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美方的指控文件,那就是"魔幻現實主義"。FBI聲稱徐澤偉參與了名為"鉿"的黑客組織,攻擊超6萬家美國實體,重點竊取德克薩斯大學新冠疫苗數據。
但稍微推敲就會發現這個"完美劇本"的漏洞百出。首先,哪個國家會讓參與"國家級黑客行動"的技術人員用真實身份申請歐美簽證?
更荒誕的是,從事"敏感工作"的人會帶著妻子、用公開行程去美國盟友國家旅游?這就像帶著身份證去搶銀行一樣不可思議。
徐澤偉的辯護律師恩里科·賈爾達一針見血地指出:"哪個國家間諜會用關聯真實身份的郵箱討論機密?這像帶著身份證搶銀行!"
更關鍵的問題是時間邏輯。2020年全球疫情最嚴重時,中國的抗疫成效顯著,疫苗研發進展順利,何必冒著巨大風險去竊取別國疫苗數據?
FBI提供的"鐵證"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一個"關聯郵箱"和一條"匿名舉報",沒有清晰的IP地址、設備數據、轉賬記錄,甚至連基本的網絡痕跡都拿不出來。
徐澤偉妻子透露的一個細節更是讓這個"完美劇本"露出馬腳:徐澤偉的手機早在2020年就被盜,郵箱極有可能早已失控。
復旦大學沈逸教授質疑得更加犀利:"真正的專業人員會用自己的真實身份搞黑客?搞完還敢去美國盟國旅游?"
這些漏洞百出的指控,不過是地緣政治博弈的工具罷了。美國司法部依然執意推進,因為他們要的不是"真相",而是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精準打擊。
美國"司法收割機"的全球巡演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2018年12月1日,華為公司副董事長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國際機場轉機時,被加拿大警方應美國司法部要求拘押。
在那之后的1028天里,她被強制居住在溫哥華住所,腳踝上掛著電子定位器,出門必須報備,行動受限,生活被監控,形同軟禁。
更早的還有法國阿爾斯通案例。2013年4月,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國際銷售副總裁皮耶魯齊在紐約轉機時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在獄中度過了25個月。
最終,這位法國人所在的"法國工業明珠"阿爾斯通,被迫將核心業務以130億美元賣給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成為美國"經濟掠奪"的典型案例。
還有日本東芝的覆滅史。因所謂"向蘇聯售機床",東芝高管被迫辭職,在《華爾街日報》登整版"謝罪廣告",日本半導體黃金時代就此終結。
從這些案例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國的打擊策略升級:從企業高管(孟晚舟)到基礎技術人員(徐澤偉),從5G通信到半導體制造,威脅面正在急劇擴大。
而意大利在這場博弈中的"墻頭草"角色更是耐人尋味。一方面,意大利對中國存在高度的出口依賴,2024年對華出口達287億歐元,葡萄酒、奢侈品等行業都離不開中國市場。
另一方面,美國的壓力步步緊逼。2025年4月,美國宣布將對中國產品加征至125%的關稅,意大利作為歐盟成員國,不得不承擔連帶沖擊。
更諷刺的是,就在徐澤偉被捕前兩周,意總理還在G7峰會宣稱"不愿與中國脫鉤"。身體比嘴巴誠實得多,這句話在此刻顯得格外刺耳。
美國通過"對等關稅"等手段,迫使歐盟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意大利迅速響應FBI的抓捕要求,是否正好構成了一場司法配合換取技術、市場支持的政治交易?
從"任人宰割"到"亮劍反擊"
七年過去了,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只能"據理力爭"的中國。徐澤偉事件發生后,中國政府的反應速度和反制力度都顯示出了截然不同的底氣。
中國外交部迅速發聲:譴責這種無端拘捕的行為,指出這是霸權主義的表現,是對中國公民合法權益的嚴重侵犯,敦促意大利方面尊重事實和法律。
中國駐米蘭領館也第一時間介入,向意大利警方提出申請探視并獲得批準。7月8日,中國駐意使館緊急約見意外交部官員,要求"立即釋放中國公民"。
更重要的是,中國已經擁有了《反外國制裁法》這樣的法律武器。根據該法,中國完全可以對參與此次構陷行為的美國相關人員實施對等制裁。
在經濟反制方面,中國的威懾力更是今非昔比。意大利奢侈品牌在華銷售額占全球38%,從法拉利跑車到華倫天奴奢侈品,亞平寧品牌高度依賴中國消費者。
中國還可以通過WTO爭端解決機制挑戰美國濫用出口管制與加征關稅的行為,通過多邊博弈間接施壓意方,形成系統性的反制壓力。
更讓美國忌憚的是中國在關鍵材料供應方面的主導地位。中國稀土出口量占全球的9成,收緊供給可直接卡住美國半導體產業的脖子。
此前加拿大在孟晚舟事件后損失數百億中國市場的教訓,足以讓意大利政府掂量清楚配合美國的真實代價。
與此同時,國際輿論的傾向也普遍站在徐澤偉一邊。德國網民質問:"阿爾斯通、華為、徐澤偉……美國把商業競爭變成全球追捕秀?"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技術自信正在增強。華為用自主研發的麒麟芯片沖破封鎖,積塔半導體等企業撐起國產替代的脊梁,"越壓越強"已成為中國科技發展的真實寫照。
如果中國能夠在外交交涉、法律抗辯與國際輿論三條戰線上形成合力,徐澤偉仍有機會復制"雖晚終歸"的結局。
結語
如果說孟晚舟事件是美國"司法霸權"的試水,那么徐澤偉案就是這套模式的"工業化復制"。從華為副董事長到半導體IT經理,美國的"獵物清單"正在向普通技術人員延伸。
但不同的是,中國已經不再是七年前那個只能"據理力爭"的中國。多元化的反制手段正在成為現實,"雖晚終歸"將不再是例外。
面對美國日益擴大的"司法獵殺",你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些什么?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