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
陽光照耀著潮濕的粵西大地
廣湛高鐵建設現場
肇慶工務段的青工們化身“鐵道醫生”
以執著堅守和青春激情
挺膺擔當
高質量查整線路、橋梁
隧道、路基等設備
烈日下的精準“織網”
近日,正午的陽光炙烤著鐵軌,金屬表面蒸騰起熱浪。在廣湛高鐵新興南站道岔場,廣湛高鐵線路介入一組小組長、作業負責人李科諭帶領隊員,正在對道岔預鋪進行全面驗收檢查。
道岔預鋪驗收檢查是一項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作業人員必須全程保持彎腰或半蹲姿勢,對道岔的幾何尺寸、結構組裝、材料性能等進行“地毯式”檢查,確保完全符合鋪設標準。在整個廣湛高鐵介入工程中,這樣的道岔驗收檢查需要完成280組。
檢查現場,隊員們持續5至6小時保持彎腰姿勢。李科諭邊檢查邊解釋,觀察軌件聯結狀態、手動測試設備功能等,這些都需要連貫作業,頻繁起身容易導致誤檢、粗檢、漏檢。
李科諭對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茍。“這個尖軌密貼度再檢查兩遍?!薄斑@個設備功能再手動測試一下?!薄懊苜N度直接影響列車過岔平穩性和行車安全,容不得半點誤差。”李科諭說,“必須逐毫米核驗?!?/p>
在他的帶領下,團隊始終堅持“檢一處、保一處、優一處”的原則,確保每處檢查都落實到位。
月夜里的精密“雕琢”
夏夜,蛙鳴聲此起彼伏,為寂靜的施工現場增添了一絲自然的韻律。
在廣湛高鐵陽江北站至陽西站區間下行線的線路精調作業現場,“滴滴滴”聲在夜空中回響。廣湛精調小組組長李林云帶領隊員們,推著小車緩緩前行,在給軌道做“CT掃描”儀器屏幕上的數據實時跳動?!斑@段軌距大了,根據小車方案數據返工整改。”他緊盯數據變化,指令精準而果斷。
作為開通前的關鍵環節,高鐵線路精調需要按標準精細校準軌道參數。李林云嚴格遵循無砟軌道精調“基三非二”準則。執行基準股第三遍調整時,他放慢節奏、調整數據,按照標準俯身用扭力扳手逐顆測試螺栓扭矩,“咔嗒、咔嗒”的聲響在夜空中格外清脆。
月光下,精調小車的滾輪再次碾過剛整改的地段,李林云跟著小車步伐微微前傾,目光始終鎖定儀器屏幕。確認參數達標后,他又掏出塞尺,沿著軌枕縫隙逐一檢查零配件貼合度。
鳴聲漸弱時,他終于直起腰,望著延伸向遠方的銀色軌道,帽檐下的額頭已沁出細密的汗珠。這一晚的“掃描”與“雕琢”,讓軌道離“零誤差”更近了一步。
鋼軌上的精細“解碼”
清晨時分,天際泛起白肚,霞光熹微暈染開寂靜的工地。一群“高鐵醫生”正在緊張地進行鋼軌探傷,他們手持超聲波探傷儀,尋找著頭發絲般的裂紋,探索著鋼軌背后的傷損密碼。
“大家一定要把好探傷質量,確保探傷一處、過關一處。”90后探傷小組長周學良帶領3名職工對鋼軌焊縫進行“把脈問診”。
時值盛夏,烈日下鋼軌溫度超過40攝氏度,線路上沒遮擋,作業間休都在太陽下暴曬。周學良帶領工友爭分奪秒往返于鋼軌之間,嚴格按照技術標準和標準化作業流程仔細探傷,小心查看儀器上的波形,不放過任何細節。汗珠不停從他額上淌下,只一會兒衣服就被汗水浸透了。蹲下、起身、移動……一天下來,這樣的動作他們要重復上千次。
夜晚,周學良帶領工友坐在電腦前,認真梳理臺賬、整理問題庫。截至目前,探傷介入組憑借“火眼金睛”,精準發現現場閃光焊縫缺陷、鋁熱焊縫缺陷等20余處傷損,并將它們逐一登記入問題庫,全程追蹤直至銷號,為新線的順利開通筑牢安全根基。
從晨曦微露到月明星稀
這群鋼軌“探傷師”
用腳步丈量著每一寸線路
用專注守護著每一處焊縫
在毫米之間雕琢著高鐵的安全防線
為廣湛高鐵的順利開通
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融媒體中心出品
文圖:記者 楊新飛 通訊員 肇慶工務段 林明 鐘鵬
編輯:廖斐茹
審核:趙岳 徐媛
監制:曾佳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