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牌食材供應鏈現場展示,商家拎包入駐,全店明廚亮灶每日更新食安巡檢情況。近日,美團在北京推出全新打造的浣熊食堂,用戶下單前可實時“云體驗”,隨時“看匯報”,下單后將收到食安封簽嚴格守護的餐品,平臺提供透明有保障的售后服務。
如果將“浣熊食堂”拆解開,就能發現這其中的內核,是平臺在參與一種“外賣基建”,商家入駐后,美團提供食品安全的全鏈條服務、日常操作標準、數字化運營規范和必要的各類扶持,包括從供應鏈、明廚亮灶再到數字化運營的全套基建。
比如入駐商家,會由浣熊食堂專職人員線下駐場管理;用戶也可以在美團外賣App中看到“食安日記”,記錄店內每天餐品加工、成品制作、午間巡檢、進貨清單等;每家店鋪都集成了美團統一提供的明廚亮灶系統,商家營業時間內的全過程都實時上傳直播,實現切配、烹飪、打包、出餐全透明。平臺從方方面面,對商家生態進行了一次“重塑”。
這樣的舉措,可以說針對的是當前外賣市場的一個核心關切。即消費者憑什么相信,由騎手直接送到家門口的餐食,它是在衛生可靠的環境中制作的呢?
當然,此前各大平臺也有種種認證或是照片公開的方式給予了一定程度的保證,但信息差依然是存在的,人們終究無法直接看到“后廚”的全貌,更不可能追蹤食物鏈條。食品安全的疑慮,確實是行業揮之不去的一個“元問題”。
對此,相關部門也已經出臺了相關規定。2025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其中第十七條指出,推動平臺和商戶實行“互聯網+明廚亮灶”,強化無堂食外賣監管和社會監督。2024年3月,商務部等9部門關于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在第二部分“提升餐飲服務品質”中明確,積極推廣“互聯網+明廚亮灶”等模式。
各地也在監管執行層面做出探索。不久前,重慶推出全國首個無堂食外賣的服務標準,而浙江更是在全省推行起無堂食外賣聚集區組團式管理模式。在這個大背景下,外賣行業確實需要形成一種更加可靠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機制上更加嚴密,以適應日益趨嚴的政策監管要求和公眾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高的現實期待。
美團浣熊食堂的推出,其實也是在法規完善、監管發力、商家自律之外,平臺層面的提供一種解法,平臺親自“下場”,將商家整合進由品牌信譽背書的保障體系之中。
當然,這種系統建設、商家改造,肯定是一筆不小的成本。但這也是平臺社會責任的體現,像美團就表示,將向餐飲行業整體投入1000億元,包括投入更多硬件補貼和流量扶持,對線上接入透明廚房、陽光廚房的商家進行支持等。這其實也符合社會的期待,當平臺成為外賣行業某種意義上的規則制定者,當然也要承載錨定行業發展方向的命題。
而且當平臺開始參與外賣基建,也可能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比如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地方都開始聚焦“無堂食外賣”:重慶市市場監管局日前制定發布了《無堂食外賣經營服務規范》,成為全國首個針對純外賣業態量身打造的服務標準;浙江省也排摸出無堂食外賣聚集區161個,并表示將通過“組團式”管理模式,實現無堂食外賣聚集區的全面提升。
不可否認,“無堂食外賣”依然是一個行業敏感點。這種模式成本更低,更利好中小商家和價格敏感的消費者;但因為沒有堂食,能否徹底打消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顧慮,卻也是個挑戰。現如今平臺進場,如果能以更高的也是統一的標準整合無堂食外賣,在提升食品安全整體水平的同時,或許也可以在整體上重塑形象,也徹底扭轉“無堂食外賣=不衛生”的傳統認知。
當前,外賣行業的發展已經不僅僅是“送得快”“價格低”的效率競爭,而是進入到以食品安全、品牌信任和消費體驗為核心的新階段。平臺“下場”參與基建,不只是技術和管理的革新,更是外賣價值在當前社會中的外部體現,讓外賣不再只是快捷應急的選擇,而是值得信賴的日常餐飲方式,讓衛生健康成為一重生活常態。(熊禹)
來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