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匯2025“志愛無疆”征集活動優秀作品展播:
華東交大學子暑期三下鄉:青春聚力綻芳華,“四維實踐”顯擔當
(通訊員 潘輝 吳思瑜 涂秋霞)近日,華東交通大學世紀英才四班深入黎川縣德勝鎮,以科技研學、關愛傳遞、農事體驗、文化惠民等形式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用青春力量為鄉村發展賦能。
科技為筆:繪就現代農業升級圖景
實踐隊走進江西祥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鹿茸菇生產車間,在生產負責人熱情的講解中,系統了解從菌種培育、培養基配制到智能采收、包裝的全鏈條規模化種植技術,深切認識到科技創新是農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在煙葉產區的現代化烤房內,技術人員現場演示智能溫濕度控制系統在煙葉生產各階段的操作要點,讓隊員們直觀感受到現代裝備為農產品高質量生產筑牢的堅實根基,真切體悟到“科技興農”的實踐偉力。
圖為隊員們參觀菌菇工廠。(鄒若燦 供圖)
民生為本:書寫溫情服務暖心答卷
實踐隊聚焦“一老一小”群體傳遞關愛,走訪慰問時幫助老人打掃屋舍、傾聽歲月故事。其中,一位曾參與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在得知隊員們所學專業與鐵路相關后,便講述起自己護送鐵路物資的經歷,讓紅色基因在互動中得以傳承。針對農村兒童溺水這一問題痛點,隊員們化身“安全導師”,通過動畫短片、實操演練普及防溺水與急救知識,配套開展刮畫紙、投壺等趣味活動,讓孩子們在歡樂中筑牢安全防線,將安全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圖為隊員們傾聽老人講述過往歲月。(寇宇涵 供圖)
實踐為基:解碼鄉村振興深層密碼
隊員們在德勝鎮田間地頭積極參與農事實踐,在瓠子種植基地跟隨農技人員學習采摘技巧、幫助分揀搬運。于晨曦中踩著稻田里的泥漿學插秧,從農民伯伯傳授的要領中讀懂“粒粒皆辛苦”的內涵。隊員們還走進德勝農墾記憶館、知青文化陳列館,通過老舊農具、泛黃書信追溯墾荒歲月,在研磨黃豆、活字印刷等體驗中觸摸時代印記,在與當地村民深度訪談中理清小鎮從農墾基地到振興樣板的發展脈絡。
圖為實踐隊員下田插秧。(吳思瑜供圖)
文化為媒:奏響城鄉交融和諧樂章
實踐隊與黎川縣德勝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袂打造“德勝·得勝”主題文藝匯演,舞臺上青春舞蹈與紅色歌曲交相輝映,老墾荒隊員奮斗故事與青年學子蓬勃朝氣同頻共振,贏得鄉親們的熱烈掌聲。這場文化盛宴同步開啟云端直播,兩千余名“網絡村民”在線共享精彩,讓德勝鄉土情懷跨越空間激蕩回響,生動展現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成效。
圖為晚會表演現場。(何欣 供圖)
此次實踐活動中,隊員們在科技車間見證創新力量,在田間地頭體悟農耕智慧,在歷史長河中汲取奮斗精神,在走訪互動中傳承紅色基因,在趣味教學中筑牢安全防線,在文化舞臺傳遞青春能量。華東交通大學青年學子用腳步丈量鄉土,以實干詮釋擔當,在德勝鎮的實踐沃土上,書寫青年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