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之前寫過幾篇有關四川、重慶籍黃埔一期學員的文章,統計一期的四川、重慶籍人數是22人。查閱資料中,對多數學員的情況已有了解,但有三位學員僅在黃埔一期學生入學調查表和同學錄中留有記載,離校后的經歷卻無從查證。這三位學員分別是二隊的石鳴珂、石真如和三隊的周世霖,上世紀80年代翻印的一期同學錄只記載石鳴珂、石真如籍貫是四川,再查看30年代抗戰時期在四川出版的黃埔13期同學錄,書里登記有前幾期學員簡短信息,但這期沒有錄入石鳴珂、石真如名字。難道他倆不是一期學員?筆者查閱一期學生入學調查表,未發現兩人填寫的調查表,但是一期同學錄里有他們的畢業照片,這足以證明二人確為黃埔一期畢業學員。
黃埔一期學員石鳴珂、石真如畢業照片
黃埔一期同學錄中石鳴珂、石真如記載信息極為簡略,既無年齡、通信地址,籍貫也只籠統地寫為 “四川”。正因信息模糊,研究黃埔軍校的學者與愛好者對他們知之甚少,就連家鄉人也對他倆不甚熟悉。筆者此前的文章中,曾將石鳴珂的籍貫誤寫為四川南部縣,石真如的籍貫四川重慶也不夠詳細。幸得文章發表后,二人的一位親屬通過文章聯系上,介紹了他倆的真實情況。原來他們是重慶主城人,且為親叔侄。這樣一來,讓來自重慶主城的黃埔一期學員人數從原本僅有的巴南區鹿角人楊晉先,增至三人。
石鳴珂、石真如在黃埔一期同學錄里信息
石鳴珂與石真如在黃埔一期同學錄的籍貫一欄,若詳細填寫應為 “四川巴縣彭家場”,即如今的重慶市巴南區南彭鎮。石家在巴南區南彭、界石一帶是大家族,家境殷實,到二人入讀黃埔時,已在整個重慶頗具名氣與影響力。石家最出名的人物當屬石青陽,清末民初重慶的同盟會員,民國時期的知名人物,既是重慶大才子楊庶堪的弟子,也是孫中山先生的堅定支持者,在四川與熊克武、但懋辛齊名。其中,石鳴珂是石青陽的弟弟,石真如是石青陽的長子,二人實為親叔侄。
石鳴珂的年齡比大哥石青陽小好幾歲,他在黃埔時與貴州遵義人陳鐵寢室是上下鋪,兩人關系很好。他畢業后與石真如一起到貴州黔軍周西成部任職幾年,后來因石青陽在南京,兩人又到了南京。到1935年左右,因陳鐵任駐貴州的85師師長,石鳴珂又到了陳鐵師中任職,一起到了貴州。下圖是1937年左右任職公報,他被任命為 85 師上校參謀主任。85 師的前身是黔軍,后改編為中央軍新編第 10 師,1935 年 10 月改稱 85 師,是一支中央軍精銳,該師的中高級軍官,不是黃埔一期同學,便是后面幾期的學弟。
1937年左右軍政公報中石鳴珂任職信息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時,石鳴珂任85師255旅510團團長,副團長是黃埔5期遵義人劉眉生。部隊緊急從后方調往華北前線,配屬14軍指揮,當時14軍是衛立煌在指揮,下屬10師師長李默庵,83師師長劉戡,85師師長陳鐵,均為黃埔一期同學。8月石鳴珂率領510團先到南口、居庸關一線與日軍作戰,后南撤到平西,8月25日接到衛立煌命令,緊急趕往北京門頭溝區髫髻山、桃玉山前線接防。26日趕到后馬上進入陣地,與日軍激戰數日,全團官兵傷亡半數以上,后將陣地移交兄弟部隊,又激戰到9月15日全軍才撤退。
10月初,石鳴珂又率510團隨14集團軍進入山西,參加著名的忻口會戰,扼守忻口戰場左翼洪山陣地,給予日軍又一次沉重打擊。戰斗中85師傷亡很大,但一直堅持戰斗,戰斗后期石鳴珂可能調職或者負傷,劉眉生任510團代理團長。10月16日郝夢齡壯烈殉國,只剩2個團的85師調歸陳長捷指揮,陳鐵沒有接手擔任預備隊或接防被日軍突破區域防御,而是要求率部向突破口之敵進攻,恢復原陣地,以進攻對付日軍的進攻,比拼誰能堅持到最后。10月28日,劉眉生在戰斗中犧牲。
石鳴珂在抗日前線浴血奮戰,正當他要為抗戰勝利再立新功時,卻因在前線作戰勞累過度引發肺病,不得不離開前線返回后方養病。他回到家鄉—重慶市巴南區南彭鎮,在家鄉休養三年后離世。網上有資料提及他離開前線后,曾擔任師管區副司令、新兵補充訓練處督查等職,但這些職務他應當都未曾到任。據其親屬回憶,石鳴珂回鄉后曾給他們講述過抗日前線的戰事,說起過在忻口與日軍血戰幾天幾夜的經歷,還曾感嘆“我的左膀右臂都陣亡了”,言語間非常傷心,對戰友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石真如也寫作石貞如,黃埔畢業后曾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但未畢業。后來,他隨其父在重慶和南京生活,在重慶時居住于南岸區彈子石涂山的石家公館。據熟悉石家情況的四川雅安天全縣人王云凡回憶文章中記載,石真如患有肺結核,身體瘦弱,有抽鴉片煙的習慣,這或許是他黃埔畢業后未能擔任軍職的原因。石青陽有7位子女,可能他最喜歡的是石真如,為了兒子的前途,他曾多次給包括校長在內的大人物寫信推薦,信中寫道:“小兒貞如,前在黃浦學校第一期畢業,夙荷鈞陶,物識大義,比歲供職黔疆,久歷戎行,年少氣盛,無所表現。”“擬懇鈞座假以收棲,列諸侍從,近話拼檬,仰企疇范。或可卵翼成材,藉供奔奏。”“供職黔疆”是石真如與石鳴珂曾在黔軍中任職,因黔軍周西成與王家烈等人都曾是石青陽的部下。抗戰期間,石真如曾任四川劍閣團管區司令,于 40 年代去世。
民國版石青陽信稿,大概寫于1928年到1929年,圖片來自網絡
此外,石家除了石鳴珂和石真如畢業于黃埔一期外,還有幾位子弟也曾就讀黃埔,石青陽另一位兄弟石重陽于黃埔2期畢業,石真如的兄弟石孝先曾就讀黃埔潮州分校一期,后因調皮沒有畢業,石鳴珂大兒子石天縱1943年畢業于成都黃埔本部18期。黃埔二期的重慶巴南區界石鎮人石子雅,也應與石家有親屬關系。受南彭石家影響,黃埔前幾期還有幾位來自巴南區界石、南彭的學員。
巴南區南彭鎮美麗風光,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