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節假日加班工資如何依法計算、發放,常常成為勞動爭議的焦點。為引導用人單位規范用工,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預防和化解糾紛,河南省靈寶市人民法院五畝人民法庭結合案例,為大家詳細解讀法定節假日工資的計算規則。
基本案情
2021年3月,劉某到某工貿公司工作,雙方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約定勞動合同期限自2021年3月20日至2024年3月20日,每月基礎工資3000元,同時劉某與某工貿公司口頭約定,每月靈活休假4天,應休未休的,當日補貼100元工資。在劉某工作期間,某工貿公司拖欠部分工資未付,2022年11月,某工貿公司因經營困難,給包括劉某在內的員工放假。2023年4月,劉某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某工貿公司支付拖欠工資,后仲裁委員會裁決某工貿公司支付劉某勞動報酬16550元。2024年10月,劉某再次提起勞動仲裁,要求某工貿公司支付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期間法定節假日工資,后仲裁委員會以申請事項已過一年仲裁時效期間為由裁決不予受理,劉某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支付法定節假日工資6205.5元。
審理情況
五畝法庭經審理認為,按照法律規定,法定節假日安排工作的,應當支付勞動者三倍工資。本案中,劉某提供的考勤表顯示,在工作期間,劉某每月上班時長26天-30天不等,明顯超出法律規定的月平均工作時間20.83天,故對超出部分,公司應支付相應工資,對于劉某法定節假日工作的15天,應當支付三倍工資;同時,在原告主張的15天法定節假日中,某工貿公司共給劉某共發放補助1500元,應當予以扣除。綜上,法院判決某工貿公司支付劉某法定節假日工資4705.5元。
法官說法
法定節假日工資的具體計算需厘清三大關鍵問題:
一是法定節假日包括哪些天數。2025年起,根據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2024年),法定節假日為13天,分別為新年,放假1天(1月1日);春節,放假4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勞動節,放假2天(5月1日、5月2日);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二是加班基數如何確定。加班工資基數應按照正常基礎工資確定,不包括年終獎、交通補貼、餐補等福利性補貼。
三是加班工資如何計算。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關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法定節假日加班,加班費計算公式為:節假日工資=基礎工資÷21.75天×300%×加班天數。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高于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法官提醒
用人單位的合規指引:支付勞動者法定節假日三倍工資是用人單位法定義務,任何勞動合同不得以“加班均有調休”“工資包含加班費”等條款免除法定義務。
勞動者的維權提示:根據法律規定,勞動者需要提供證據材料對加班事實的存在予以證明,故證據留存至關重要,要保留考勤表、加班通知、工資條等重要證據。(李藝華 王 琦 張夢琦)
【編輯 瀅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