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真誠的溝通中,才能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動力。
來源 | 領教工坊
作者 |馬歇爾·盧森堡
語言的暴力,如指責、嘲笑、否定、說教、貼標簽,無所不在。
傳統的管理模式中,溝通往往傾向于控制,管理者通過指令和命令推動工作進程。
這樣的溝通帶來的結果,就是員工口服心不服,溝通成本高,管理效率低。
01
四種常見的暴力溝通:企業管理中的“隱形殺手”
溝通的質量,決定了合作效率。
當溝通充斥著判斷、指責或強制要求時,即便管理者出發點是“對事不對人”,也往往收獲抵觸,而非執行。
語言暴力從哪兒來?
其實是因為我們的某些語言和表達方式,都是從目標達成出發,卻忽視了對方的感受和需要。
這種“異化的溝通方式”,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一、道德評判,以自我為中心
道德評判是指我們拿自己的尺子,來評判他人;一旦別人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是不對的。
例如,當員工出現業績下滑情況時,管理者在不清楚事實的情況下,直接批評:“你就是態度不端正!”
這很容易觸發員工心理防御:“領導根本不了解情況就否定我”,導致信任基礎被破壞。
研究表明,60%員工聽到這類評價后,會隱瞞真實困難,從而引發惡性循環——
員工破罐破摔,真的開始消極怠工。
二、比較式溝通,對人的自尊心造成極大傷害
“為什么你不能像某某那樣高效?”這種比較式溝通,在職場中屢見不鮮。
當管理者拿不同員工之間進行對比時,很容易滋生員工的“自我懷疑”心理,更在團隊中埋下分裂的種子——
被比較的雙方易滋生敵視情緒,合作關系演變為惡性競爭。
多個員工之間的“攀比效應”,不僅不能激勵個體提升,更會掩蓋掉管理所面臨的真實問題,使團隊關注點從能力培養變成惡性競爭,最終侵蝕組織的長期發展根基。
三、回避責任,淡化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
“不得不”“公司規定”“領導說的”類似這樣的開頭是不是非常熟悉?
這些都是回避責任的表現。
“這不是我的本意,是領導讓我這樣做的”。
這樣的說法會淡化你的責任感,久而久之,你會失去信任。
這些推卸責任的語言,本質上是對管理者權威的透支。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有責任,要學會一人做事一人當,多考慮對方的感受。
四、強人所難,把個人意愿強加在別人身上
強迫他人按照我們的期待行事,我們對別人的要求往往暗藏著威脅。
這意味著如果不配合,他們就會受到懲罰。
這是強者常用的手段。
當管理者采用命令口吻強加要求時,很容易使員工感受到控制和壓迫,失去自主決策與自我發展的空間。
這種管理方式,短期內可能促成任務完成;但長期會大大削弱組織內在的創造力和積極性。
正如薩提亞·納德拉所說:
“創新來自協作,協作來自信任,而信任源于理解。”
以上這四種暴力溝通方式,屏蔽了我們與生俱來的愛,給人帶來了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讓人與人之間產生隔閡,最終導致失敗。
薩提亞·納德拉,微軟首席執行官
02
一條說話公式解決90%的溝通問題
那么,什么是非暴力溝通呢?
它涵蓋了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要素。
總結為一個萬能句式,讓你輕松實踐非暴力溝通:
我觀察到+我感覺+是因為+我請求=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主張陳述事實,而非下判斷。
通過非暴力溝通,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會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它將理性分析與情感共鳴相結合,為企業管理注入人性溫度。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具體怎么做:
一、第一個要素:觀察
它要求我們對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客觀地進行描述,不能加上自己的主觀臆斷,不能把觀察和評判混為一談。
比如說:“員工遲到”是觀察;
而“他真是一個懶散的人”就是評論。
我們很多人說話都習慣帶個人評判,這種不客觀的溝通方式,非常不利于關系的經營。
許多管理問題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對稱和對行為的誤解。
管理者常將個人情緒與事實混淆,從而在描述問題時摻入過多主觀判斷。
非暴力溝通提倡第一步僅僅陳述客觀事實,而不做任何評判,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對方因受到攻擊而產生防備心理。
星巴克在門店管理中推行“事實反饋法”——
區域經理不會說“你這周服務態度差”,而是陳述:“本周有3位顧客反饋結賬時等待超過5分鐘。”
這種基于數據的客觀描述,讓員工更易接受改進建議。
二、第二要素:感受
許多情緒沖突,是因為未能被適時識別和表達,而加劇。
非暴力溝通強調,在表達意見前,先準確了解并表述自身的情感狀態——
譬如用“擔憂”、“焦慮”、“不安”等詞匯,來說明內心實際體驗。
比爾·蓋茨說:“溝通的藝術,在于傳達情感,而不僅僅是信息。”
這種委婉的描述,既傳達了情緒,又避免了隱含的指責,為雙方建立情感連接提供了契機。
當然,精準表達感受不容易,需要練習,最好再配合輔導。
你可以建立起屬于自己的詞匯庫,這樣有助于我們表露情感,讓他人明白我們的內心感受,從而更了解我們的需求。
三、第三要素:需要
感受源于我們自身的需要,在表達完成感受后,我們可以說出自己的真實需要。
指責、批評、評論,往往暗含著期待。
對他人的批評,實際上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求。
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
