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的爆賣,又一次把這個話題推到了風口浪尖上——由消費級芯片控制座艙的智能汽車,到底能不能買?
火爆上市的小米YU7,用高通驍龍8 Gen 3芯片替換了車規級的高通8295或8155,這么說可能太專業,翻譯成通俗的話就是:小米YU7現在用的芯片,跟不到2000塊的紅米手機的芯片是同款。
近日,一汽奧迪銷售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李鳳剛發視頻稱,消費級和車規級芯片差別很大,汽車不是快消品,奧迪絕不會拿用戶練手。
李鳳剛稱,奧迪的造車理念中,車絕不是快消品,始終把保障用戶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涉及乘客安全方面,絕不輕易采用未經充分驗證的技術。
小米YU7座艙芯片用了消費級的高通8gen3,相比之下無關痛癢的紙巾盒卻是車規級,被網友瘋狂調侃“人走盒在”。
實際上,小米YU7并不是第一個使用非車規級芯片的車型,特斯拉早在近十年前就開始了嘗試,但也曾因芯片過熱失效而大范圍召回。
問界早期車型也配過華為的消費級芯片,一些老款新能源汽車也曾將高通驍龍625、665等消費級芯片裝進座艙。
用消費級芯片替換車規級芯片有幾大好處,首先是成本更低。消費級芯片面向大眾市場,量產規模極大,單位成本往往是車規級芯片的一半甚至更低。
其次,迭代速度快,算力和性能更強。能滿足車機系統對高清顯示、多任務處理、語音交互、游戲娛樂等功能的需求。
然而,一分錢一分貨。消費級芯片超高的性價比背后,隱藏著安全性與可靠性的短板。
消費級芯片設計工作溫度通常為0°C至70°C,無法適應汽車面臨的-40°C至150°C極端溫度環境(如發動機艙高溫、低溫、雨雪、沙塵等)。
消費級芯片缺陷率允許高達500PPM(每百萬件允許500件故障),而車規級芯片要求缺陷率低于1PPM(百萬分之一)。
此外,車規級芯片需通過ISO 26262功能安全認證,確保單一故障不會導致系統崩潰。
消費級芯片設計壽命僅3-5年,無法滿足汽車10-15年的使用需求。車規級芯片需保證10年以上穩定供貨,并通過多批次驗證。
目前,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的汽車產品已經成為發展趨勢,而在此潮流下,奧迪汽車車機系統的投訴卻與日俱增。
“車轱轆話”注意到,在各汽車論壇,奧迪車機系統的投訴就沒有停止過,有些問題時間跨度已經超過兩年,但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再說幾句
如今的車機提供的不僅是娛樂和導航,還是顯示車輛信息、控制和調節車輛狀態的主要載體,一旦卡頓、黑屏,會給駕駛安全帶來極大威脅。
消費者還是要掂量掂量,是要游戲打得爽,還是系統不死機。至于車企,還是老老實實用車規級芯片吧,走捷徑一時爽,代價往往也是巨大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