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實習生 陳璽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食物也能打印嗎?”近日,在2025年北京市“技能照亮前程”青少年免費職業體驗活動現場,一群青少年看著車間內的STM 3D打印機向老師提問。
為迎接“7·15世界青年技能日”,7月12-13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推出公益項目——“技能照亮前程”青少年職業技能體驗活動。
7月13日,“3D打印—筆筒的創意設計與制作”活動中青少年們在車間內觀摩3D打印機的工作流程。陳璽煬/攝
據了解,北京市共開設了16個特色職業體驗點位,邀請30多位技能大師坐鎮,以“大師故事+實踐操作”的模式,讓青少年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工匠精神、探尋職業興趣。而3D打印——筆筒的創意設計與制作專場,則通過“觀摩-學習-實踐-展示”四個環節,向青少年展示3D打印技術的魅力,為青少年打開一扇通往未來職業世界的窗。
在技能大師關豹的現場指導下,幾位學生拿起手邊的3D繪畫筆。他們盯著筆端的紅燈數著秒——約過60秒,紅燈轉綠。當把耗材戳進筆尾的小孔,再按下啟動鍵,筆尖開始“吐”出塑料線。
在學生們的控制下,3D繪畫筆逐漸勾勒出了筆筒的雛形。
7月13日,青少年在“3D打印—筆筒的創意設計與制作”活動中嘗試使用3D繪畫筆進行筆筒創作。陳璽煬/攝
“原來塑料絲能‘畫’出立體的筆筒!”9歲的小學生徐梓軒高舉著剛完成的小筆筒說。坐在一旁的高一學生陳嶸正專注地創作著筆筒,這是他首次嘗試使用3D繪畫筆。聽到徐梓軒的感嘆后,陳嶸解釋,這就是老師提到的“增材制造”原理,通過層層疊加,可以創造出各種形狀的物品。
陳嶸補充,“之前我只接觸過3D打印機,今天了解到了一種新的打印形式,并上手實操,是一次珍貴的活動體驗。”
關豹說,比起做出完美的筆筒,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們的創新創造、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將想法變為現實的動手實踐能力。從參觀車間了解增材制造流程,到用3D繪畫筆將抽象想法變成實物,孩子們要經歷設計構思、動手實操、解決問題的過程。
記者了解到,除3D打印體驗外,此次活動涉及景泰藍制作、園藝設計、面點小吃等傳統技藝,包含工業機器人、VR虛擬現實技術等現代工藝,激發青少年對多元化職業技能的興趣。
下一步,北京市人社局將持續做好技能人才的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工作,大力實施“技能照亮前程”項目化培訓行動,展示技能魅力、培育技能文化,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和支持技能人才發展的良好氛圍,激勵引導青少年們走好技能就業、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7月13日,“3D打印—筆筒的創意設計與制作”活動上,青少年們展示創作成果。陳璽煬/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