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劉曉博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今天中午,會議的新聞通稿發布。
而這,大概就是上周四房地產股大漲的時候,坊間傳說的那個“重要會議”。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雖然不經常開,但非常重要。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1949年以來只開過5次,分別在1962年、1963年、1978年、2015年和2025年。
上次會議至今正好是10年。
10年前那次會議(2015年12月)召開時,也正值房地產深度調整,中央提出了“去庫存”的目標。隨后發生的事情大家應該記得:房地產很快進入了一輪新牛市。
2015年的會議還產生了以下幾個重要影響:
1、會議提出了“堅持集約發展,框定總量、限定容量、盤活存量、做優增量”,關注了大城市病。兩年后,雄安新區誕生,北京通州副中心啟動,北京和上海同時進入減量優化發展階段。
2、重點關注了城市群的概念,提出“要優化提升東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區培育發展一批城市群、區域性中心城市”。隨后,一批中西部城市群規劃出臺。成都、重慶、西安的定位顯著上升。
3、重點關注了城市的綠色發展、文脈延續性等問題,由此影響了最近10年的城市規劃理念。
4、提出“加快城鎮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加快老舊小區改造”,貨幣棚改全面發力,對2016年到2017年的樓市回暖發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回顧2015年的會議,可以看出“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影響之大。
今年的這次會議,又傳遞了哪些重要政策信號?
第一,城鎮化“轉段”了,城市工作思路要變了。
會議通稿提出,“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
對策是:要主動適應形勢變化,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約高效;轉變城市發展動力,更加注重特色發展;轉變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轉變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統籌協調。
這看起來比較籠統,但其核心思想非常明確:城市規模迅速擴張的時代結束了,房地產要去產能,各種基礎設施要量力而行,不能再出現類似高鐵新城建得很遠的浪費土地、資源的現象了。
各級官員也要“要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不能再搞低效的大基建和隱性債了。
第二,著眼于提高城市對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承載能力,發展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
2015年會議召開的時候,尚未把都市圈的概念擺上臺面,只強調了城市群的重要性。其實都市圈更能產生化學反應,出現1+1>2的效果。
“發展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意味著人口、產能、資金會進一步向以大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圈、城市群集中,地域性差距會拉大。
與此同時,會議通稿還提出要“分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繼續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這其實不矛盾。就好比家長既要鼓勵天賦好的孩子向前沖,也要給天賦差的孩子兜底和鼓勵。但趨勢肯定是前者,是大城市及其都市圈吸附能力越來越強。
第三,城市更新被擺在更重要的位置。
新聞通稿說:以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為主線,以推進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大力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品質提升……
在未來的城市建設中,城市更新(舊改)越來越重要。城市人口增長放慢了,很多新區發展不起來了。在城市邊緣新增城市建設用地,效率不高,可能沒人買單了。配套完善、有人氣的老城區,城市更新還是有價值的,可以產生經濟效益。
未來會有更多產業用地置換到郊區,在市中心騰出更多住宅、公共配套、總部經濟用地。
第四,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
通稿里“房地產”這個詞只出現了一次,就是上面這句話。好像跟之前說的沒有什么區別,看不出房地產有什么新利好。
但別掉以輕心。
2015年的會議通稿里,也沒有對房地產說什么,但后面大招就來了。目前遇到的情況比2015年嚴峻,所以一定有大招在醞釀中,具體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再過一兩周,將召開今年第二次研究經濟工作的政治會議,相信會有新一輪政策。
今天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上半年房地產數據也都有所下行,顯示出去年9月和今年5月的兩輪新政,“藥效”正在減退。
最近不少經濟學家建議,國家發行2到5萬億的特別國債,搞房地產穩定基金,用來保交付、回購存量房、存量土地等。未來會不會出臺類似的大招,不妨拭目以待。
第五,嚴格限制超高層建筑,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
改革開放40多年,尤其是1998年全面城鎮化以來,中國建設了全球最多的超高建筑。200米以上超高建筑的棟數,中國已經超過全球其他國家加起來了。
超高建筑隱含著很多風險,維護成本也比較高。2022年的時候,國家發改委在《“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中明確:嚴格限制新建超高層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的建筑。
現在,“嚴格限制超高層建筑”被最高規格的城市工作會議再次確認。所以,未來不論是小區還是整個城市,降低容積率將是基本方向。
今年以來,中國高樓最多、居民小區容積率最高的深圳,也全面降低了新增供地的容積率和高度。比如昨天深圳前海新拍出的一塊住宅用地,容積率降低到了3.1,限高80米。12家開發商瘋搶這塊土地,樓面地價創出了4年來新高。
第六,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煙火氣”將越來越受重視。
會議提出,要“堅持人口、產業、城鎮、交通一體規劃,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
過去這些年,很多城市盲目追求高、大、新,城市規模膨脹得很快。在城市新建核心區搞了很多大而無當的“禮制建筑”,老百姓10分鐘步行可達區域的資源越來越少,生活非常不方便。
超大城市有一些“禮制街區”可以理解,普通三四線城市都這樣干,就把城市煙火氣弄丟了。一些新區還盲目提出不建住宅、把寶貴土地留給企業,造成了職住分離,城市交通壓力巨大。
上述這些問題,會在未來10年糾偏。
產業、人氣、煙火氣,才是能撐住城市價值的核心因素。
第七,繼續大力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中國城鎮化率已在相對高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了67%。以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看,距離飽和不太遠了。
城鎮化是拉動經濟的重要力量。所以,政策導向是“繼續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農民居民收入不高,很難匹配大城市房價,所以官方一直強調“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未來的城鎮化,是增量和存量并存的時代。大城市吸引中小城市的居民,縣城吸引農民。有人口增量的城市越來越少。未來人口增長的重點,主要在二線城市。
最后總結一下:
城市工作會議非常重要,不僅關系到房地產行業,還關系到每個人的家園是否宜居、安全,關系到一系列產業的盛衰。此次會議通稿比較短,很多政策有待進一步明確。估計在房地產方面會有新政策接近于發布,力度有多大尚不清楚。
以目前的人口趨勢、經濟態勢,讓樓市一夜反轉并不現實。
讓我們先看看,北上深三大核心城市會不會放松限購把,我認為今年年內會有動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