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出手,「停工大坑」變「重點工程」了!
這幾天,網上流出一張圖,圖上顯示,停工3年的深圳龍崗世貿深港中心,要被國資68億收購了。
龍崗世貿深港中心,是2017年世貿239億拿下的項目,當時計劃投資500億打造對標前海、福田CBD的綜合體開發運營項目,但后來因為世貿債務問題,項目一直停工,且在23年先后兩次拍賣都流拍。
今年初,龍崗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世貿項目突然作為“重點項目”被寫入,且提及“由區領導掛點主持”。
所以這時候傳出龍崗國資3折回收項目,預計早就在計劃當中,畢竟這是一個不小的項目,一直爛尾,還是很有損城市形象的。
至于世貿,目前還疲于債務中,世貿暴雷的比較早,21年就傳出信托逾期,之后就開始賣資產及債務重組,但其債務重組相當緩慢,到今年3月,其境外重組計劃才宣布獲得法院批準,之后生效,其115億美元負債將延期6年,且利率也會壓降5-6%。
但即使如此,世貿的債務壓力依然巨大,24年世貿的財報,其凈負債率473.2%,現金短債比0.04。現金短債比這個數字,越大則債務支付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弱,所以世貿的債務償還能力可想而知。
世貿之外,近期很多暴雷房企也有新消息傳出。
融創近期披露其境外債未償本金總額的75%持有人,已加入重組支持協議,這意味著之后的重組生效方案一開,其680億元的債務就清零了,且5年內都不再有兌付壓力,算是“上岸”成功了。
龍光,近期公布21筆存量交易所債券,涉及本金金額219.6億元,重組已完成投票,這次重組一旦順利完成,龍光預計重組境內、境外債合計約800億。
今年2月份的時候,龍光境外債重組支持率已經超過80%,現在還要等香港法院批準。境外債和境內債都有望削減成功,現在的龍光,可以說是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
旭輝也在7月8日向境內債券投資人發了債券重組方案,消息稱投資人對這次旭輝的方案反饋比較滿意,另外,上個月,旭輝的境外重組方案也高票通過了。
連同境內債方案通過后,旭輝的債將延遲9-10年,接下來按旭輝的說法,搞收租、搞資產管理,旭輝就能夠活下來了。
其他的房企,時代中國境外重組方案已獲得90%債權人投票,金輪天地債務重組方案也通過了,接下來是聆訊,另外富力、正榮、中梁、當代、佳兆業、奧園、禹洲、遠洋、綠地、金科、協信遠創等多家房企也表示債務重組將重整獲批。
當前這個節點,不管是融創也好,還是其他房企,生存就是兩大核心點:債務風險化解能力以及存量資產盤活能力。
那么21年銷售榜上的前30強房企最近怎么樣呢?
根據榜單排名,我們依次來看一下,先看TOP10房企。
首先是碧桂園,過去一年負債減少2194億元,目前總負債9846億,資產負債表高達95%。
今年碧桂園依然在積極化債,境內債4月已經展期了一批,境外債截至6月30日,75%的持有人已經加入了重組支持協議,這個方案落實,碧桂園又能減債116億美元(832億人民幣)。
但銷售層面,成績依然不好,今年上半年碧桂園整體銷售額168億元,銷售跌幅35%,遠高于行業14%的平均水平。
有意思的是,碧桂園雖然債臺高壘,現金流承壓,卻在文旅板塊上開疆拓土,5月以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碧桂園就拿下了三個商業運營項目,今年一共拿下4個。
但過去三年,碧桂園的商業運營服務收入并沒有增長,22年這一塊的收入還有12.9億元,24年已經跌到6.3億元。碧桂園對此的態度是,隨著債務重組,經營回歸正軌,商業運營也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只能說,碧桂園的操作堪稱商戰現實主義魔幻教科書,一句話,債多不愁,虱多不癢。
