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2021年5月1日就實施的《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已明確“鼓勵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通過制定住宅小區管理規約等,引導業主使用集中充電設施為電動自行車充電”,但寶山區顧村鎮的世紀長江苑B塊(怡園)(以下簡稱“怡園”)小區,幾經反復,歷經一年多時間試裝的20個集中充電樁(注:本文所稱充電樁,均為電動自行車充電樁),何時投用卻遙遙無期。昨日,新民晚報夏令熱線記者來到現場展開調查。
小區充電樁 一波三折共識難
“我們小區很怪,20個充電樁試裝一個多月了還沒有通電。”怡園居民張華(化名)向新民晚報夏令熱線投訴時,語氣頗為急切。
張華說的充電樁,在怡園快遞柜邊。昨天下午,新民晚報記者趕到該小區時發現,這20個充電樁雖還沒有裝頂棚,但一個個插座已安裝在標有“小綠人”的框架上,貼有二維碼等操作指南的掃碼充電設備也已安裝就緒。不過,充電樁還沒有通電,不能提供充電服務,充電樁前的幾輛電動自行車和一旁的快遞包裹一樣,都只是借用一下這里的場地暫時“棲身”。
小區宣傳欄貼著一張落款于今年4月8日的業委會公告。上面介紹稱,這些充電樁于今年4月15日至23日施工,僅作為試點進行安裝,安裝完成后要按照流程征詢業主們意見后再決定投用事宜。
新民晚報記者采訪該小區居民及“三駕馬車”時,有關人員透露,早在2024年以前,為解決小區越來越多電動自行車充電難問題,排除樓道內電動自行車電池自燃、飛線充電等安全隱患,該小區曾打算享受全額補貼政策安裝充電樁,但事先未征詢業主意見,安裝行動在業主的質疑聲中戛然而止。
2024年上半年,小區再次啟動充電樁安裝事宜,此時政策補貼減半,需小區自行承擔一半安裝費用。這次安裝前征詢了業主們意見,但遺憾的是征詢結果未通過。
再次受挫后,考慮到小區業主電動自行車無處充電的矛盾較為突出,該小區打算分步走,先試點安裝一批不通電的充電樁,讓居民們有了直觀感受后再征詢意見,并承諾如不能順利通過征詢,不通電充電樁將拆除,相關安裝和拆除費用將由第三方供應商自行承擔。
如此,新民晚報記者才看到了這20個無電的充電樁。小區“三駕馬車”透露,這些充電樁已于7月11日通過驗收,但再次征詢業主們的意見還沒有開始,未來怎么樣還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安裝充電樁的政策補貼已經沒有了。
小區業委會 專業水平待提升
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在小區居民張華等人看來,這是因為業主們不滿意這屆業委會與上屆業委會關于小區公共收益與支出的一些做法。公共收益上,一些居民早在近十年前“數”出來的小區車輛為276輛,但業委會與物業公司所簽合同載明的車位卻只有200個,停車收益相對縮水了;對公共收益以“三七開”比例進行分配時,給業主們的七成被重復打七折計算,扣稅后比分配給物業的還少。而小區公共支出上,更換一個占地面積僅幾平方米涼亭的木地板,就花了1.8萬元。
小區物業方面表示,物業費10年來沒漲過,276輛車是近10年前的小區停車高位數,非高位時不足200輛,200輛是平均值,曾寫進了小區業委會與物業所簽合同的“補充協議”中。而公共收益分配給業主們時沒有重復打七折計算,為涼亭支出的1.8萬元除了用于更換地板還包含其他維修作業。對此,業主們仍有不同聲音。針對小區的停車數量,有業主指出,歷經近10年發展,小區的停車數量有增無減,總數量估計已超過276輛了,相應收益也該進一步增加了。
一份由專業機構于2024年9月出具的“審計報告”則稱,審計時未能獲取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的物業服務合同及其間公共收益分配的相關合同或協議,也未獲取2022年、2023年固定車位、臨時車位收入,3月、7月臺賬及1—12月的匯總統計表,更未獲取小區公共收益中補充維修資金的銀行流水,無法對其間的停車收入進行審計。
小區所屬居委會負責人胡女士表示,小區上屆業委會只做了幾個月就解散了,這屆業委會專業水平也有待提高。接下來,將與業委會進一步溝通,做好專業培訓,提升其業務能力,并對業委會開展的相關項目進行監督,督促業委會在開展相關項目尤其是小區大項目之前,多聽聽業主們的想法,按流程操作。
原標題:《夏令熱線|征詢試裝一年多,驗收后仍未通電,小區充電樁為何屢次“難產”?》
欄目編輯:金旻矣 題圖來源:羅水元 圖片來源:羅水元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羅水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