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故鄉行
段兆軍
第六節、雅魯藏布大峽谷
林芝以其海拔低、氣候濕潤、森林茂密、河湖交叉、景色宜人而享有西藏小江南之稱,境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當然最吸引人的地方當屬雅魯藏布大峽谷了。8月9日,一大早便乘車沿尼洋河順流南下經米林和雅魯藏布江匯合處,再轉往東北方向向目的地雅魯藏布大峽谷駛去。
尼洋河和雅魯藏布江匯合濕地
在米林縣羌納鄉,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的交匯處,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自然奇觀。尼洋河作為雅魯藏布江的三大支流(另兩河為上游的年楚河和中游的拉薩河)之一,是林芝市的母親河,以其清澈和湍急的水流而聞名。而發源于后藏干旱沙漠戈壁地區的雅魯藏布江水流經近千公里后則相對渾濁,流速也較為緩慢。在匯流處,尼洋河的水流匯入雅魯藏布江后,竟然出現了逆流的現象,仿佛江水在倒流。這種一清一濁、涇渭分明的景象,讓人不禁驚嘆大自然的奇妙。這段江河匯流的奇觀,不僅展示了自然界的壯麗景色,也成為了游客們爭相前往的旅游勝地。在這里,你可以親眼目睹到江水的清澈與渾濁,感受到水流的力量與速度,體驗到自然界的神秘與魅力。
丹娘佛掌沙丘
看到了吧,在四面群山環抱周圍河水環伺的雅魯藏布江邊滿目綠洲的地方竟然還有象日喀則戈壁沙漠中才有的大片沙丘,太不協調了吧,但不協調之中反倒映襯出獨特的壯觀景象。便成為游客們因好奇而駐足打卡的景點。
寬闊而又平坦的世外桃源——峽谷農田
車行兩個多小時100多公里后,抵達大峽谷的入口處派鎮——大峽谷景區游客中心。派鎮也是通往高原孤島“墨脫”徒步之路最主要的地點,別號“轉運站”。
雅魯藏布大峽谷(網絡圖片)
雅魯藏布大峽谷北起雅魯藏布江下游米林市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長504.6公里,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處達6009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從派鎮到巴昔卡(在藏南地區底部)496.3公里的下游河段,河流水面高程由2910米,急劇降至155米,天然落差2755米,居世界各大河流首位。尤其是從派鎮到墨脫,212公里的河段兩地直線距離不足40公里,水面高差卻達2230米。整個峽谷地區冰川、絕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錯在一起,環境十分惡劣。許多地區至今仍無人涉足,堪稱“地球上最后的秘境”。峽谷又是由若干個相連組成的峰與拐彎峽谷的組合,江水繞行南迦巴瓦峰形成一奇特的U字型大拐彎,峰回路轉,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形成一種獨特的自然奇觀,在世界峽谷河流發育史上十分罕見。
1994年雅魯藏布大峽谷論證為世界第一大峽谷,并被列為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首。
雅魯藏布大峽谷愛情廣場的大桑樹
雅魯藏布大峽谷內的大桑樹樹齡1600多年,高7.4米,徑圍13米。古樹枝繁葉茂,年年開花,但無果實。當地人稱“布歐色薪”意為“雄桑樹”,將其視為吉祥物。相傳是由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親手所植,不過是不是真的竊以為值得商榷。因為文成公主進藏時間為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距今1384年,而樹齡為1600多年,早于文成公主進藏300多年,文成公主怎么栽此大桑樹呢?要么就是樹齡有誤。不過也充分說明藏族同胞對文成公主這位藏漢和親偉大使者的無限崇拜與尊敬。
圣潔的南迦巴瓦峰
西有珠穆朗瑪,東有南迦巴瓦。西藏的山峰,其雄偉,其神奇,其在當地人心中的地位,那可都是呀咕希扎嘟,與之比肩者廖廖。
看到雅魯藏布江下游東南部大軌彎處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了嗎?據說它似一個十分害羞的小姑娘,很少露面,常年被白云遮罩著美麗的臉龐,有“十人九不遇”之說。是不是真的,反正我沒遇到,看來是真的,至少我是無緣啊。哈哈!
雅魯藏布大峽谷拐彎處
從這里開始,雅江由稍平緩江面逐漸進入水面最窄、落差最大的水域,環南迦巴瓦峰進入兩邊近乎直立高聳如云端的真正的大峽谷之中,波濤洶涌、響聲如雷、咆哮而下,雄赳赳、氣昂昂般直向著下游奔騰而去。那壯觀的氣勢,怎不讓人精神為之振奮。
(未完待續)
(注:本文插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段兆軍:甘肅省會寧縣人,1972年11月入伍,在空軍西藏日喀則場站警衛連服役4年,1977年3月退伍后回到家鄉從事教育工作,現退休在家。
作者:段兆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