其次是萬科,過去一年總負債減少1549億元,到今年一季度,萬科還有負債9141億元,資產負債率73.5%。
萬科的短期債務壓力比較大,總債務里面,一年以內到期債務1583億,短債占比43.8%,23年這一數據還是19.5%。
萬科境內債務剩余期限,數據來源:wind
但萬科賬面資金只有755億元,根本無力償還,所以今年萬科一直在找深鐵借錢,借了大概210億。
銷售端也非常嚴峻,上半年,萬科累計銷售額687億,同比跌了46%,直接腰斬。
這跟萬科的土儲分布也有關,萬科有一半以上的土儲在西南、東北、西北和華中地區,而它在長三角、珠三角等一些核心區域的土儲卻很少,所以萬科想靠銷售回籠資金是很難的。
其實還是判斷失誤,這一點23年萬科管理層會議上,他們自己也承認過,所以現在只能靠借錢活下去。
但背后有個爸爸支持,萬科還是沒啥大問題,只是這個化債的過程確實有點艱難。
然后是保利,央企背景有絕對的優勢,成績單相當優秀,上半年依然是百強房企銷售額排名第一,這個成績保利已經維持第三年了。
但拉長周期看,“榜一”的成色明顯下降。近三年,保利的凈利潤依次是183.20億、120.57億、50.01億,分別同比下降33%、34%、58%。
目前保利的存量有5280萬平米,按照今年上半年700萬平米的消化速度來算,還得賣個3.8年,庫存壓力很大,但保利還在瘋狂拿地,去年拿了37塊,今年已經拿了26塊,在各房企中排名第一。
但保利整體的債務情況并沒有好轉太多,近兩年短期債務明顯上升,現金流又開始減少,現金短債比已經接近1了。
雖然作為央企,融資渠道,資金成本上面有優勢,但也不足以抵消市場下行帶來的壓力。
總之,保利現在的挑戰是,如何在追求規模的同時,保住利潤。如果不能找到一個平衡點,繼續讓利潤下滑,就算保住了“銷冠”的位置,也只是面子工程。
恒大就不說了,已經破產清算了,旗下資產也正在加速處置,最近恒大汽車地塊也被政府無償收回。
中海目前已經丟掉了“利潤王”的頭銜,但中海依然在擴張,去年拿地金額排名第一,今年拿地金額排在第二,而且手里有不少地王,中海這是在賭高端市場。
招商,這兩年很謹慎,盡量少拿地,同步裁員,包括這兩天被爆出的“撤區”,24年招商的毛利率(14.6%)和凈利率(2.3%)已經創了歷史新低,招商現在的應對策略,算是對未來市場的一種悲觀吧,畢竟現在內外部環境都一般,沒人敢篤定房地產能復蘇到什么程度。
相對來說,最從容的是華潤,24年的凈利潤(256億)差不多是中海(157億)的兩倍,所以取代中海,成為新一代“利潤王”,這也跟華潤是幾大業務板塊,比如地產銷售、商管類業務多輪驅動有關。
龍湖,依舊穩健,截至24年底,凈負債率51.7%,現金短債比1.63,但仍然受到行業整體下滑帶來的巨大沖擊。上半年龍湖全口徑銷售額349億,較去年同期的511億,下滑了32%,所以目前龍湖非常審慎,今年只拿了4塊地,24年只拿了9塊。
另外,25年也是龍湖的償債高峰年,預計到期債務302.4億元,占總債務比例17.2%,所以當前的龍湖也是有壓力的。
再來看一下top10之后的房企情況。
金地目前業績下滑非常厲害,24年營收753.44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61.15億元,同比降788.54%,今年上半年全口徑銷售額172億元,同比去年的361億元降了53%,直接腰斬。但金地應該沒有太著急,去年金地付了200億的債,已經過了償債高峰期,今年僅剩5.6億的債沒有兌付,壓力很小。
綠城現在的情況是,銷售數據好,負債指標也不錯,這兩年也持續在拿地,上半年新增貨值排名,保利第一,綠城第二,規模增長非常快。
但也因此產生了巨大的存貨包袱問題,24年綠城已竣工待售物業貨值為450億,比18年增了309%,這些老存貨因為新規產品的沖擊,很不好賣,導致了綠城高周轉的加速。
