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不再是發達國家?生活水平驟降?部分地區歐洲墊底?
今年3月12日,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發表了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所(Niesr,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的一篇文章。
文章稱:經歷15年的經濟停滯,英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英國已不再是一個富裕的國家,英國部分地區的經濟狀況甚至比斯洛文尼亞和立陶宛等歐洲窮國還要糟糕。
“Britain is no longer a rich country after 15 years of stagnation “caused UK living standards to plummet”, according to economists, leaving parts of the UK worse off than the poorest parts of nations including Slovenia and Lithuania.”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英國媒體不會歌功頌德,他們的職責就是批評、揭短,以對政府警示。因此,一時間,英媒鋪天蓋地一擁而上都在報道英國不再是一個富裕國家。
報道指,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所研究表明,自1997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英國的經濟增長和生產力落后于許多其他國家。該研究所呼吁英國政府:提高工人繳納所得稅的門檻,更多讓利于老百姓,以提高經濟績效。
文章主要從英國人均收入偏低和貧困人口來印證英國不再是一個富裕國家。
該研究所的經濟學家Max Mosley(馬克斯·莫斯利)表示,如果英國的生產力增長和工資水平與美國相匹配的話,那么英國人每年的收入將增加4,000英鎊,可見現在英國的收入與美國差距很大。
換句話說,英國人的年平均工資水平和美國人的年平均工資水平,相差了4000英鎊,約為38780元人民幣,按月計算的話,英國人的月工資,平均比美國人的月工資少了3231元人民幣。
1
美國的GDP是英國的1.75倍,沒有可比性
但小編認為,這是一個極其荒謬和無聊的對比,英國的生產力增長和工資水平自二戰以來,什么時候能和美國匹配?
二戰結束時,英國的經濟處于嚴重崩潰狀態,其國民財富的四分之一以上已被消耗殆盡,而美國一躍成為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的超級大國,可以說一家獨大。
到2015年,美國GDP總量為17.94萬億美元,是英國的6.21倍,人均GDP為5,5781美元,是英國人均GDP的1.26倍。
美國最窮的州密西西比2024年人均GDP是53872美元,這比歐洲前五大經濟體中的四個都強,只比德國人均少一點,高于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而人均GDP高的州,也比歐洲最富的盧森堡、愛爾蘭要強。
目前,美國整體人均GDP是86601美元,英國為49463美元,美國的GDP是英國的1.75倍,而法國只有44690美元,所以沒有可比性。
2
英國是不是富裕國家?僅靠一組數據回答并不靠譜
這份報告還指出:過去十年,英國經濟停滯,正威脅著英國作為高生活水平國家的地位。生產力增長疲軟,導致實際工資增長幾乎為零,再加上福利削減,導致英國既無法通過高工資實現繁榮,也無法通過福利讓民眾感覺安全。
該研究所的經濟學家Max Mosley(馬克斯·莫斯利)質疑英國是否仍然是一個富裕的國家,他說:“英國是不是富裕國家,這個問題,幾個世紀以來都很容易回答是,按現在卻不那么簡單了。”
報告還說,斯洛文尼亞人的平均生活水平,現在幾乎與英國人的生活水平相當,這清楚表明英國經濟在衰退。
文章進一步給出數字說,扣除通脹因素,自2019年以來,英國人的平均實際收入僅增長了不到3%。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英國人的平均實際收入僅增長了6.6%。相比之下,2000年至2007年間,英國人的實際收入卻增長了近20%。
小編認為,和英國自己對比,相對比較靠譜,但數據也是有階段性的,經濟好與壞也是有周期性的,如果僅僅憑一時的數據,就來證明一個國家的窮與富,也是不靠譜的。
3
英國不缺窮人,和美國不缺窮人其實是一樣的
如果靠列舉數據,小編也能列出一堆來。
