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可以,真是最遺憾的三個字。
若按照規劃推進,如今的長隆萬博本可以擁有“華南首個環球風情商業街、全國最大的地下商業空間”。
舊事被重提,是萬博的遺憾有可能迎來轉機——源于最近的一套法拍公告。
阿里法拍上架了萬博商務區的土地使用權及在建工程,即佳創盛匯,起拍總價超29.77億,將于7月28日開拍,現圍觀的人多,實際報名0人。
這個有望成為世界上最大地下空間的商業體(說辭來源:佳創盛匯公眾號)或將盤活?
不過就萬博目前的商業密度,不少人都覺得其有趕超天河之雄風,有沒有增量影響已不大,事實真是這樣嗎?
佳創盛匯
起拍不止29.77億?!
阿里法拍顯示,佳創盛匯內部為施工停滯的毛坯狀態,如需投入使用,還要進一步建設及裝修。
圖片來源:阿里資產
圖片來源:阿里資產
項目用地面積71620平,計容建面80800平,均為商業性質,還包括地下車庫、市政設施、地下設備用房等,總建面高達20.5萬平,評估總價約29.78億。
圖片來源:阿里資產評估文件
然而,這29.78億并非能拿下項目的最終成本。
評估報告透露,權利人目前還拖欠2項費用——
地塊開挖及基礎等工程費1.6億、由番禺土地開發中心及信投公司代墊的5.46億,即佳創盛匯起拍價至少超36億!
圖片來源:阿里資產評估文件
換言之,接手佳創盛匯,需要一位家底雄厚的“大佬”,即能支付得起法拍及后續建設、裝修的費用,還得有招商、運營及長期維護的強實力。
畢竟,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法拍物,而是萬博核心地段的高端商業體,萬博未來格局變化的一大輔助。
萬博,是否需要佳創盛匯
當然,有人會疑問:
長隆萬博商圈已經集天河城、四海城、K11(在建)、萬象系(在建)、長隆歡樂世界等多個高端商業于一體,即便沒有佳創盛匯也不影響其成為新的“商業帝國”。
針對這一疑問,其實我們從兩方面考量便能得出答案——萬博商業還缺什么?佳創盛匯能給到什么?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萬博的商業密度確實崢嶸,但有著一個無法忽視的短板:
商業空間缺乏立體聯結。
當前萬博的商業形態仍停留在平面拼圖階段,如行人需穿越地面道路才能完成場景切換,地下通道難實現“無縫銜接”。
這種割裂會導致“30分鐘消費圈”難以成型,尤其是長隆旅游度假區已成為廣州旅游名片,未來還將打造為世界級產商文旅居綜合體。
圖片來源:廣州長隆度假區
萬博急需地下空間填補旅游與城市消費的裂縫。
我們再看佳創盛匯“本可以”補全什么。
規劃顯示,佳創盛匯將設計為雙層商業、雙層停車場共計四層,66個出入口連通地面數十個超甲級寫字樓,雙地鐵交匯的南村萬博站將與商場負二層直駁。(信息來源:佳創盛匯公眾號)
圖片來源:佳創盛匯公眾號
簡言之,萬博現有的寫字樓和商業體會經由地下通道全線貫通,TOD規模將是廣州前所未有的。
屆時,上班或休閑逛街能解決“最后一公里”的交通痛點,寬裕的地下停車場或能緩解地面交通擁堵問題,一舉多得。
另外,佳創盛匯原計劃以5大洲風情主題、9個國家地區商業街打造成全球風情的全齡段廣州名片,如借鑒新加坡天幕街區、歐洲建筑特色元素等。
天幕街區效果圖,來源:佳創盛匯公眾號
顯然,佳創盛匯的初衷,是將廣州打造成別具一格的世界級商圈。至于現實,有目共睹。
最后,我想說的是:當我們在討論“萬博是否需要佳創盛匯”時,本質上是在探討廣州南部商業格局的進化。
天河路商圈靠歷史積淀形成消費中心,而萬博,需要破局“站城一體”的現代商業邏輯——
地鐵18號線串聯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長隆文旅IP提供了流量基礎,缺的正是像佳創盛匯這樣的“轉換器”,將交通流量與各類人流轉化為持續的商業消費力。
所以,萬博的商業升級,不是簡單的復制模式,而要創造出“通勤即消費、旅游即生活”的全新場景。
7月28日的拍賣,無論是否有人報名出價,萬博商業格局升級,都已箭在弦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