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最近的中國之行,堪稱一場精彩的外交真人秀。
7月13日,他剛在上海落地,就拋出"不希望改變臺海現狀"的言論。
阿爾巴尼斯這次可不是來旅游的。
他身后跟著一個龐大的商務代表團,包括必和必拓、福德士河等澳大利亞頂級企業的CEO們。
他們要在中國待足七天,跑三個城市,明擺著是來談生意的。畢竟,中國已經連續16年穩坐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的寶座。
去年中澳貿易額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其中鐵礦石就占了七成。這些數字背后,是無數澳大利亞礦工、農民的生計。
但就在阿爾巴尼斯忙著談生意的時候,美國那邊可沒閑著。
就在他訪華前夕,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正在東京和堪培拉上躥下跳,逼著日本和澳大利亞表態:要是臺海有事,你們幫不幫忙?
這個問題就像一把刀,直接架在了澳大利亞的脖子上。
要知道,澳大利亞還指望著美國的核潛艇技術來升級海軍呢。
而阿爾巴尼斯回答了一句"不希望改變臺海現狀",表面上看是不支持"臺獨",但細品之下別有深意。
"維持現狀"的潛臺詞,就是不樂見大陸推進統一進程。
這種外交辭令,就像是在鋼絲上跳舞,既要讓美國“主子”滿意,又不想得罪中國這個“金主”。
澳大利亞現在的處境,活像個小媳婦受夾板氣。
一邊是經濟上離不開的中國市場,去年對華出口占了總出口的近三成;
另一邊是安全上甩不開的美國大哥,AUKUS軍事同盟的繩子還牢牢套在脖子上。
這種兩難境地,讓阿爾巴尼斯政府左右為難。
不過阿爾巴尼斯也不是吃素的。他嘴上說著美國人愛聽的話,手上卻忙著和中國簽單子。
去年取消對中國風電塔的反傾銷調查,今年又簡化中國商品通關手續。
這些動作都在釋放善意,但美國顯然不滿意這種"兩面討好"的做法。
有意思的是,就在阿爾巴尼斯訪華期間,美國商務部長突然宣布放寬對華芯片出口限制。
這個時間點選得耐人尋味,仿佛是在給阿爾巴尼斯"拆臺"。
看來美國內部對華政策也存在分歧,這讓澳大利亞的處境更加微妙。
中國對這位"騎墻派"客人倒是禮數周到。
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親自接待,談的都是經貿合作、綠色發展這些務實話題。
這意思很明白:做生意的大門敞開著,但臺灣問題是碰不得的紅線。
這場外交博弈背后,是一個正在重塑的國際秩序。
美國想復制烏克蘭模式,在亞洲也找個代理人。
但亞洲國家早就看穿了這套把戲。
日本最近就放了美國國防部長的鴿子,澳大利亞雖然不敢明著反抗,但也用行動表明了態度——錢還是要賺的。
更耐人尋味的是,就在阿爾巴尼斯訪華期間,東盟國家集體發聲,呼吁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這等于是在給美國"印太戰略"潑冷水。看來美國的盟友體系,正在出現越來越多的裂縫。
對中國而言,這場外交博弈的最大啟示是:發展才是硬道理。
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專注發展經濟,提升綜合國力,這些外交難題終將迎刃而解。
畢竟,在這個現實的世界里,實力才是最好的外交語言。
阿爾巴尼斯的中國之行,就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了美國盟友體系的分崩離析。
各國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盤,美國那套"非友即敵"的冷戰思維越來越不靈了。
這場博弈還遠未結束,但有一點很明確:靠施壓和威脅讓別國選邊站隊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