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傅宣 記者 顧瀟)近日,揚州一位72歲老人因右下腹痛一天而緊急就診。經檢查發現,導致老人劇痛的“元兇”竟是一枚誤吞的棗核——它卡在小腸內,已造成局部腸道損傷,引發穿孔。揚大附院普外科副主任、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周明連夜為老人實施小腸異物取出術,成功取出棗核,目前老人正在逐步康復中。
揚州的黃大媽(化名)今年72歲,近日他在進食后突然出現右下腹痛。一開始黃大媽以為忍一忍就過去了,沒想到疼痛一陣比一陣劇烈,還出現了惡心、嘔吐的癥狀。家人趕緊將她送到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急診室,CT檢查顯示“右下腹部局部小腸內致密影伴局部穿孔可能”。
經過進一步詢問,發現黃大媽近期吃棗子時有沒吐核的情況,醫生判斷是棗核進入腸道后引發急癥。據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普外科副主任、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周明介紹,老年人的腸道蠕動相對較慢,腸壁功能也較弱,棗核兩端尖銳,一旦卡在腸道狹窄處,極易劃傷黏膜造成穿孔,若不及時處理,可能引發腹膜炎等嚴重并發癥,危及生命。
而黃大媽吃下去的棗核正好卡在了小腸內,已經造成局部腸道損傷,引發穿孔。周明連夜為老人實施小腸異物取出術,成功取出棗核并切除了部分壞死的腸組織,目前老人正在逐步康復中。
周明提醒,老年人由于吞咽反射減弱、消化功能退化,誤吞異物的風險相對更高,日常生活中需特別警惕飲食隱患。像帶核、帶殼的食物,比如棗核、櫻桃核、瓜子殼、堅果殼等,質地堅硬且邊緣鋒利,老人食用時若咀嚼不細、吞咽過急,很容易誤吞。
另外,黏性大或大塊的食物,如湯圓、粽子、大塊肉類等,也可能因吞咽不當堵塞食道或腸道。還有吃魚、雞、鴨等食物時,需格外留意魚刺、碎骨,避免誤吞后劃傷消化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