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化名)怎么也想不到,一場普通的感冒,幾片家里常備的感冒藥,竟然把自己送進了重癥監護室(ICU),還差點要了命!年僅26歲的他,因為持續發燒、渾身酸痛,為了快點好,同時吃了好幾種感冒藥,還把劑量加大了。
結果幾天后,他出現惡心、嘔吐、眼睛發黃、渾身沒勁,送到我們醫院時,肝功能指標已經嚴重異常,被診斷為急性肝衰竭!萬幸經過ICU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才轉危為安。而導致這場災難的‘元兇’,很可能就藏在你我家里都有的感冒藥中!”
揭秘“元兇”——對乙酰氨基酚
“這個隱藏的‘肝臟殺手’,就是感冒藥里最常見的成分之一 ——對乙酰氨基酚(也叫撲熱息痛)。它是個好藥,退燒、止痛效果明確,安全性在正確使用時也很高。我們常用的(泰諾、白加黑、感康、999感冒靈)等很多復方感冒藥里都含有它,甚至一些中成藥感冒藥里也有添加。”
為什么“好藥”會變“毒藥”?關鍵在“量”和“混”
“問題就出在‘過量’和‘混用’上!
肝臟的解毒能力有限
我們的肝臟就像一個‘解毒工廠’,對乙酰氨基酚主要靠它來代謝清除。但這個工廠的‘工人’(酶)數量是有限的。
超負荷工作導致‘中毒’
如果一次吃太多(超過說明書的最大劑量),或者短時間內重復吃含有相同成分的不同感冒藥,肝臟的‘解毒工人’就會嚴重超負荷。這時,對乙酰氨基酚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就會大量堆積,直接‘毒死’肝細胞,導致藥物性肝損傷,嚴重的就會像小徐一樣發展成肝衰竭!
酒精是‘幫兇’
吃藥期間喝酒,酒精會大大加重肝臟負擔,更容易誘發肝損傷。
特殊人群更脆弱
本身有肝病、長期酗酒、營養不良的人,肝臟的‘解毒能力’本來就弱,更容易‘中招’。”
揪出身邊的“用藥雷區”
“很多人像小徐一樣,不知不覺就踩了雷:
雷區一: ‘好得快’就多吃點?
超劑量服用! 覺得一片效果不好,自己加量,一次吃兩片甚至更多。這是最危險的行為!
雷區二: ‘雙管齊下’好得快?
重復用藥! 同時吃幾種感冒藥(比如吃了白加黑,又吃泰諾,再喝包999感冒靈),卻沒注意看成分表,導致對乙酰氨基酚總量嚴重超標。
雷區三: 中西結合更保險?
不看成分混著吃! 認為中成藥‘安全’,和西藥感冒藥一起吃,殊不知很多中成藥感冒藥(如維C銀翹片、感冒靈顆粒等)也添加了西藥成分(包括對乙酰氨基酚)。
雷區四: 憑感覺吃,不看說明書!
吃藥全憑經驗或道聽途說,不看藥品說明書上的成分、劑量、禁忌和注意事項。”
藥師教你安全用感冒藥——牢記“三查三不”
“為了避免悲劇重演,請大家牢記這份安全用藥口訣:
查成分 (關鍵!):
吃藥前務必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找到‘成分’或‘主要成分’一欄,看清楚是否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或撲熱息痛)。
查劑量 (嚴格!):
看清楚說明書上標注的每次吃多少(幾片/粒/袋)、每天最多吃幾次、一天總量不能超過多少毫克(具體看藥品說明)。絕對不要自行加量!
查種類 (謹慎!):
不要同時服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含有相同成分(特別是對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藥或止痛藥。 選擇一種就夠了!
不喝酒:
服用任何藥物期間,特別是感冒藥、止痛藥,嚴格避免飲酒。
不憑經驗:
每次吃藥都要看說明書,特別是換新藥時。不要覺得‘上次這么吃沒事’。
不輕視癥狀:
吃藥后如果出現惡心、嘔吐、腹痛、厭食、皮膚/眼睛發黃、尿液顏色變深(濃茶色)、極度乏力等,立即停藥并馬上就醫! 這可能是肝損傷的信號。”
審稿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番禺中心醫院 副主任藥師 蘇健芬
作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番禺中心醫院 主管藥師 張福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