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雖非急癥,卻如同給身體披上了一層逐漸收緊的“硬甲”。在中醫理論看來,硬皮病的根源多責之于肺脾腎陽氣虧虛,兼夾寒凝血瘀。
一旦肺脾腎陽氣不足,則溫煦失職,寒邪內生或外襲;導致皮膚硬化、萎縮,脈絡不通則見肢端變色、疼痛。
為輔助改善硬皮病的癥狀,可在醫生指導下嘗試一款側重于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的“溫通方”茶飲。其基礎配伍可考慮:黃芪、桂枝、當歸、紅花、丹參、炙甘草(具體用量及加減務必咨詢專業中醫師)。做法:將藥材洗凈,大火煮沸后轉小火慢煎25-30分鐘,取汁代茶頻飲。
治療案例分享:
患者張女士,因四肢皮膚逐漸變硬、緊繃,手指遇冷蒼白青紫、麻木疼痛,伴畏寒肢冷、乏力倦怠前來就診。
觀其面色無華,皮膚光亮緊繃如蠟,觸之發涼;舌質淡暗、苔白,脈沉細澀。馮春雷醫生辨證為脾腎陽虛,寒凝血瘀。
治療方藥如下:
黃芪、黨參、熟附子(先煎)、桂枝、當歸、丹參、雞血藤、紅花、炙甘草
方解:
黃芪、黨參:大補脾肺之氣,益氣以助行血布津;熟附子、桂枝:溫補腎脾之陽,散寒通脈,為驅逐寒邪、振奮陽氣之要藥;當歸、丹參、雞血藤、紅花:養血活血,化瘀通絡,旨在破除痹阻于肌膚脈絡的瘀血,改善局部氣血循環。
治療效果:
患者遵馮春雷醫生醫囑,堅持服藥調治。三個月后復診:自覺畏寒肢冷感減輕,手指麻木疼痛發作頻率及程度較前緩解,皮膚緊繃感略有舒緩,精神體力亦有所改善。
馮春雷醫生特別提醒:
硬皮病成因復雜,病情輕重及累及范圍(局限型或系統型)差異顯著,個體證型更是千差萬別(如偏陽虛、偏血瘀、兼夾痰濕等)。因此,中藥治療貴在辨證論治,一人一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