例如英國媒體還報道,英國有200萬成年人每月至少有一天沒有食物。營養不良還困擾著英國的孩子——英國五歲的孩子是歐洲身高最矮的。三分之一的兒童生活在貧困之中。
但小編想說的是,英國雖然一直被認為是頭號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但從來就沒有缺少過窮人。正如頭號發達的美國也從來沒有缺少過窮人一樣。
由于二戰導致英國經濟幾近崩潰,從1946年開始,英國就引入面包配給制度,此后就一直沒有停止過,這說明英國真的一直存在窮人。
小編剛留學英國那會兒,看到街頭派發食物的流動車,那胡椒香味的牛肉漢堡、油炸的薯條和熱氣騰騰的大杯咖啡,連小編都想上前排隊,混一份免費食物。
英國不缺窮人,和美國不缺窮人其實是一樣的。
2019年數據顯示,在與經合組織(由38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中其他25個富裕國家相比,美國的總體貧困率最高,達到17.8%,其中,兒童貧困率更是高達20.9%。
英國《衛報》也曾報道,有3790萬美國人生活在貧困中,占總人口的11.6%。而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全美收入水平處于前10%人群的收入,是最底層10%人群收入的13倍以上。
確實,英美兩國人民財富的不平等梯度都較為陡峭,貧窮家庭的生活水平真的不如斯洛文尼亞等一些歐洲國家。
4
英國窮人的背后是高福利政策
然而,就算有窮人,并且窮人數量也不少,但英國窮人的生活過得也算閑適,并不會生不起病,因為英國窮人的背后是英國的高福利政策。
在英國生活了這么久,小編至今也弄不清英國人是富還是窮,滿大街的人衣著都很簡樸,滿大街的建于19世紀工業化時代的紅磚樓里依然住著人。
你會不解,英國不是發達國家嗎?怎么現在還住這種房子?然而英國人在這種百年老屋里住得有滋有味兒。
英國窮人的日子并不難過,舊貨商店能提供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你是窮人,你可以一輩子不買新衣服照樣能穿得上7成新的西裝、毛衣和皮靴。
英國人失業的不少,但有救濟,靠養老金過日子的,一周能拿百八十英鎊。
除了高福利,英國人的社會保險也做得非常好,只要購買了保險,你就進入了保險箱,最終連喪葬費都有人給你出。
5
亞當·斯密斯說:在歷史長河中增進個人和國家整體財富
當下,英國經濟狀況和各國的經濟狀況其實差不多一樣,確實存在階段性停滯,只能說2007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致使英國經濟遭受重大打擊。
但總體來看過去60年的經濟曲線,英國經濟始終是平穩發展的。當下的經濟發展,首先是全球的一個趨勢,然后是脫歐、俄烏沖突、能源價格上漲,以及后疫情時代的房地產市場不景氣、金融市場疲軟等各種問題帶來的周期性下跌。
不得不說,英國人確實忍受了10多年的經濟困境,但英國政治經濟體系也確實是全球最好的之一。
1776年《國富論》作者、市場經濟學創始人亞當·史密斯說,《國富論》的目標不在于擁護一個階段,而在于在歷史的長河中增進個人和國家的整體財富。
亞當·史密斯對人類的貢獻就是市場經濟那雙“看不見的手”,英國正是在這樣的經濟理論下,才完成了一系列領先世界的革命。
在18世紀和19世紀,英國率先完成了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顛覆了整個世界,過上穩定富裕的生活,令歐陸及北美國家望塵莫及。
例如,在紡織業,我們就能看見一條清晰可見的脈絡:英國人發明了飛梭、珍妮紡紗機、水利紡紗機、蒸汽驅動的紡紗機,讓生產率逐步大大提高,英國產的棉布暢銷世界。
再例如,蒸汽機的改良被廣泛應用在工業,成為幾乎所有機器的動力,從而改變了世界人民的工作生產方式,極大地推動了技術進步,并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蒸汽機使英格蘭的人口和財富翻了四、五倍。有人說,在人類歷史上,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其重要性堪比火的發現一樣。
此后,蒸汽機和煤動力的組合,打破了以往所有社會在能源利用上所遭遇的障礙,這也成為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轉變之一。
所以說,盎格魯-不列顛的軟實力,就在于它有能力突破和改變世界。也因此,完全不能靠一段時間的經濟數字表現,就說英國人過得和斯洛文尼亞人一樣的生活,不再成為富裕國家,這確實是過度唱衰和虛張聲勢。
而英國的成功秘訣在于政治經濟制度的良好,以及擁有發明和創造的基因。
今天,在此輪全球經濟下行的周期之內,相信英國人也必將能找到辦法,令經濟再次恢復勃勃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