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三伏天,就像一場無聲的“陽氣拉鋸戰”——高溫高濕下,你以為的熱浪滾滾,實則藏著內臟虛寒的危機。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強調“春夏養陽”,但此時陽氣浮于體表,內臟卻被濕寒侵襲,若不及時補陽,輕則乏力浮腫,重則秋冬舊病纏身。
別讓空調、冷飲偷走你的“生命之源”,今天高潔主任帶你解鎖3個補陽方,把陽氣補進骨縫里,讓你陽氣充足,睡得更好!先給我點贊,在看你的支持是我的動力。
一、醋泡生姜飲:溫中健脾,驅散內寒
配方與做法:取新鮮嫩姜100克,洗凈切薄片;裝入密封罐,倒入優質米醋(沒過姜片),加黃冰糖20克調味;冷藏腌制3天即成。每日晨起空腹嚼食2-3片或泡溫水飲用。
功效:生姜性辛溫,被譽為“伏天小火爐”,能溫中健脾,驅散脾胃虛寒;醋的酸收之力中和辛燥,使其溫而不傷津。
尤其適合空調房久坐、手腳冰涼者,可振奮脾陽,化解濕濁,讓你白天精神抖擻,夜晚陽氣歸元助深眠。
二、黃金花椒水:暖胃止痛,強健筋骨
配方與做法:花椒20粒(約5克),清水500毫升;冷水下鍋煮開后轉小火燉10分鐘,濾渣取汁。飯后溫服,每日1次,連用7天。
功效:花椒辛熱入胃經,是“溫中止痛的伏天衛士”。三伏貪涼易致胃寒腹痛,此方比例精準——過量刺激胃黏膜,適量則暖護中焦,化解冷食積寒。
常飲能強筋骨、祛風濕,特別適合胃部隱痛、食欲不振人群。陽氣補入骨髓,自然夜間少醒多夢。
三、西洋參養心茶:補氣生津,平衡陰陽
配方與做法:西洋參片5克放入杯中,加熱水300毫升燜泡10分鐘;可加枸杞10粒增潤。午后代茶飲,避免晚間服用。
功效:西洋參甘涼微苦,專補汗多傷及的“氣陰”。伏天出汗耗氣傷心陽,此茶能養心護脈、生津潤燥,解決口干心悸問題。
辦公族常飲可提升體力,調和浮陽,讓陽氣內生如泉涌。一旦陰陽平衡,睡眠便穩如磐石。
最后提醒:食療僅作為日常輔助調理,不可代替治療。中醫治療講究一人一方,具體用藥需醫師辨證,不可自行套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