最近幾年,綠城一直在搞極限沖刺,拿地開盤時間卷到百天以內,甚至在大本營杭州,有項目首開時間直接縮短到55天,也就是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完成從拿地到開盤。回款快,交付也快,工程質量難免出問題,所以現在很多人吐槽綠城的產品。
金茂這幾年也在拼增量,近幾年房企貨值增量排行榜顯示,金茂拿地的行業排名從20年的第25位升到24年的第8位、今年上半年的第6位。
金茂拼增量是想通過做大增量,帶動存量,目前金茂存量問題非常嚴重,一個統計中,金茂竣工存貨占總存貨24年已超45%,遠超其他典型房企。已竣工未售存貨,因為新規產品的沖擊,很多都去化緩慢,這個部分占比高,也意味著資產整體流動性和質量堪憂,所以金茂才想著做優增量,盤活存量兩條腿走路。
金茂拿地爆發,包袱問題比較小,主要是金茂擅長做高端,現在高端市場是有空間的。債務方面,凈負債率67%,還在高位,但現金儲備308億,可以覆蓋一年內到期的216億債務。
新城控股,現在情況很危急,上半年的銷售榜單,新城控股已經跌出了前30,而且今年的債務壓力非常大,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超過123億,但手上的現金已經不到103億了,最近新城控股正以高達11.8%的利率發美元債融資,預備借新還舊,勉強維持著。
建發房產也是壓力大,除了去化難,其主要問題是過去圈地太猛,存量多,據官方統計,建發現有土儲中,71%都是2021年7月以后拿的,21-24年,計提并表存貨減值損失將近百億。另外其短期債務占有息負債的占比也在提高,不過目前建發還能應對。
濱江,依然是優秀的好學生,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幾乎沒怎么跌,去年上半年是582億,今年是528億。24年末,濱江扣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57.88%,凈負債率0.57%,現金短債比3.58,每一項指標都優秀得嚇人。濱江安全墊這么高,本質上還是堅持杭州主場,堅持高品質。
中國鐵建,雖然是央企,不過目前日子也不好過,主要也是前幾年拿地比較多,現在不得不面對市場下行帶來的壓力,前階段甚至還爆出了全員降薪的消息,說明確實是在過苦日子了。另外,中鐵建短期償債壓力比較大,現金短債比為0.403,現金缺口還有253億,總體在央企中的表現很一般。
雅居樂,因為銷售下滑得厲害,現在還在虧損,去年雅居樂房地產項目銷售額155.1億元,同比降65.8%,凈虧損175億元。今年上半年也是一樣,銷售額還在下滑,整個上半年只有51.7億元,在手現金及現金等值項目僅42.32億元,今年還是雅居樂的償債大年,共有383.26億的債要還,所以現在雅居樂的日子非常難過,到處都是窟窿,去年光裁員就裁了40%,今年還在繼續裁,另外也還在賣資產。
另外30強房企里沒有的佳兆業也說一下,今年佳兆業的債務重組多項計劃都獲得了相關計劃債權人的批準,廣州和珠海的項目也相繼復工了,但這不代表佳兆業渡過了危機,一是目前佳兆業的債務規模比較大,且短期償債壓力非常高,到24年末,佳兆業總借款1350.74億,其中88%為短期債務(約1181億元),但其賬面資金僅6.98億元,嚴重資不抵債;二是其銷售端也不給力,24年合同銷售額同比大降64.27%至80.57億元,虧損擴大至約292.3億元;今年上半年佳兆業的銷售額也僅35.2億元。這些對債主及等著交付的業主們,可都不是好消息,今年佳兆業也被爆出因為房子質量問題與業主產生矛盾。
其他沒有提到的,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總體的局勢就是,出險房企還掙扎于自救,實力房企仍拼命搶占市場份額,但大家所面臨的困境依然嚴峻。
大家可以關注我的視頻號,看我直播,我每天都會及時解讀熱點新聞,公眾號不方便說的,我也會在視頻號上發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