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說出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
谷歌在項目協調中采用了“需求映射”工具:
當兩個部門發生資源爭執時,引導雙方列出具體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這種需求透明化使谷歌內部的跨部門沖突減少40%。
每一次情緒背后,都有未被滿足的需求。
只有將需求表達清晰,溝通才能變得有溫度、有深度,從而促使對方理解問題的根本所在。
四、第四個要素:請求
請求想要得到積極的回應,越具體越好。
模糊、強勢的命令,往往難以落地,而具體明確的請求,既能夠消除員工的疑慮,也利于明確責任和行動方向。
比如,領導對員工說:“我需要透明度。”
這個表述就比較含糊。
如果這樣說:“我希望你每一封郵件都抄送我。”這個表述就比較清晰。
越清晰的請求,越能得到有效的執行。
與人溝通,70%是情緒,30%是內容,說出請求時,我們還要注意語氣,免得被別人誤以為是命令。
非暴力溝通是一個神奇的魔法棒,它讓我們專注于自己的感受與他人的感受,既能與他人和諧相處,也會懂得如何愛自己。
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是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也是我們人際交往的指路明燈。
我們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進行演練,借助這四個步驟表達和提升自己,讓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溝通氛圍和人際關系。
03
將“非暴力溝通”融入組織文化中
薩提亞·納德拉接任微軟CEO后,除了對微軟這部“臃腫的機器”進行戰略轉型,最重要的就是“刷新”了微軟的文化。
他剛上任不久,就在公司內部向所有高管推薦《非暴力溝通》一書。
在納德拉上任之前,微軟企業內斗和各自為陣的文化已非常嚴重。
那時,微軟對員工的考核非常看重個人的能力和成就,這助長了很多人的傲慢態度和攻擊性。
當時,很多微軟員工感受到的是憂慮和失望。
因為他們大部分精力不是花在產品研發上,而是花在處理內部關系、執行繁復的內部程序,因此很多優秀的人才不斷向新興的互聯網企業流失。
納德拉改變了這一切,他的方法相當溫和。
在成為CEO的第一次演講上,納德拉面對臺下數百名微軟員工,他提出要重新發現微軟的靈魂;
在績效管理中,他要求員工不僅寫明個人對團隊的貢獻,還要呈現對他人及其他團隊提供的價值。
他相信人類天生就有同理心,這不僅是為了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同時也是為了制造能夠引起共鳴的產品。
他一上來就用各種各樣的流程制度和自己的以身作則,把“同理心”滲透到微軟的上上下下,并做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建立“傾聽型組織”
傾聽是一種重要的能力。
領導力大師吉姆·柯林斯,甚至認為:
領導者想要改變下屬,從行為層面,唯一能做的只有兩件事——提問和傾聽。
傾聽的目的,是為了體察他人感受和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具備「同理心」。
薩提亞·納德拉就是一個將同理心運用到極致的人。
謙遜溫和的薩提亞擁有寬厚的性格,非常能理解那些不同卻有能力的人,通過愛和包容能夠達成一切,這讓他擁有了越來越強的同理心。
而薩提亞也用這種同理心文化刷新了微軟。
怎樣做到同理心呢?
無論別人用怎樣的詞語表達自己,我們都可以用心體會他們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有時,我們可以主動表達我們的理解,來幫助對方了解我們在何種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保持持續的關注,為對方的充分表達創造條件。
二、設計“透明的反饋機制”
一個健康的企業文化,應當容許“雙向”的反饋機制。
不同于傳統的單向命令,透明的反饋制度,要求每個人既有發言權,又能接受來自各方面的建設性意見。
工作環境中的反饋,是一種對話,是一種嵌入組織核心文化的持續過程。
卓越的領導者和組織,會打造一種以信任為核心的文化氛圍,讓身處其中的人樂于分享,積極反饋、說真話。
管理者在踐行“非暴力溝通”時,不僅需要將目標和需求明確表達,同時也要主動邀請員工提出意見,從而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
這樣基于真實反饋的數據,不僅有助于發現問題根源,也為后續跨部門協同和流程改進提供了依據。
三、打造“心理安全”的管理環境
心理安全,是高績效團隊的基石。
在一個充滿心理安全感的組織中,每位成員都能坦誠地分享自己的困惑與挑戰,而管理層則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傾聽并共同探討決方案。
管理者要能夠主動承認自己的不足與過失,在團隊中營造一個“可以試錯”的環境。
這種自我揭示的行為可以削弱權威感,使員工更容易敞開心扉地表達真實想法。
同時,在交流過程中,通過專注于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可以減少爭辯和對抗,培育彼此的尊重與愛;
這樣,通過建立雙方的感情聯系并促進理解,矛盾就你能以非暴力的方式得以解決。
領導力大師約翰·麥克斯韋爾曾言:
“領導力的真正價值,在于如何讓人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自愿追隨。”
企業中的每一次對話,都蘊含著無限可能。
只有在真誠的溝通中,才能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動力。
好的管理,是讓員工聽得進要求,也敢說得出困難。
· END ·
合 作 對 接
掃碼添加投資人說運營者微信,備注「商務合作」詳細溝通。
超 級 社 群
【投資人說】正在組建超級投資者社群、超級創業者社群、超級讀者群、超級媒體群等,目前總人數已超1000人。
關注【投資人說】微信公眾號,發送信息「進群」,與各行業精英直接交流,共同進步。
旗 下 媒 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