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18日訊(記者 張良德 梁祥才 實習記者 代嘉然)受行業政策、人口結構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等影響,近兩年,醫藥與大健康的線下渠道發生了較大變化,在連鎖藥店收縮門店數量并嘗試轉型“混業化”經營的同時,中成藥生產企業為了拓展其大健康產品的銷售渠道,加強了線下門店的布局。
中國醫藥健康發展促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藥配方顆粒行業聯盟秘書長孫躍武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中藥生產企業在近幾年對大健康業務的重視程度顯著提高。一方面,藥品準入難度提升,且集采、醫保藥品利潤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大健康產品類似快消類產品,市場化運作準入門檻較低。
而連鎖藥店的“混業化”經營也漸成趨勢,張仲景大藥房副總經理吳承杰表示,“健康食品在店內和其他商品幾乎沒有沖突,如果條件允許,藥店可以積極嘗試,這是純增量業務。我們一直致力于養生中藥融入日常生活當中,讓養生中藥生活化。我們也在積極推進藥店轉型,像超市一樣銷售中藥衍生品。”
中藥藥企:加大線下門店布局,推廣大健康產品
近兩年,中藥生產企業和醫藥流通企業對藥食同源類產品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多家中藥藥企加大了對自有大健康產品線下門店建設的力度。
2023年,亞寶藥業(600351.SH)董事長任武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將投資上億元建設500家亞寶生活館,主要面向中老年人,采用實體店結合線上直播的形式進行產品與服務宣傳。
近兩年亞寶大健康生活館線下門店發展迅速。財聯社記者以客戶名義致電亞寶生活館加盟電話,對方表示,目前亞寶大健康生活館在全國已有3000多家,今年計劃增加到5000家。
有亞寶大健康生活館加盟商告訴財聯社記者,開店成本并不高,如果選址成本不高,平均單店初始投入不超過10萬元,“一般三個月到半年可以回本。”
亞寶生活館 圖片來源:財聯社記者 張良德/攝
廣譽遠(600771.SH)今年推出了“養生精品中藥千店50億藍圖”計劃,公司董事長李曉軍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將加強對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的門店建設工作。
據了解,目前廣譽遠終端門店數量約500家,公司計劃未來幾年拓展至1000家,其終端門店中除公司原有的核心產品“龜齡集”等精品國藥外,公司今年以來著力宣傳的廣譽遠藥酒、中藥藥茶、膏滋等各類大健康產品,豐富了其終端門店的經營品類。
以嶺藥業(002603.SZ)的“以嶺健康館”目前已開設多個線下門店,主要銷售公司津力旺、怡夢等大健康類產品,此外還有各類藥食同源產品。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以嶺藥業大健康類產品在十年前就有,但是一直沒有自己的線下實體店,今年公司領導加大了對大健康業務的重視,開始建設線下門店。”
以嶺健康門店 圖片來源:財聯社記者 張良德/攝
除上述幾家公司外,振東集團、修正集團等公司也在開展中藥大健康產品的線下門店招商工作。
不過,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部分公司的大健康產品采用委托加工的方式進行生產,以上市公司子公司或合作公司的名義進行經銷,還有部分產品以貼牌的方式開展生產銷售,且同類產品的定價存在較大差異,市場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
連鎖藥店:戰略收縮+混業化經營
與中藥企業大力增加門店投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連鎖藥店的經營在近兩年步入了“收縮期”。
頭部企業如大參林(603233.SH)、老百姓(603883.SH)等上市連鎖藥店企業的門店數量在下降。財聯社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大參林證券部,其工作人員表示,“這兩年關閉藥店數量1000出頭,部分門店業績表現不佳,出于整體門店規劃調整的需要做出關店決策?!?/p>
根據中康CMH數據,2024年全國零售藥店閉店數量分別為6778家、8791家、9545和14114家,各季度凈新增分別為9257家、6322家、2847家和-3395家。各季度關店數量越來越高,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零售藥店數量出現負增長,行業出現藥店總數減量的“拐點”。業內預期2025年,零售藥店關店情況將更加嚴重。
除閉店外,部分線下藥店還存在縮小經營面積的情況。
財聯社記者看到今年以來神威藥業(02877.HK)旗下的神威大藥房、益豐藥房(603939.SH)旗下的新興藥房、華北制藥(600812.SH)旗下的華藥大藥房等多家連鎖藥店開始縮減旗下門店經營面積。
神威大藥房某店縮減營業面積 圖片來源:財聯社記者 張良德/攝
神威大藥房工作人員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很多人現在會選擇從網上買藥,導致線下藥店經營困難,縮減規模是無奈之舉,主要是壓減店面成本。
而在壓減店面經營面積的同時,藥店增加了中藥保健類產品的銷售面積。財聯社記者在多家藥店發現,店內增設了保健食品銷售專區和預包裝食品銷售專區,藥食同源類產品明顯增多。上述神威大藥房的工作人員稱,今后藥店或許會增加更多藥食同源食品和大健康產品的銷售。
某藥店內的銷售專區 圖片來源:財聯社記者 張良德/攝
不過目前藥店銷售藥食同源食品仍處于探索期。財聯社記者與各藥店工作人員交流發現,多數店內工作人員對于所售產品的口感、配方并不熟悉,并且較少主動推薦該類產品。對此,吳承杰表示,“健康食品的培訓是必要的。舒適的口感、親民的價格,加上藥店工作人員對中藥養生的認知,會使健康食品的銷售變得特別簡單。”
張仲景大藥房內增設仲景食品銷售區 圖片來源:財聯社記者 梁祥才/攝
多家連鎖藥店企業已將藥食同源類產品看做公司未來轉型的突破口。一心堂(002727.SZ)去年初調整經營范圍,在原經營范圍的基礎上,增加了食品銷售(僅銷售預包裝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等內容;達嘉維康(301126.SZ)今年在原經營范圍中增加食品銷售(僅銷售預包裝食品)、保健食品(預包裝)銷售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