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持續5年的家庭戰爭,終于圓滿解決。”近日,山西省沁水縣法院采納沁水縣檢察院量刑建議,對李某以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在看守所門口,剛被釋放的李某與婆婆薛某相擁而泣,這起由家庭矛盾引發的故意傷害案,經過檢察機關穿透式審查、靶向調解,最終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今年2月,沁水縣檢察院受理一起特殊故意傷害案:兒媳李某與婆婆薛某發生沖突,致薛某受傷,構成輕傷二級。審查逮捕階段,該院承辦檢察官發現,這起看似簡單的刑事案件,實則是多重矛盾交織的“家事病灶”。
辦案組啟動家事案件特別審查機制,通過“三查聯動”摸清矛盾脈絡,一是走訪社區網格員了解家庭基本情況;二是調取雙方近3年7次報警記錄;三是委托心理咨詢師對雙方進行心理評估。調查中,辦案組發現家庭經濟矛盾、夫妻關系惡化等關鍵矛盾點。
“這錢是我和老伴的棺材本!”薛某顫抖著拿出泛黃的匯款單。2019年以來,李某夫妻為湊夠學區房首付,向薛某陸續借款200萬元。當時李某信誓旦旦地說:“兩年內連本帶利還清。”然而隨著房價下跌,李某開始回避還款,這讓薛某非常寒心,從檢察官調取的聊天記錄顯示,這場“經濟拉鋸戰”逐漸升級是從微信語音里的冷嘲熱諷,發展到逢年過節當眾催債。
除此以外,李某與薛某的兒子結婚之后,起初夫妻生活甜蜜,但日子一長,因為工作繁忙雙方缺乏溝通,導致原本幸福的生活矛盾頻發。
在一次家訪中,檢察官在薛某家中發現薛某丈夫與李某父親大學同窗的畢業照,檢察官隨即啟動“三維調解法”破局。
從時間維度上,辦案組借助校友資源找到雙方共同信任的好友擔任“調解信使”,采用“背對背調解+第三方見證”模式,先后組織多次調解會,促使雙方就還款計劃達成協議,李某自愿認罪認罰并賠償醫療費用12萬元。
從心理維度上,檢察官決定運用“認知行為療法”矯正雙方“受害者思維”。原來,李某將婆婆的節儉誤解為“刻薄”,薛某把兒媳的忙于工作應酬視為“不務正業”,雙方都陷入“受害者思維”的惡性循環。于是,檢察官邀請了家族長輩出面溝通,讓李某明白婆婆節儉持家的良苦用心,同時也請李某的同事介紹李某在單位的優秀表現,幫助薛某重新認識兒媳,逐步化解了雙方的隔閡。
從情感維度上,辦案組安排夫妻倆前往校園時代的特定地點進行深度溝通,促使夫妻之間的誤會得以進一步消除。而真正的破冰時刻源于一本相冊,在走訪時,檢察官偶然發現薛某珍藏的相冊,里面有李某第一次上門,婆媳親密依偎的合影,旁邊寫著“終于有了女兒”。當李某看到這張照片時,心里的疙瘩終于解開,抱著檢察官痛哭悔過。
最終,經過承辦檢察官的不懈努力,李某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自愿認罪認罰,薛某也諒解了兒媳婦的行為,雙方達成賠償諒解協議。李某在看守所期間還多次向婆婆薛某寫悔過書,承諾會努力照顧好薛某,多和丈夫溝通,好好過日子。婆婆薛某也表示理解兒媳婦工作、生活壓力大,會盡最大努力支撐兒子和兒媳的小家。
(來源:檢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