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正面臨AI戰略受挫、創新疲軟與管理老齡化等挑戰,但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仍無意在短期內交棒。當地時間13日,據彭博社報道,首席運營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也宣布將在今年底退休。蘋果將啟動十年來最大規模的人事調整,或將引發一場圍繞繼任與改革的深層動蕩。
庫克雖穩坐CEO之位,但“繼任空窗期”引發隱憂
盡管外界對庫克的去留有所猜測,但目前來看,他不僅穩居CEO之位,未來甚至有可能效仿迪士尼的鮑勃·艾格(Bob Iger)或摩根大通的杰米·戴蒙(Jamie Dimon),轉任董事長,進一步鞏固其在公司中的主導地位。
真正引發擔憂的,是缺乏明確的接班梯隊。威廉姆斯長期被視為庫克的“二把手”,即將離任使得蘋果在突發情況下缺乏合適的接替人選。目前最被看好的長期繼任者是硬件工程負責人約翰·特納斯(John Ternus),其在蘋果供職超過20年,年紀也較庫克年輕15歲。然而,其在財務與戰略運營經驗方面仍顯不足,若真臨危受命,恐需依賴成熟的高管團隊。
一旦出現突發狀況,蘋果或將暫由一支“多頭治理”團隊接管,包括新任CFO凱文·帕雷克(Kevan Parekh)、人力與零售主管迪爾德麗·奧布萊恩(Deirdre O’Brien)等人。這種“臨時拼接式繼任”模式,在公司內部引發擔憂。
硬件工程負責人約翰·特納斯
AI失守+高層老化,蘋果醞釀全面人事重構
蘋果管理層的年齡結構正逐漸暴露出更換的緊迫性。庫克約20位直接下屬中,已有半數年過六十,包括營銷主管、App Store負責人、環境事務主管與芯片主管等人,均處于職業生涯尾聲。
與此同時,蘋果在AI領域的布局也頻頻受挫。Meta開出逾2億美元的薪酬挖走蘋果AI模型負責人龐若鳴(Ruoming Pang)。蘋果雖嘗試留人,但報價遠遠不具競爭力。
據彭博社報道,龐若鳴的離職不僅因薪資誘因,更在于蘋果對隱私和架構的高度管控,令其無法充分發揮技術能力。
面對人才流失與技術停滯,蘋果正考慮通過并購尋求突破。Perplexity與Mistral等初創AI公司已被列入潛在并購名單,若交易達成,將成為蘋果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收購案。
在公司內部,服務業務負責人艾迪·庫(Eddy Cue)已公開表達擔憂:如果蘋果不盡快完成重構,未來或將步諾基亞的后塵。
產品線更新延續,但創新焦慮仍在
在產品層面,蘋果仍保持既定節奏,推進多條產品線的迭代更新。今秋將發布新一代iPhone和Apple Watch,同時還包括搭載M5芯片的iPad Pro和更新版Vision Pro。
2026年上半年,公司還將推出M5版MacBook Pro(14英寸和16英寸)、新一代入門款iPad與升級后的iPad Air。此外,一款全新Mac外接顯示器也計劃上線。
不過,這些新品大多為常規硬件升級,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仍然缺位。唯一可能帶來突破的新產品,是早已多次延期的家庭中控顯示器“J490”。但該設備依賴尚未成熟的Siri語音系統與App Intents技術,預計最快也要到2026年才能面世。(國際財聞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