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28歲,本應是青春飛揚的年紀,卻因2型糖尿病的突襲陷入困境。如何破局降糖控糖成為了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2型糖尿病(T2DM)日益年輕化的當下,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突然遭遇口渴、多飲、多尿等癥狀的侵襲,緊接著便是體重的急劇下降和血糖的失控。面對這一嚴峻現狀,我們亟需重視年輕患者群體的疾病嚴重性及治療策略。下面通過一位28歲年輕女性患者的真實案例,深入探討初發肥胖型T2DM的嚴重性,以及如何借助現代醫療技術與個體化治療策略,為這一類患者帶來更精準、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患者資料
患者,女,28歲。
主訴:口干、多飲、體重下降1個月。
現病史: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口干、多飲,近1個月體重下降5kg,自測空腹血糖(FPG)10.8mmol/L,無視物模糊、無肢體麻木、無手套襪套樣改變。
既往史:既往體健。
個人史與家族史:否認吸煙飲酒史。父親、奶奶糖尿病。
體格檢查:
身高:170cm;體重:82kg;身體質量指數(BMI):28.37kg/m2;腰圍:88cm;
體溫(T):36.4℃;脈搏(P):74次/分;血壓(BP):142/68mmHg。
實驗室檢查:
注 ALT:谷丙轉氨酶;AST:谷草轉氨酶;Cr:肌酐;eGFR:預估腎小球濾過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FPG:空腹血糖
影像學輔助檢查:
其他補充檢查:眼底檢查未見異常。
入院診斷:
1、2型糖尿病
2、高脂血癥
3、脂肪肝
治療方案:加強生活方式干預,二甲雙胍0.5g 每日三次(tid)聯合甘精胰島素14u皮下注射,1個月后逐漸減停甘精胰島素,起始司美格魯肽治療,并逐步加量至1mg 每周一次(qw),最后以司美格魯肽單藥維持治療。
治療過程及血糖監測(mmol/L)
注 bid:每日2次;qn:每晚一次;qw:每周一次
隨訪情況:口干、多飲癥狀消失。
患者治療前后指標改善:
診療思路
患者為早發、初發糖尿病,就診時HbA1c>9%,伴有明顯的高血糖癥狀。入院后為其起始二甲雙胍聯合基礎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改善。高血糖癥狀緩解后,逐漸減停胰島素,鑒于患者體型肥胖,伴有明顯的胰島素抵抗,起始司美格魯肽治療,并逐漸滴定至1mg qw。
點評總結
本病例詳細記錄了一位28歲初發糖尿病女性患者的診療過程,患者因口干、多飲及體重下降1個月就診。根據患者的癥狀典型,結合FPG 13.91mmol/L、HbA1c 11.1%以及家族糖尿病史,明確診斷為T2DM。此外,患者還伴有高脂血癥和脂肪肝,但未見明顯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如視網膜病變、腎病或血管病變。整個診斷過程科學合理,為后續治療提供了重要依據。
治療方案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初期采用二甲雙胍聯合甘精胰島素,快速控制高血糖,緩解高血糖癥狀。隨后根據血糖變化逐漸減停胰島素,起始司美格魯肽治療并逐步滴定至1mg qw,最終以司美格魯肽單藥維持。司美格魯肽作為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具有增強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延緩胃排空,從而降低血糖的功效。其另一個顯著優勢在于對體重的積極影響。該藥物通過抑制食欲和延緩胃排空,減少食物攝入,從而幫助患者減輕體重。這種方案不僅有效控制了血糖,還兼顧了患者的肥胖和胰島素抵抗問題,符合T2DM的綜合管理理念。
治療過程中,患者的血糖和代謝指標顯著改善。治療前,患者的HbA1c為11.1%,體重82kg,BMI 28.37kg/m2;治療4個月后,HbA1c降至5.8%,體重降至73kg,BMI降至25.3kg/m2。此外,血脂水平也有所改善,TC從6.84mmol/L降至5.22mmol/L,TG從1.88mmol/L降至1.52mmol/L,LDL-C從3.38mmol/L降至2.62mmol/L。這些指標的變化表明,治療方案有效控制了血糖,同時改善了患者的代謝狀況。4個月后進行隨訪,患者表示目前血糖、體重、血脂等指標均顯著改善,口干多飲癥狀消失,表明治療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病例的治療過程體現了早期干預、聯合用藥及個體化調整的重要性。治療方案精準契合患者年輕、肥胖、早發糖尿病的特點,療效顯著且安全,充分體現了其在肥胖型T2DM治療中的獨特價值。通過合理的藥物選擇和劑量調整,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此外,該病例也為類似患者的治療提供了參考,尤其在肥胖型T2DM患者中,GLP-1RA的應用展現了其良好的降糖和減重及改善胰島素抵抗的多重優勢,值得在臨床實踐中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專家簡介
任倩
副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醫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倫理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第五屆委員會青委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青年委員、北京慢性病防治與健康教育研究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9屆委員會胰島beta細胞學組委員、《中國糖尿病雜志》編委
主要研究方向為糖尿病遺傳學以及藥物遺傳學
曾獲2022年度北京市科學進步獎二等獎
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
Diabetes
Diabetologia
Diabetes Care
等雜志上發表論文21篇
專家簡介
林矗
內分泌科醫師
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八年制博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醫師
從事糖尿病藥物治療學、炎癥與自身免疫相關研究
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
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
Diabetes Obesity Metabolism
BMC Medicine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BBA reviews on Cancer
等國際醫學專業期刊發表數篇原創性文章,累計引用逾百次
“此文僅用于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平臺立場”
醫學界內分泌領域交流群正式開放!
加入我們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