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特朗普對俄烏沖突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特朗普給普京發出最后通牒,表示如果50天內雙方未達成協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征收非常嚴厲的關稅——100%關稅,與此同時,還計劃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實施次級制裁。
不得不說,特朗普的耐心終究還是被耗盡了。
不過特朗普能有如今這反應并不意外,在去年大選階段,特朗普就公開宣稱,若自己當選,將在24小時內促成俄烏沖突的解決,毋庸置疑的是,特朗普此番言論彰顯出他對個人領導力及美國國際影響力的高度自信。
然而,現實情況卻與他的預期大相徑庭,在與俄羅斯進行多輪外交接觸后,特朗普不得不承認自己對局勢的判斷出現了偏差。隨著事態發展,特朗普逐漸意識到,普京或許正利用其急于推動和平談判的心理,在俄烏沖突的戰場上進一步擴大軍事優勢。
而據韓聯社報道,朝鮮近幾年已經向俄羅斯發送了2萬8000多個炮彈集裝箱,其中以152毫米口徑的炮彈為準,供貨量達到了1200萬枚,而近期普京還批準了一項特殊法律,非俄羅斯公民也可以加入征兵,大有一種豁出去之態。
俄烏大戰一觸即發,北約其他國家已經做好了準備,德國總理默茨更是一改前任總理朔爾茨援烏的謹慎態度,表示德國將在“重新武裝”烏克蘭的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朗普的態度就成為了焦點。
關稅戰已經讓盟友對美國心生不滿,如果再置烏克蘭不管,恐怕北約就要名存實亡了。
因此,特朗普想個辦法,美國向烏克蘭輸送武器,歐盟來買單,據觀察者網報道,特朗普決定將向烏克蘭輸送“愛國者”導彈,歐盟全額付款。
不得不說,特朗普這一招全是算盤,既能堵住國內的反對之音,以賺錢為口號,又能穩住盟友,同時還能加強美國的國際影響力。
但是,特朗普的威脅真的能奏效嗎?
實際上,美俄貿易在俄羅斯GDP的比重中已經不足1%,這意味著特朗普要對俄羅斯征收100%關稅,影響也微乎其微。
因此美方的威脅重點在“二級制裁”,即懲罰那些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
而目前購買俄羅斯石油最多的國家,就是中國和印度,可見,特朗普的“二級制裁”,矛頭就是指向中印。
試圖以此來制裁威脅,迫使中印向俄羅斯施加壓力,接受特朗普的停火要求。
然而類似的威脅,并不新鮮,眼下特朗普老調重彈,正值美國與中國、印度貿易談判,100%肯定不能拿上談判桌,但10%到20%卻完全有可能變成特朗普的籌碼。
不過,印度會怎么抉擇,普京或許不知道,但中國怎么選擇,已經給出了答案。
7月15日上午,中方領導人會見了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值得關注的是,中方讓俄外長捎一句話給普京。
中方指出,中俄雙方需攜手踐行兩國元首所達成的重要共識,持續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全方位發展,進一步強化在多邊國際平臺上的協同配合與相互支撐,切實捍衛兩國的發展權益與安全利益。
中方這話相當于直接給了普京一顆定心丸。
至于俄烏局勢到底會朝著什么樣的方向發展,都是未知數,或許特朗普真的向烏克蘭輸送各種武器,打到莫斯科,但這么做俄羅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也不排除特朗普與普京又“重修舊好”。
可見局勢究竟怎么走,還需要持續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